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

华南农业大学

英文名: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华农”,“华农大”,“SCAU”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0564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
  • 华南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华南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9月,丁颖教授塑像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国家特支计划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19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8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242人,硕士生导师99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 傅雪琳
  • 傅雪琳  副教授  ·联系方式:(TEL)  (FAX)  ·电子邮件:fuxuelin@scau.edu.cn  ·个人主页:  傅雪琳,女,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于1989年7月获得西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92年10月获得西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得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1992年10月-1993年6 月在陕西省农业厅工作。1993年6月-1996年1月在《广东农业科学》编辑部任编辑。1996年1月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育种系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1年12月起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副教授。  教学工作:目前主要从事本科生《遗传学》和《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工作,以及研究生《细胞遗传学》和《农业推广理论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曾3次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二等奖。  科研工作:曾从事过小麦赤霉病抗性突变体筛选、花卉组织培养、水稻花药和胚培养等研究,自2001年以来,致力于通过生物技术创新利用野生稻基因资源和栽野种间生殖隔离机理的研究。在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3篇(第一作者23篇,其中SCI收录3篇)。以第2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要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转基因专项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和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目前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项目编号:9151063201000057);作为承担单位负责人,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项目编号:20100321)。  发表的部分论文:  1. 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 ZHAO Xing-juan. Cytological Behavior of Hybridization Barriers Between Oryza sativa and Oryza officinalis.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1, 10 (10): 1489-1500 (SCIE)  2. 傅雪琳,陈伟栋,盘春辉,冯俊豪,刘向东,卢永根. 栽培稻与高州普通野生稻耐铝性的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10,43(4):661-669  3. 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 Crossability barriers in the interps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Oryza sativa L. and O.meyeriana Baill. Journal of Plant Integrative Biology,2009, 51 (1): 21-28 (SCI)  4. 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 Zhao Xing-juan. Comparative embryological studies on infertility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s between Oryza sativa with different ploidy levels and O. officinalis. Rice Science, 2009, 16(1): 58–64  5. 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 Progress on transferring elite genes from non-AA genome wild rice into Oryza sativa through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Rice Science, 2008, 15(2):79-87  6.傅雪琳,卢永根,刘向东,李金泉,赵杏娟. 不同倍性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种间杂交不结实性的比较胚胎学观察.中国水稻科学,2008,22(4):385-391  7.傅雪琳,卢永根,李金泉,刘向东,赵杏娟.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花粉和胚囊败育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 9(3):362-366  8.练子贤, 魏常敏, 卢永根, 赵杏娟, 傅雪琳, 李金泉, 杨秉耀, 刘向东.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1胚囊育性及发育特点. 中国水稻科学,2008, 22 (3) : 266-272  9.练子贤, 史磊刚, 卢永根, 傅雪琳, 赵杏娟, 李金泉, 刘向东.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与粳稻杂交F1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 9 (1) : 6-10  10.王静,张欢欢,傅雪琳※,刘向东※. 食用稗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及其细胞学特性.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 44(6):1113-1119  11.傅雪琳,卢永根,刘向东,李金泉,冯九焕.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科学通报, 2007, 52(4): 416- 425  12.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Feng JiuHuan. Cytological mechanisms of interspecific incrossability and hybrid sterility between Oryza sativa L. and O.alta Swall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7, 52(6): 755-765 (SCI)  13.傅雪琳,卢永根,刘向东,李金泉.利用种间杂交转移非AA组野生稻有利基因及其障碍研究的进展.中国水稻科学,2007,21(6):559-566  14.傅雪琳,卢永根,刘向东, 陈竹峰.几个水稻粳型亲籼系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初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6,24(3):230-234  15. 张林,傅雪琳,陈雄辉,刘克斌.水稻花药培养特性的品种间变异观察 福建农业学报,2003,  18(2):69-73  16. 傅雪琳,张志胜,何平,欧秀娟.墨兰根状茎绿芽分化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1(3):53-55  17.傅雪琳,张志胜,何平,欧秀娟. 60Coγ-射线辐照对墨兰根状茎生长和分化的效应研究. 核农学报,2000,14(6):333-336  18.傅雪琳,何平,张志胜,张乐庆. 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毒素对小麦种子萌发代谢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1):60-62  19.傅雪琳,何平,朱庆麟. 胡萝卜抗HgCl2变异细胞系的筛选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3):50-52  20. 傅雪琳.农业推广学教学改革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增刊):38-39  21. 傅雪琳,何平,张志胜.试论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62-164  22. 傅雪琳. 增强《农业推广学》课程实践功能的教学改革探索. 农业教育研究,2010,(2):13-15,6  23. 刘向东,郭海滨,傅雪琳, 张桂权. 基于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遗传学教改试验. 高等农业教育, 2008, (8): 57-60  出版的教材:  1. 高启杰主编,傅雪琳参编.《农业推广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ISBN 978-7-81117-393-2  2.高启杰主编,傅雪琳参编.《农业推广学案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业推广学》配套教材,ISBN 978-7-81117-430-4  3.高启杰主编,傅雪琳参编.《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用书.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ISBN 978-7-81117-524-0  4. 傅雪琳主编. 《农业推广学》.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ISBN: 9787536128156  5.高启杰主编,傅雪琳参编.《农业推广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ISBN:781066672  6.张林主编,傅雪琳参编.《作物育种学实验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ISBN-80167-557-6/S•406
  • 曾瑞珍
  • 曾瑞珍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TEL)  (FAX)  ·电子邮件:zengrz1997@hotmail.com  ·个人主页:  :  曾瑞珍,女,1971年出生。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199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7月获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一直从事植物分子育种和基因组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各1项,曾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和产业化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在《Theor Appl Genet》、《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2003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第5完成人)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第3完成人);培育水稻新品种3个(分别为第2、3完成人),花卉新品种4个(分别为第2、4完成人),其中有3个水稻新品种(系)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授权。  工作经历:  1996.9-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  1993.7-1996.8 深圳市宝安区农业综合发展总公司工作  发表的部分论文:  1. Guifu Liu, Ruizhen Zeng, Haitao Zhu, Zemin Zhang, Xiaohua Ding, Fangming Zhao,Wentao Li, Guiquan Zhang*. Dynamic expression of nine QTLs for tiller number detected with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in rice. Theor Appl Genet, 2009,118:443-453  2. 王木桂,曾瑞珍,谢利,黎扬辉,曾飞燕,杜宝贵,张志胜*. 大花蕙兰四倍体的离体诱导和鉴定. 西北植物学报,2010, 30 (1): 0056-0062  3. 周建金, 曾瑞珍, 刘芳, 易懋升, 黎扬辉, 张志胜*. 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染色体倍性研究. 园艺学报, 2009, 36 (10) : 1491 - 1497  4. 张向前,刘芳,朱海涛,李晓燕; 曾瑞珍*.水稻Ds插入淡绿叶突变体的鉴定和遗传分析.遗传,2009,31(9): 947-952  5. Wentao Li, Ruizhen Zeng, Zemin Zhang, Xiaohua Ding, Guiquan Zhang*. Identification and fine mapping of S-d, a new locus conferring the partial pollen sterility of intersubspecific F1 hybrids in rice(Oryza sativa L.). Theor Appl Genet, 2008, 116:915–922  6. 张向前, 邹金松, 朱海涛, 李晓燕, 曾瑞珍*。水稻早熟多子房突变体fon5 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遗传,2008,30(10): 1349―1355  7. 曾瑞珍,Akshay TALUKDAR,刘芳,张桂权*.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粒形QTL.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647-654.  8. Zeng Rui-Zhen (曾瑞珍), Zhang Ze-Min, He Feng-Hua, Xi Zhang-Ying, Akshay Talukdar, Shi Jun-Qiong, Qin Li-Jun, Huang Chao-Feng, Zhang Gui-Quan*.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 alleles at the Wx locus and development of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for the alleles in rice. Rice Science, 2006, 13(1): 9-14.  9. 曾瑞珍,施军琼,黄朝锋,张泽民,丁效华,李文涛,张桂权*.籼稻背景的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作物学报,2006,32(1):88-95.  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奖励:  1. 张桂权、卢永根、张泽民、曾瑞珍、丁效华、李文涛等,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定位和粳型亲籼系的选育,200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 张桂权、卢庄文、曾瑞珍、卢永根、张泽民、丁效华、李文涛等,籼粳型水稻新品种“华粳籼74”的选育与推广应用,200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3. 张桂权、卢庄文、曾瑞珍、卢永根,水稻新品种“华粳籼74”的选育,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2002年通过了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4. 张桂权、曾瑞珍、张泽民、丁效华、李文涛、卢庄文、朱海涛、卢永根,水稻新品种“华小黑1号”的选育(粤审稻2005015),2005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5. 张桂权、曾瑞珍、丁效华、张泽民、李文涛、朱海涛、欧阳恋,水稻新品种“华标1号”的选育(粤审稻2009033),2009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6. 黎扬辉、曾瑞珍、易懋升、张志胜、刘镇南、夏晴、杜宝贵、杨斌、曾飞燕、刘琳、王勇胜、姜蕾,红掌新品种“贵妃红掌”(粤审花2010001),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7. 黎扬辉、曾瑞珍、易懋升、张志胜、刘镇南、杜宝贵、夏晴、曾伟达、宿庆连、陈剑华、钟标英、梁彩红,红掌新品种“白雪公主红掌”(粤审花2010005),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8. 黎扬辉、张志胜、刘琳、曾瑞珍、刘镇南、杜宝贵、易懋升、黄明翅、陈一新、王勇胜、张晓华、吴贤彬,凤梨新品种“幸运星凤梨”(粤审花2010008),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9. 黎扬辉、张志胜、刘琳、曾瑞珍、刘镇南、杜宝贵、易懋升、曾武清、张镇雄、刘英杰、章桂明、周强,凤梨新品种“步步高凤梨”(粤审花2010007),2010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10. 张桂权、卢庄文、曾瑞珍、张泽民、丁效华,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华粳籼1号”(CNA20060310.8),授权日:2010年3月1日  11. 张桂权、曾瑞珍、张泽民、丁效华、李文涛、卢庄文、朱海涛、卢永根,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华小黑1号”(CNA20060309.4),授权日:2010年3月1日  研究项目:  1. 《达摩兰工厂化繁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达摩兰工厂化繁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课题主持人,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10-2012;  2.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图位克隆水稻粒宽新基因Gw-8》课题主持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  3. 《水稻优质和抗病新基因的发掘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主要参加者,国家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2011-2014;  4. 《基于SSSL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主要参加者,国家基金重点项目,2009-2012;  5. 《水稻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文库的建立及其在QTL分析和品种设计上的利用》主要参加者,国家转基因专项,2009-2010;  6. 《切叶一叶兰新品种及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创新研究》主要参加者,国家948项目,2008-2009。
  • 钟克友
  • 钟克友  副教授  ·联系方式:(TEL)  (FAX)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钟克友,男,1965年生,副教授。1987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理学硕士士学位,一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从事农业气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加研究课题:  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玉米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1999-2000  农业部“948”项目:巴西玉米、大豆良种引进及栽培技术,1999-2001  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新技术研究(20045010049), 2005.1~2007.1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营养元素对香稻香气和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研究(04020566),2005.1~2006.12  广东省级农作物区域实验专项资金:水稻品种抗寒性人工气候室模拟鉴,2008.1-2010.12  广东省农业项目:广东省水稻品种抗寒性人工气候室模拟鉴,2007.1-2010.12  广东省社会发展项目子课题:气候变化对广东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对策,2009.1-2010.12 2009.1-2010.12  中国水稻所: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研究,2009.1-2009.12  广东省农业厅农作技术推广总站:杂交水稻新品种耐寒性鉴定试验示范,2009.1-2009.12 2009.1-2009.12  广东省农业厅和财政厅:水稻品种耐寒性鉴定 2009.1-2009.12  已发表论文:  钟克友,梁秀兰 广州地区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1998年第五期  钟克友,梁秀兰 广东玉米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计算机模拟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二期  钟克友,梁秀兰 广东省玉米产量潜力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00年第二期  梁秀兰,钟克友 不同农艺措施对玉米抗旱增产效应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0年第五期  钟克友,梁秀兰 广东和巴西玉米气候生态条件比较分析 《生态学杂志》 2002年第四期  钟克友,唐湘如等,水稻剑叶气孔性状与孕穗期耐冷性的关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1)18-25.  获得奖项:  玉米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排名第五,2002年。  杂交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农牧渔业部丰收奖三等奖,排名第五,2002年。
  • 黎国喜
  • 黎国喜,男,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生理生态、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58篇,其中,SCI/EI收入论文9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高效型水稻有机/无机复混肥”已获得新肥料登记【粤农肥(2010)准字0340号】。鉴定科技成果1项(排名第二)。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科技攻关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7项。
  • 张建国
  • 张建国(稻)  农学本科毕业,高级农艺师,广东粮油学会理事。1981年参加工作,于华南农大农学院作物栽培实验室参与作物栽培实验课的教学工作,1989年开始参加广东省两系杂交稻攻关研究工作,1997年开始参与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工作,2010年转入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技术专长有: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有机稻高产栽培技术;优质水稻选育研究、超级稻选育研究及推广工作;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等。  科研情况:主持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华南优质杂交稻“培杂泰丰”中试及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和广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优质杂交稻“培杂泰丰”高产高效生产示范及推广》;都顺利完成任务,准时结题。先后参与国家“863”生物技术研究、国家“863”生物与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业部“优质水稻新品种原原种基地建设”、丰收计划、超级稻选育与推广工程,广东省攻关等科研项目三十多项。  科技成果:先后选育出优质超级稻 “培杂泰丰”等两个国家审定品种; “华航一号”等14个广东省审定品种。水稻推广面积累计1000多万亩。先后发表科技论文10多篇。1999年获丰收奖三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一等奖,2008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获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一等奖,2010年获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一等奖。获“航恢七号”等植物新品种权7个。
  • 陈雄辉
  • 陈雄辉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020-85288311(TEL)  (FAX)  ·电子邮件:chen3252@scau.edu.cn  ·个人主页:  :  1984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农学专业,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已从事杂交稻育种及相关的试验、示范推广、理论研究20多年。承担过10多项国家、农业部、广东省、广州市及横向课题。“十五”以来,主持育成7个水稻不育系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主持育成11个水稻新品种14次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参与育成6个水稻新品种9次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第2、3选育人),申报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并获授权1项(第1发明人) ,主持育成了13个水稻不育系、恢复系或组合申报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其中6个已获授权)。1995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一等奖(第5),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5),2004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4),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奖三等奖(第3),2006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2),2006年获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第5),200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第2)。在“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学通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杂交水稻”等国内外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76篇(其中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23篇)。
  • 杨存义
  • 杨存义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020-85280693(TEL)  (FAX)  ·电子邮件:ycy@scau.edu.cn  ·个人主页:  学习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获得农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在广西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8年9月-2001年7月在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1993年12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任助教,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科研。  1994年1月-1998年8月在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任讲师,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科研。  2001年7月-2004年11月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任讲师,从事植物营养遗传教学、科研工作。  2004年12-2009年4月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从事植物营养遗传教学、科研工作。  2009年4月-至今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大豆抗逆的根系育种研究  2.植物响应磷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3.植物小分子RNA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  4. 大豆积累重金属的分子机制  5. 南方野生大豆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  发表的部分论文:  1)杨存义,陈芳远,刘耀光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ZSP-1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3(4):30-33  2)杨存义,陈芳远,王应祥,范小威,袁清华 粳稻品种秋光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微卫星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9):1550-1555  3)杨存义,陈芳远,刘耀光 几个水稻株系的亲和性测定及微卫星标记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1):1918-1925  4)杨存义,刘耀光 cDNA捕捉法获得水稻杂种不育基因座位Sc区域的编码序列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1):1985-1989  5)杨存义,陈忠正,庄楚雄,梅曼彤,刘耀光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座Sc的遗传图和物理图精细定位 科学通报,2004,49(13):1273-1277  6)Cunyi Yang ,Zhengzhong Chen,Chuxiong Zhuang, Meitong Mei,Yaoguang Liu. Genetic and physical fine-mapping of the Sc locus conferring indica-japonica hybrid sterility in rice (Oryza sativa 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49(16):1718-1721  7) 沈 宏,杨存义,范小威,等。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溶性磷的活化 生态环境,2004,13(4):633-635  8) Yang CY ,Wang YX, Shen H, et al.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on of a novel root-specific putative phosphate transporter in soybean (Glycine max(L.) Merr.). In: Li C.J, et al.,(eds.), Plant Nutrition For Food Security,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ceedings of 15th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Colloquium, 2005,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China, pp. 172-173  9) 杨存义,沈 宏,刘 灵,严小龙. miRNA在植物发育与环境适应性中的作用.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2):2553-2561  10)杨存义 刘 灵 沈 宏 严小龙. 植物Pht1家族磷转运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分子植物育种,2006,4(2):153-159  11)Shen Hong ,Chen Jianhong, Wang Zhanyi, Yang Cunyi, Yomamoto Y, Matsumoto Hideaki ,Yan Xiaolong. Root plasma membrane H+-ATPase is involved in the adaptation to phosphorus starvation in soybean seedling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6,57:1353-1362  12)赵青松,年海,杨存义. 湖南新田野生大豆多样性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1):2221-2227  13)杨存义,黄兰兰,赵默然,年海. miRNA在植物适应土壤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 12(1):16-22  14)黄兰兰 钟开珍 马启彬 年 海 杨存义. 基于Meta分析上大豆磷效率相关QTL的整合。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1):25-32  15)刘尼歌,王占义, 莫丙波, 杨存义, 严小龙, 沈 宏.质膜H+-ATPase与环境胁迫.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l4(3):263—268  16) 王海杰 ,杨存义 ,江炳志 ,赵青松 ,陈淑珍 ,年海. 大豆生育期性状QTL定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32(3):362—368  17)程春明,杨存义,马启彬,年海.华南野生大豆GmPAP1基因多样性分析.大豆科学,2010,29(6)920-924  18)任海龙,宋恩亮,马启彬,杨存义,等.南方3省(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筛选.大豆科学,2010,  19) Du BG, Nian H, Zhang ZS, Yang CY. Effects of aluminum o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peroxidase activitie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in the roots and calluses of soybeans differing in aluminum tolerance.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10,32:883-890  出版的教材:  1.遗传学 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西安,1995  2.根系生物学:原理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  主持和参与研究项目:  1).2006-2008 一个大豆根系特异表达的高亲合磷转运蛋白分析,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2).2008-2010 水稻磷响应微RNA(miRNA)的分离及其磷调控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  3). 2007-2010大豆磷响应微RNA(miRNA)的分离及其磷调控机理研究。863(主持)  4). 2005-2007 高产优质菜用大豆新品种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5). 2004-2010 全国热带亚热带春、夏大豆区域试验。农业部  6).2006 -2008 适合与能源植物间混作大豆新品种选育及其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7).)2006-2010 热带亚热带大豆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研究, 国家948滚动项目子课题  8).2007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推广,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9).2007-2010 华南优质高产大豆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4-11)  10). 2006-2010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豆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创制。863子课题(2006AA100104-14)  11). 2008-2010 我国亚热带地区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耐酸铝能力的鉴定研究。国家基金(30771364)  12). 2008-2009优质高产大豆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推广. 广东省农业厅推广项目  13))2008-2010 抗逆大豆转基因育种。大豆转基因育种专项(2008ZX08004-002)  14). 2009-2010 抗非生物胁迫大豆转基因育种。大豆转基因育种专项。  15). 2009-2011抗非生物胁迫大豆转基因育种。广东省科技计划  16). 2009-2014 大豆与甘蔗等宽行作物间套作技术研究与推广。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育成品种  1.华春1号 2006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5  2.华春2号 2006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7  3.华春3号 2006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5  4.华春5号 2009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3  5.华春6号 2009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3  6.华夏1号 2006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6  7.桂夏豆2号 2006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6  8.华夏3号 2006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8  9.华夏4号 2007年国审品种 排名第3  10.华夏5号 2009年省审品种 排名第3  11.华夏2号 2010年省审品种 排名第3  获得奖励科学成果  1.“小麦K型不育系配套及其遗传改良”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K型小麦雄性不育选育及遗传改良”获国家科委成果完成者证书;  3.“空间条件对水稻诱变作用研究”获广西自治区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4.“广州市生物医药发展思路研究”获广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 蔡一霞
  • 蔡一霞  副教授  ·联系方式:020-85280787(TEL)  (FAX)  ·电子邮件:caiyixia@scau.edu.cn  ·个人主页:  蔡一霞,女,1976年4月2日生,博士,现任教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副教授副教授。1998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2001年6月于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4年6月于扬州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随后(2004年7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从事生态学及农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农业生态学》、《普通生态学》、《生态工程技术与应用》、《绿色食品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草地生态学》等课程,并从事作物(水稻)生理生态及其调控技术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48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5300357)、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2005K123)和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K04010)三项。此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6项。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2010年被聘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个人) (编号:2010A0135)。  发表论文:  1 Yixia Cai, Chunxiang Liu, Wei Wang, Kunzheng Cai. Differences in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kernels in two rice cultivars during grain formation.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1,91: 1977-1983  2 蔡一霞, 刘春香, 王维, 张洪熙, 张祖建, 杨静, 唐汉忠.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相似品种在灌浆期稻米胶稠度和RVA谱的动态. 中国农业科学, 2011,44(12): 2439-2445  3 蔡一霞, 刘春香, 王维, 杨静, 张祖建, 秦松欣. 基肥氮后移对杂交稻产量、品质及米粉糊化特征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2(2): 1-5, 29  4 刘春香, 蔡一霞(通讯作者). 水稻籽粒淀粉结构及其生物合成与米质关系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 17-23  5 王维, 蔡一霞, 杨建昌, 朱庆森. 结实期土壤水分亏缺影响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理原因. 植物生态学报, 2011, 35(2): 195-202  6 蔡一霞, 章家恩, 蔡昆争. 环境科学类专业普通生态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初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学园,2010,(9):8-9  7 蔡一霞,王维、朱庆森. 水分胁迫对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3): 536-543  8 蔡一霞, 王维, 朱智伟, 朱庆森, 张祖建, 杨建昌.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反义Wx基因转化系主要米质性状及米饭质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 32(4): 475-478  9 蔡一霞, 王维, 张祖建, 朱庆森, 杨建昌. 结实期水分亏缺对反义Wx基因转化系水稻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淀粉累积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 32(3): 330-338  10 蔡一霞, 王维, 朱智伟, 张祖建, 朱庆森, 杨建昌. 不同类型水稻支链淀粉理化特性及其与米粉糊化特征间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6):1122-1129  11 蔡一霞, 朱智伟, 王维, 张祖建, 朱庆森. 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与主要品质性状及米饭质地关系的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5, 26(4): 52-55  12 蔡一霞, 徐大勇, 朱庆森.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植物学通报, 2004, 21(4): 419~428  13 蔡一霞, 朱庆森, 徐伟, 王维, 杨建昌, 张祖建, 郎有忠.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强弱势粒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特征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4, 30(3): 241~247  14 蔡一霞, 王维, 张祖建, 夏广宏, 张洪熙, 杨建昌, 朱庆森. 水旱种植下多个品种蒸煮品质和稻米RVA谱的比较性研究. 作物学报, 2003, 29(4): 508~513  15 蔡一霞, 朱庆森, 王志琴, 杨建昌, 郑雷, 钱卫成.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2, 28(5): 601~608  16 王维, 蔡一霞, 蔡昆争,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水分胁迫对贪青水稻籽粒充实及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6,32(7):972-979  17 王维, 蔡一霞, 蔡昆争,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土壤水分亏缺对水稻茎鞘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转的调节. 植物生态学报, 2005,29(5):819-828  18 王维, 蔡一霞,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适度土壤干旱对贪青小麦茎鞘贮藏性糖向籽粒运转的调节. 作物学报, 2005,31(3):289-296  19 王维, 蔡一霞, 张祖建, 郎有忠, 杨建昌, 朱庆森. 结实期低土水势对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及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9): 170-183  20 徐大勇, 金军, 蔡一霞, 胡曙鋆, 杨建昌, 朱庆森.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米质形成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 作物学报, 2005, 31(9): 1167-1172  21 金军, 徐大勇, 蔡一霞, 胡署云, 葛敏, 朱庆森. 施氮量对主要米质性状及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4, 30(2): 154-158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稻籽粒支链淀粉结构差异的理化机制及其与米质的关系(30700484)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稻米中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对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5300357)  3.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不同种质资源水稻米质形成的淀粉理化特性研究(2005K123)  4.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不同种质资源水稻米质的淀粉理化基础研究(K04010)  5. 华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环境科学类专业本科生普通生态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G08087)  6. 广州市地区科学仪器基金和华农大大型仪器基金各1项  科研教学成果:  1. 稻米品质形成机理与栽培调控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本人排名第9,获奖证书号2007-280  2. 作为主讲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和广东省精品课程《农业生态学》建设
  • 陈桂葵
  • 陈桂葵  副教授  ·联系方式:020-85280211(O)(TEL)  (FAX)  ·电子邮件:guikuichen@scau.edu.cn  ·个人主页:  个人简况:  陈桂葵,女,1972年8月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1999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科院,1999年7月-2003年12月,在广州市环境卫生研究所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科研工作,2004年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工作。2007年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五批校级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普通生态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在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和主要参加了各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教材专著等3部。  近五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稻田中高氯酸盐和铬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30700099)  [2]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广东省农村垃圾污染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2010B031800005)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植物-微生物强化修复高氯酸盐污染的效应及其根际机理(S2011010001055)  [4] 农业部生态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联合探索课题,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其典型研究  [5] 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优化不同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6] 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生态学实验课教改的探索”(05099)  [7]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课题“红树林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研究”  [8] 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项目“生活垃圾常规调查及生活垃圾理化性质检测”  论文论著:  [1] 陈桂葵,骆世明,杜宁宁,黎华寿等.高氯酸盐对水稻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在稻田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1):2137-2144  [2] 陈桂葵,杨杰峰,黎华寿,骆世明.高氯酸盐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10,30( 15) : 4144-4153  [3] 陈桂葵,罗程,黎华寿.氯酸钾和重金属镉、砷对蝌蚪的单一和联合毒性.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1(4):59-62  [4] 陈桂葵,章家恩.高等农业院校生态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83-485  [5] 杨杰峰, 陈桂葵, 黎华寿. 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2):223-228  [6] 陈桂葵,黎华寿.氯酸盐厂周围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生态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9年7月:51  [7] 杨杰峰,陈桂葵,黎华寿.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第三界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0月:3-9。(被评为第三界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8] 孟凡静,陈桂葵,贺鸿志,黎华寿.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理效应.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10月:151-157  [9] 黎华寿,刘龙元, 陈桂葵, 贺鸿志, 秦之漩.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PCBs污染红壤修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84-186  [10] 刘龙元, 黎华寿, 贺鸿志, 陈桂葵, 林琳.不同植物间作模式对作物—红壤土体系中PCBs残留的影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187-189  [11] 骆世明,蔡昆争,黎华寿,陈桂葵,贺鸿志,卓胜,陈基宁,高鹏东.流溪河水库集水区农业生态与面源污染分析:Ⅰ农业生态特征对水质的影响. 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年10 月 ,51-57  [12] 骆世明,蔡昆争,黎华寿,陈桂葵,贺鸿志,卓胜,陈基宁,高鹏东.流溪河水库集水区农业生态与面源污染分析:Ⅱ减少面源污染的生态农业技术与策略. 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年10 月,58-64  [13] 陈桂葵,孟凡静,骆世明,黎华寿.高氯酸盐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研究进展,生态环境,2008,17(6):2503-2510  [14] 陈桂葵,陈桂珠.锌在红树植物白骨壤-土壤系统中的分布与迁移,应用生态学报,2007,18(7):1505-1509  [15] 陈桂葵,苏贻娟,黎华寿. 优化农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析,中国科技信息,2007,335(18):241-242  [16] 陈桂葵,陈桂珠. 模拟分析白骨壤湿地系统中Ni的分配循环及其净化效果,海洋环境科学,2005,24(4):16-19。  [17] 陈桂葵,陈桂珠.人工污水释放对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海洋环境科学,2005,24(2):26-28。  [18] 陈桂葵,陈桂珠.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磷的分配循环及其净化效应,生态学报,2005,25(3):627-632。  [19] 陈桂葵,陈桂珠.镉在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的分布、迁移及净化效应,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550-554。  [20] 陈桂葵,陈桂珠.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Pb的分布、迁移及其净化效应,生态科学,2005,24(1):28-30。  [21] 陈桂葵.浅谈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通报,2005,2(1):19-21  [22] 陈桂葵,陈桂珠.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中氮的分配、循环及其净化效应,生态学杂志,2004,23(6):15-18。  [23] 陈桂珠,陈桂葵. 污水排放对白骨壤凋落叶的影响,生态学杂志, 2004,23(4)69-71。  [24] 陈桂葵,陈桂珠,黄玉山,谭凤仪. 人工污水对白骨壤生长的影响,海洋环境科学, 2003,22(3):39-43。  [25] 陈桂葵,李丽桃,邢益和.广州市道路垃圾和居民垃圾的产量调查,环境与卫生,2002,55(1)  [26] 陈桂珠,陈桂葵,谭凤仪,黄玉山. 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应,海洋环境科学,2000,19(4):23-26  [27] 陈桂葵,陈桂珠,黄玉山,谭凤仪. 人工污水对白骨壤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999,10(1):95~98  [28] 陈桂葵,陈桂珠.中国红树林植物区系分析,生态科学,1998,17(2):19-23  [29] 黎华寿,陈桂葵.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科研获奖成果:  指导08级本科生代羽等同学的作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现状调研——以广东韶关为例”,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和广东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1
  • 田华
  • 田华  副研究员  ·联系方式:020-85288466(TEL)  (FAX)  ·电子邮件:tianhua@scau.edu.cn  ·个人主页:  田华,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1年6月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6月于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学流动站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做博士后。现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技术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来从事作物生理生化、作物栽培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有较为丰富的实验操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科学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以及广东省博士启动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农业部超级稻示范项目、农业部华南双季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级课题2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发表的部分论文:  1. Yang Q, He H, Li H, Tian H, Zhang J, Zhai L, Chen J, Wu H, Yi G, He Z, Peng X. (2011) NOA1 functions in a temperature-dependent manner to regulate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and Rubisco formation in rice. PLoS ONE . 2011,6(5): e20015. doi:10.1371/journal.pone.0020015(IF 4.351)  2. Tian H, Jiang L, Liu EE, Peng X. Dependence of nitrate-induced oxalate accumulation on nitrate reduction in rice leaves. Physiol Plant. 2008, 133(2): 180-189 (IF 2.569)  3. Zhang J, He Z, Tian H, Zhu G, Peng X. Identification of aluminum-responsive genes in ric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aluminum sensitivities. J Exp Bot, 2007, 58 (8): 2269-2278 (IF 3.917)  4.田华,彭新湘. 水稻硝酸还原酶的RNA干涉及其酶活性分析.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2)119-124  5.田华,唐湘如. 香稻香气的研究进展. 种子.2008,27(7):51-54  6.田华,唐湘如. 氮磷钾硅肥对香稻培杂软香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8.12:499-504  7.田华,唐湘如.氮磷钾硅肥对香稻桂香占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09 ,24 (2) : 190-195  8.田华,唐湘如.米质改良剂对超级稻源库关系的协调和对米质的影响.杂交水稻.2009,24(1):78-81  9.田华,唐湘如.香稻PRO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华北农学报,2009,24 (3) : 32-36  10田华,段美洋,王兰.植物硝酸还原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0):96-99  11.田华,王兰,段美洋等.水稻抗旱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 (11):65,138  12.田华,唐湘如.水稻品质形成的研究概况.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 (9):116-117  13.田华,王兰,段美洋等.植物草酸代谢及调控研究进展.现代农业科技,2009,(8):212-215  14.王 兰,田 华(通讯作者)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594 - 14596,1462  15.王兰,龙云铭;,田华.水稻苗期抗寒种质的筛选与鉴定.核农学报.2011.25(2):208-213  16.贾兴娜,唐湘如,田华等.生物农药配施对早季香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 272-276  17.李武,唐湘如,田华.超级稻专用肥对超级杂交稻源库特性的影响.杂交水稻,2010,25(2): 73-77  18.唐湘如,田华等.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的理论与技术.杂交水稻,2010,(3): 74-78  19.李武,罗锡文,唐湘如,田华.浸种剂和灌溉对幼苗期人工低温下直播稻幼苗质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10,(2):224-228  20.段美洋,黎国喜,田华.增香剂对香稻香气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0(3):1-3  21.李武,唐湘如,田华.超级杂交稻不同密度配置条件下的源库特性与产量.杂交水稻,2009(5): 66-70  22.黎国喜,田华,唐湘如等.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的比较.安徽农  学通报,2009, 15 (9):106-108  23.肖迪,唐湘如,田华.镧对香稻糙米香气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9,22(2)  24.段美洋,黎国喜,田华等.香稻香气形成的生理特性初步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9,35(1):5-8  25.段美洋,唐湘如,田华.广东省早稻不同品种的耐寒性鉴定.安徽农学通报,2009, 15 (9)  26.黎国喜,田华等.超级稻专用壮秧剂对超级杂交稻成秧特性的影响.杂交水稻, 2008, 23 (6) :  36-39  27.黄锦霞,唐湘如,田华.不同锌肥施用量对香稻糙米香气和产量的影响.华北农学报,2008,23  28.韩瑞宏,田华,张亚光.北京地区公农1号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草业科学,2008,25(6):34-38.  29.韩瑞宏,田华,高桂娟.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水分代谢与两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华北农学报,2008,23(4):1-4.  30.韩瑞宏,张亚光,田华.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几种内源激素的变化.华北农学报,2008,23(3):81-84.  31.邓旭,莫亿伟,田华.环剥对毛叶枣叶片氮同化能力和糖积累的影响.热带作物学报.2008,29(5):541-545  32. HAN Rui-Hong, TIAN Hua, LU Xin-Shi.Response of activated oxygen metabolism to water stress in different drought-tolerant alfalfa(Medicago sativa) at seedling stage. Multifu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Volume(Ⅱ)280.
  • 刘自强
  • 刘自强  副教授  ·联系方式:020-85280619(TEL)  (FAX)  ·电子邮件:zqliu@scau.edu.cn  ·个人主页:  学习经历:(从大学开始)  2005.09-2008.11 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和中国复旦大学联合培养 博士  2003.09-2005.07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硕士  1999.09-2003.07 陕西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学士  工作经历:  2009.03-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2008.11-2009.02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后  代表性论文:  1. Ziqiang Liu(刘自强), Yan Zhu, Juan Gao, Aiwu Dong and Wenhui Shen.  Molecular and reverse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NUCLEOSOME ASSEMBLY PROTEIN1 (NAP1) genes unravels their function in transcription and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e Plant Journal (2009) 59(1):27-38. (第一作者, IF=6.493)  2. Ziqiang Liu(刘自强), Yan Zhu, Juan Gao, Aiwu Dong and Wenhui Shen.  A truncated Arabidopsis NUCELOSOME ASSEMBLY PROTEIN 1, AtNAP1;3T, alters plant growth responses to abscisic acid and salt in the Atnap1;3-2 Mutant. Molecular Plant (2009) 2(4):688-699 (第一作者, IF=2.784)  3. 朱炎,刘自强,高娟,沈文辉,董爱武. 植物组蛋白分子伴侣最新研究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18(7):734-41  4. Li Yang , Ziqiang Liu(刘自强) , Feng Lu , Aiwu Dong and Hai Huang.  SERRATE is a novel nuclear regulator in primary microRNA processing in Arabidopsis. The Plant Journal (2006) 47(6):841-50 (并列第一作者,IF=6.565,封面文章)  5. Chang-Long Hu, Zheng Liu, Xi-Min Zeng, Zi-Qiang Liu(刘自强), Xian-Hua Chen, Zhi-Hong Zhang and Yan-Ai Mei.  4-Aminopyridine, a Kv channel antagonist, prevents apoptosis of rat 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s. Neuropharmacology(2006)51(4):737-46 (IF=3.86)  6. Aiwu Dong, Ziqiang Liu(刘自强), Yan Zhu, Fang Yu, Ziyu Li, Kaiming Cao, Wen-Hui Shen. Interacting proteins and differences in nuclear transport reveal specific functions for the NAP1 family proteins in plants. Plant Physiology (2005) 138: 1446-1456 (IF=6.114)  研究项目:  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单片段代换系挖掘和鉴定水稻抽穗期新基因,项目编号10451064201005483,起止年月2010.10-2012.09。  2. 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基于单片段代换系挖掘和鉴定水稻抽穗期新基因,项目编号20104404120005,起止年月2011.01-2013.12。  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0批):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并鉴定水稻早熟基因Hd-8。  任教课程:  分子生物学(48学时,本科三年级)  分子遗传学(32学时,本科三年级)  植物遗传学专题(2学时,本科四年级)  作物遗传育种进展(2学时,博士一年级)
  • 陈建军
  • 陈建军,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1992年7月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 陈伟栋
  • 陈伟栋,男,1958年6月生。 1978.3-1982.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读本科;1982.2-1985.1 西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5.1-1987.1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教员;1987.12-1995.12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讲师;1995.12-现在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副教授;1999.9-2007.6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读在职博士。主要从事《试验统计学》和《遗传学》的教学。
  • 张泽民
  • 张泽民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第五届华南农业大学千百十校级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水稻分子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以与第1作者同等贡献在TAG刊物(影响因子3.0)发表论文1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校长基金2项。2004年度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七;2005年育成水稻新品种1个,排名第三。
  • 陈志雄
  • 陈志雄  副研究员  ·联系方式:020-85285752(TEL)  (FAX)  ·电子邮件:chenzx@scau.edu.cn  ·个人主页:  陈志雄,男,副研究员。1997年7月于福建农业大学本科毕业,200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2年7月~2005年7月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水稻花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2006~2009年在华南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转基因与基因功能鉴定研究。在《Planta》、《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和《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有:  Chen ZX, Wu JG, Ding WN, Chen HM, Wu P, Shi CH. Morphogenesis and molecular basis on naked seed rice, a novel homeotic mutation of OsMADS1 regulating transcript level of AP3 homologue in rice. Planta. 2006, 223(5): 882-890  汪暖,陈志雄,刘蕊,江奕君,潘小芬,刘向东,刘耀光。药用野生稻TAC 克隆转化籼稻的体系初探。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3): 217~222  Jin-Hua He, Muhammad Qasim Shahid, Zhi-Xiong Chen, Xing-An Chen, Xiang-Dong Liu, Yong-Gen Lu, Abnormal PMC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chromosome behavior resulted in low pollen fertility of an intersubspecific autotetraploid rice hybrid. J Plant Syst Evol, 2011, 291:257–265  郭静玉,李伟,王思哲,陈志雄,刘向东。水稻单胚多芽突变体4001 的萌发形态及其遗传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0, 26(14):117~122  杨有新,吴锦文,陈志雄,王兰,郭海滨,李金泉,刘向东,卢永根。基于功能性标记和测序发掘携带有S5n 基因的水稻新种质。科学通报,2009,54(15):2212 ~ 2218  魏常敏,王兰,杨有新,陈志雄,Muhammad Qasim Shahid,李金泉,刘向东,卢永根。普通野生稻中S5n基因的鉴定及其胚囊育性研究。科学通报,2010,55 (11):1007 ~ 1014  梁康迳,林文雄,陈志雄,李亚娟等。不同环境下水稻谷粒重的发育遗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3,36(10): 1113~1119  梁康迳,林文雄,章清杞,陈志雄等。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单茎茎鞘干物质重的发育遗传研究。作物学报,2003,29(2):274~279
  • 马启彬
  • 马启彬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020-85280693(TEL)  020-85288024(FAX)  ·电子邮件:maqibin@scau.edu.cn  ·个人主页:  马启彬,男,1968年2月出生,安徽六安人。农学院植物育种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培养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992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现主讲课程包括遗传学、遗传学专业英语、植物育种学、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等。目前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大豆对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大豆常规育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课题。在The EMBO Journal、Cell Research、The Plant Journal、Plant Physiology、PLoS ONE、Planta、Plant Scienc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工作经历:  2008.7. –至今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育种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2.7.-- 2000.8.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讲师  发表的部分论文:  1. Yaju Liu, YunyuanXua, JunXiao, Qibin Ma, DanLi, ZhenXue, Kang Chong. (2011) OsDOG, agibberellin-inducedA20/AN1zinc-fingerprotein, negatively regulates gibberellin-mediated cell elongation in rice. J Plant Physiol 168: 1098-1105  2. Qibin Ma, Xiaoyan Dai, Yunyuan Xu, Jing Guo, Yaju Liu, Na Chen, Jun Xiao, Dajian Zhang, Xiansheng Zhang, Zhihong Xu and Kang Chong. (2009) OsMYB3R-2- enhanced tolerance to chilling stress is mediated by the cell cycle through targeting to OsCycB1;1 in transgenic rice. Plant Physiol 150: 244-256.  3. Wang Lei, Xu Yunyuan, Zhang Cui, Ma Qibin, Joo SH, Kim SK, Xu Zhihong, Chong Kang (2008) OsLIC, a novel CCCH-type Zinc finger protein with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mediates rice architecture via brassinosteroids signaling. PLoS ONE 3: e3521.  4. Xin Wang, Ya Zhang, Qibin Ma, Zhaoliang Zhang, Yongbiao Xue, Shilai Bao and Kang Chong. (2007) SKB1-mediated symmetric d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4R3 controls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EMBO J 26: 1934-1941.  5. Xiaoyan Dai, Yunyuan Xu, Qibin Ma, Wenying Xu, Tai Wang, Yongbiao Xue and Kang Chong. (2007) Overexpression of an R1R2R3 MYB gene, OsMYB3R-2, increases tolerance to freezing, drought, and salt stress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Plant Physiol 143: 1739-1751.  6. Kaimao Liu, Lei Wang, Yunyuan Xu, Na Chen, Qibin Ma, Fei Li and Kang Chong. (2007) Overexpression of OsCOIN, a putative cold inducible zinc finger protein, increased tolerance to chilling, salt and drought, and enhanced proline level in rice. Planta 226: 1007-1016.  7. Cunxiang Wu, Qibin Ma, Kwanmei Yam, Mingyan Cheung, Yunyuan Xu, Tianfu Han, Honming Lam and Kang Chong. (2006) In situ expression of the GmNMH7 gene is photoperiod-dependent in a unique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flowering reversion system. Planta 223: 725-735. (Cunxiang Wu and Qibin Ma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8. Lei Wang, Yunyuan Xu, Qibin Ma, Dan Li, Zhihong Xu and Kang Chong. (2006)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 alpha subunit is involved in rice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 Cell Res 16: 916-922.  9. Xiaolei Zhuang, Jiafu Jiang, Junhua Li, Qibin Ma, Yunyuan Xu, Yongbiao Xue, Zhihong Xu and Kang Chong. (2006) Over-expression of OsAGAP, an ARF-GAP, interferes with auxin influx, vesicle trafficking and root development. Plant J 48: 581-591.  10. Ye Han, Jiafu Jiang, Huili Liu, Qibin Ma, Wenzhong Xu, Yunyuan Xu, Zhihong Xu and Kang Chong. (2005) Overexpression of OsSIN, encoding a novel small protein, causes short internodes in Oryza sativa. Plant Science 169: 487-495.  11. Xiaomei Li, Cunxiang Wu, Qibin Ma, Sheng Zhang, Chunlin Li, Xinying Zhang and Tianfu Han. (2005) Morphology and anatomy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lower buds and the process of flowering reversion in soybean cv. Zigongdongdou. ACTA AGRONOMICA SINAICA 31(11): 1437-1442.  研究项目:  1. 华南地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材料的耐性遗传机理的研究(309718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01-2012.12;  2. 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2008ZX08004-002),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2008.9.-2010.12.;  3. 耐高温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2011ZX08004-002),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子课题,2011.1.-2015.12.。
  • 陈勇
  • 陈勇  副教授  ·联系方式:020-38294907(0)(TEL)  (FAX)  ·电子邮件:chenyong@scau.edu.cn  ·个人主页:  陈勇 男,江西石城,中共党员,博士,农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校杂草研究室主任。“千百十”工程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科学系工作。国际生防学会会员、中国杂草学会理事、广东草业与环境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室内)生物测定除草剂技术负责人。1998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杂草生物学及防治、微生物除草剂、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草业科学、农业推广学及发展传播学。主持国家基金、省基金和省农业攻关等科研课题20多项。在《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植保护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生物防治》等发表学术文章30多篇。目前的研究方向为微生物除草剂、杂草生物学及防治、外来生物入侵及风险评估、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风险评价、草坪养护、作物栽培生理及生态等。  学习经历:  2009.11/2010.1:在加拿大农业部Saskaton 研究中心生物农药研究部做访问学者,从事生物控制杂草的合作研究三个月  1998/2001: 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杂草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  1999,6/2000,6 农业部生防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从事生物控制杂草的合作研究一年  1995/1998: 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杂草研究室攻读硕士学位  1987/1991: 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攻读大学本科  主要工作经历:  2003,11/现在: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03,10/2003,11: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  1991,7/2003,10: 解放军军需大学(原兽医大学)  近年发表的论文 (有*表示通讯作者) :  1、张海娟,陈勇*,黄烈健,倪汉文. 2011.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薇甘菊在中国适生区的预测.农业工程学报,27(增刊1): 413-418(EI)  2、王黎明,陈勇*,王林. 2010. 广东湛江杂草稻qSH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6 (19): 31-33  3、CHEN Yong, ZHENG Wei, WANG Li-ming, CUI Hai-lan, LI Guo-xi, LIU Xin-gui, HAN Cheng-chou , ZENG Ren-sen.2009. Effect of Toxins Isolated from Exserohilum monoceras (Drechsler) Leonard and Suggs on 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 8(8): 972-978(SCI)  4、王黎明,陈勇*. 2009. 杂草稻研究现状及利用展望. 植物保护, 35 (5): 14-17  5、陈勇.2009.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企业创新互动机制初探.高等农业教育,8:53-55  6、陈勇,倪汉文,李晓晶,崔海兰.2009. 大批量生产尖角突脐孢菌分生孢子技术.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31(3): 530-536  7、欧阳主才, 崔海兰, 陈勇*, 郑伟, 谭卫军.2008. BASTA(草铵膦)SL200g/L防除番茄田杂草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36(30): 13259-13260  8、郑伟, 陈勇*, 崔海兰, 张宏军, 谭卫军.2008. 尖角突脐孢菌粗毒素对稗草生理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7 (9) :1571- 1575  9、谭卫军, 陈勇*, 张武, 韩承畴, 谭志远, 张巨明. 2008. 狗牙根白化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 微生物学报, 48(10): 1393-1397  10、郑伟,陈勇*,黄韵.2006. 尖角突脐胞菌粗毒素的研究初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云南昆明  11、陈勇,林友豪,曾鹏程,黄炳球. 2006.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防除柑桔园杂草药效试验. 中国农学通报,22(9):216-218  12、陈勇,张宏军,黄美莲,林友豪.2006. 28%乙•嗪悬乳剂防除大豆田杂草效果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22(8):405-407  13、陈勇,张宏军,杨九铃,郑伟,黄美莲.2006.28 %乙•嗪悬乳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2(2):309-311  近年主持的科研课题:  《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01》子课题《华南地区多熟高效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示范》, 2011-2015  “利用尖角突脐孢菌或其毒素控制稗草的研究”(30910103076,国家基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2009-2010.4  “转基因水稻向杂草稻基因飘流的风险评价、预防及其后果的控制技术” (2009ZX08012-020B, 国家科技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2010.12  “暖季型草坪草生长延缓增绿及杂草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08B020400015,省攻关项目资助), 2009-2010.12  “除稗真菌毒素及其杀草生理生化机理研究”(30671381,C020206072006国家基金的自由项目资助;06300411,2006年省基金资助),2007-2009.12  “运动场草坪狗牙根白化病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治”(2006B203011045,省攻关项目资助), 2007-2008.12  “海雀稗种植地病害发生机制及防治体系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课题资助),2004-2006.12  “尖角突脐孢菌X27侵染稗草机理与除稗作用机制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课题资助),2005-2006.12  BASTA14/18防除菜心田杂草的药效和安全性试验研究(拜耳公司),2005  BASTA200g/l SL防除香蕉园恶性和抗性杂草的药效和安全性探索试验(拜耳公司), 2007  Basta防除香蕉园、木瓜园杂草的药效和安全性试验研究(拜耳公司),2007  华南地区杂草稻防除技术研究(先正达公司), 2008-2009.12  先正达草坪农药产品技术应用研究(先正达公司), 2009-2010.12  18%2,4-滴防治薇甘菊微乳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项目(深圳市薇甘菊生物防治服务有限公司), 2008  10%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甘蔗室内生物安全性测定项目(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 2009  杂草稻与栽培水稻生存竞争力研究(先正达公司), 2009-2010.12  “坪草青”草坪系列维护剂的产业化” (长科合字第01-158*13,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02-2003.12
  • 胡飞
  • 胡飞  副教授  ·联系方式:020-85280204-615(TEL)  (FAX)  ·电子邮件:hufei@scau.edu.cn  ·个人主页:  :  胡飞,男,安徽霍山人。1991年获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至华南农业大学从事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主要为作物生理生态、作物气象和植物化学生态等方面。曾主持、参加和完成国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元素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多项课题, 国家支撑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农业转化项目,广东省农业厅标准项目,国家气象局行业专项等多项课题。现为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合著(排名第二)《植物化感(相生相克)作用及其应用》,参加编写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生态学前沿》一书中“寄生植物对寄主的化学识别”章,副主编了面向21世纪教材1部,主编“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  工作经历:  1991.7-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999-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其他学术经历 :  第7,8,9届广东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近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1陈新光,李武,杜尧东,肖立中,胡飞,唐湘如.播种期对广东省晚稻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5):214-222  2段世萍,杜尧东,陈新光,胡飞.不同氮素水平辣椒幼苗对低温响应的差异.生态学报,2010,30(6):1516—1523  3田平,杜尧东,陈新光,李健陵,胡飞.低温对花芽分化期辣椒生产性状及其生理生化效应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253-259  4杜尧东,段世萍, 陈新光,胡飞.低温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10, 29( 6) : 1109- 1113  5王华,陈新光,胡飞,林青山,唐湘如,蔡立.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播期的适应性调整. 生态学报, 2011,31( 15) : 4261-4269.  *  6钟克友, 唐湘如 , 胡飞, 黎国喜, 肖立中, 段美洋.水稻剑叶气孔性状与孕穗期耐冷性的关系研究. 2010, 30( 1) : 0098- 0103  7曾坤玉,胡飞(通讯作者),陈玉芬,陈建军,孔垂华.四种与福寿螺同源地入侵植物的杀螺效果.生态学报,2008,28(1):260-266  8 胡飞,曾坤玉,张俊彦,陈建军,唐湘如.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毒杀和水稻苗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2009,29(10):5471-5477  9 胡飞,孔垂华,张朝贤,梁文举,王朋.日本菟丝子对寄主的选择行为.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23-327  10王东,胡飞,陈玉芬,杨军,孔垂华.日本菟丝子及其寄生前后寄主的光合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715-1721  11 李树学,胡飞,孔垂华,谭中文.不同品种大豆对中国菟丝子寄生的生理生态响应.生态学报,2007,27:2748-2755  12Fei Hu, Ziyan Liu.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scuta japonica Growth, Movements and its Host Volatile .4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cology, 2007 Sept. Tsukuba, Japan  13 《化学生态学前沿》(胡飞编写章名: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的化学识别,约3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14Hu F, Wang D, Chen XH, Ding GL. Allelopathic potential of rice accessions against barnyard grass in paddy field. Allelopathy Journal, 2008,22:329-336  15 Kong C H, Hu F, Wang P, Wu J L. Effect of allelopathic rice varieties combined with cultural management options on paddy field weeds.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08,64:276-282  16Kong C H , Wang P, Zhang C X, Zhang M X and Hu F. Herbicidal potential of allelochemicals from Lantana camara against Eichhornia crassipes and the alg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eed Research,2006, 46: 290-295  17 Kong C H, Li H B, Hu F, Xu X H, Wang P. Allelochemicals released by rice roots and residues in soil. Plant Soil, 2006, 288:47-56  18 胡飞,唐湘如,杨军,陈玉芬,孔垂华,燃烧植物产生烟与热的生理生态效应. 生态学报,2006,26:594-600  19 胡飞,曾坤玉,张俊彦,陈建军,唐湘如.2009. 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对福寿螺毒杀和水稻苗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29(10):5471-5477  成 果:  陈雄辉,孔垂华,胡飞,梁克勤,彭海峰,万邦惠,欧阳主才.2009.广东省水稻化感品种:化感稻3号选育。
  • 刘桂富
  • 刘桂富  副教授  ·联系方式:(TEL)  (FAX)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博士 2001~2005,浙江大学农业生物和技术学院,作物学专业,学位论文(英文)“Genetic bases for some agronomy trai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导师:朱军教授  硕士 1984~1986,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位论文 “水稻(Oryza sativa L.)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课程导师:盖钧益院士(南京农业大学);论文导师:卢永根院士和张桂权教授(华南农业大学)  学士 1980~1984,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主修作物:水稻  教学  自1986 年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任教师  自学考试辅导课程 农业信息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农业商品化经济管理,农业政策和法规,试验统计学,毕业论文写作等  本科课程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遗传学,遗传育种专题,农业信息专题  研究生课程 数量遗传学,分子数量遗传学  编写教材 数量遗传学(主编,1994,华南农业大学出版),毕业论文写作(主编,1998,广东省自学考试中心出版),QTL作图的基本原理(主编,2002,华南农业大学出版),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参编,2005,2008,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研  水稻杂种不育性遗传基础的研究 1986~1996,为卢永根院士和张桂权教授(珠江学者)研究团队成员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 定位 1995~2005,参加卢永根院士主持的国际合作课题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的遗传分析 2005~,参加张桂权教授主持的有关课题  发表论文  1. 刘桂富,卢永根,张桂权, 1994. 水稻籼粳品种F1 花粉不育性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分化度。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5(4): 67–71.  2. 刘桂富,王润华,1996. 水稻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值遗传效应的组分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7(4): 35–40.  3. 刘桂富,卢永根,王国昌,黄宁, 1998. 水稻产量、株高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3): 5–9.  4. Hittalmani S., Huang N., Courtois B., Venuprasad R., Shashidhar H. E., Zhuang J.Y., Zheng K.L., Liu G.F., Wang G.C., Sidhu J. S., Srivantaneeyakul S., Singh V.P., Bagali P.G., Prasanna H.C., McLaren G., Khush G.S., 2003. Identification of QTL for growth_ and grain yield_ related traits in rice across nine locations of Asia , Theor. Appl. Genet., 107: 679–690  5. Li Z.K., Yu S.B., Lafitte H.R., Huang N., Courtois B., Hittalmani S., Vijayakumar C.H.M., Liu G.F., Wang G.C., Shashidhar H.E., Zhuang J.Y., Zheng K.L., Singh V.P., Sidhu J.S., Srivantaneeyakul S., Khush G.S., 2003. QTL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rice. I. Heading date and plant height, Theor. Appl. Genet., 108: 141–153  6. Zhou H.K., Liu G.F., Cai H.B., Wang S.Q, Guo R.F., 2005. Genetic analysis of biomass in sugarcane using ADGE model.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13 (3): 259–263 (in Chinese)  7. Zhou H.K., Cai H.B., Liu G.F., Wang S.Q, Guo R.F., 2005. Genentic analysis of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for major characters of sugarcane.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 For. (Nat. Sci. Ed.), 33 (2): 69–73 (in Chinese)  8. Xu H.M.; Li X.L., Li J.Q., Liu G.F., Hu J., 2005.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for constructing core collectio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s), 31 (4): 362–367 (in Chinese)  9. Liu G.F., Yang J., Zhu J, 2006. Mapping QTL for biomass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 Actcta Genetica Sinic, 33 (7): 607–616  10. Liu G.F., Yang J., Xu H.M., Zhu J, 2006. Genetic analysis on tiller number and plant height per plant in rice (Oryza sativa L.)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ulture & Life sciences), 32 (5): 527–534  11. Liu G.F., Yang J., Xu H.M., Zhu J*, 2007. Influence of Epistasis and 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n heading date of rice (Oryza sativa L.).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34 (7): 608–615  12. Liu G.F., Yang J., Zhou H.K., Xu H.M. *, 2007. Genetic analysis for brix weight per stool and its component traits in sugarcane(Saccharum officinarum)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NCE B), 8(12): 860–866  13. 赵芳明,刘桂富,朱海涛,丁效华,曾瑞珍,张泽民,李文涛,张桂权, 2008. 用单片段代换系对不同时期水稻分蘖数QTL的非条件和条件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41 (2): 322-330  Zhao F.M., Liu G.F., Zhu H.T., Ding X.H., Zeng R.Z., Zhang Z.M., Li W.T., Zhang G.Q*, 2008. Unconditional and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by using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for tiller number at various stage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41 (2): 322–330  14. Liu G.F., Xu H.M., Yang J., Zhu J*, 2008. Conditional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ai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eal Research.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59(2): 189–195  15. 吴家胜,周鸿凯, 陈国波, 刘桂富*, 2008. 水稻单穗重和千粒重的QTL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 22(2):143–147  Wu J.S., Zhou H.K., Chen G.B., Liu G.F*, 2008. Mapping and dissection of QTLs for grain weight and thousand grain weight in rice(Oryza sativa L.). 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22(2): 143–147  16. Guifu Liu, Zemin Zhang, Haitao Zhu, Fangming Zhao, Xiaohua Ding, Ruizhen Zeng, Wentao Li, Guiquang Zhang,2008. Detection of QTLs with additive effects and additive–by–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effects on panicle number in rice (Oryza sativa L.) by using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ed lines. Theor Appl Genet, 116: 923–931.  17. Liu G.F., Zeng R.Z., Zhang Z.M., Zhu H.T., Zhao F.M., Ding X.H., Li W.T., Zhang G.Q*, 2008.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developmental behavior of tiller number in rice (Oryza sativa L.). Theor Appl Genet, (accepted)
  • 郭和蓉
  • 郭和蓉  副教授  ·联系方式:(TEL)  (FAX)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郭和蓉,女,湖北省天门市人,1964年生,汉族。1985年考入在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学习,1985毕业分配至湖北农学院土化系工作,曾承担了《土壤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概论》等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1999年考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草坪学》、《水土保持学》、《水生草与环保工程》、《草坪营养与施肥》等本科生课程。主要科研方向为花卉栽培、能源植物资源与能源转化技术以及草坪生态与环境管理。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1.9-1985.7: 在华中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土化专业学习。  1985.8-1988.12:长江大学(原湖北农学院)任助教,担任了《土壤学》、《土壤调查与制图》等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  1989.1-1991.12:长江大学实验实习农场技术科任科长,主要负责农业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  1992.1-1998.8:长江大学农学系任系办公室主任,并承担了《农业化学》、、《农业环境保护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1998.9-2001.7: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01.8-至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学与科研,承担课程有:《草坪学》《水土保持学》《草营养与施肥》《饲草生产学》、《水生草与环保工程》等。  主持课题:  1. 陡峭岩石边坡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2004.07-2006.06。  2. 开发及应用绿意®系列有机肥及其肥效试验。合作研究项目,2004.01-2004.12。  3. 狼尾草属高密度能源植物品种选育及能源转化技术研究。广东省计划项目。2007.1-2009.12  主要参加课题:  1.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应用研究。广东省百项工程项目,1999.1-2002.12,已结题。  2.热带亚热带水土保持和绿化草种及草皮卷开发工程。农业部948项目,2001.1-2003.12,已结题。  3.香根草治理水土流失试点。1999.1-2001.12,已结题。  4.华农1号青饲玉米推广及草产业化技术开发。华南农业大学推广基金项目,2003.6-2005.12,已结题。  5. 海雀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内分化。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2005.1-2006.12,在研。  6.优质狼尾草属牧草品种的筛选和加工利用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 (2006K020),2007.1-2008.12,在研。  7.兰引3号草坪型结缕草生产与推广应用。华南农业大学推广基金项目,2007.1-2008.12,在研。  8.切叶一叶兰新品种及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创新研究。农业部“948”项目(2008- Z19)2008.1-2009.12。  获奖情况:  1.2003.04,参加项目《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应用研究》获广东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2004.05,参加项目《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近5年发表论文:  1.李强,郭和蓉(通讯作者).一年生黑麦草制取燃料乙醇预处理工艺的初步研究.草业科学, 2009(9):54-61  2.郭和蓉,吴淑龙, 卢小良. 氮形态对兰引3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cv.Lanyin No.3)生长及草坪质量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2):59-64  3.H.R.Guo, J.J.Wang, X.L.Lu.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Supply Forms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Seashore Paspalum(Paspalum vaginatum Sw.).IGC- IRC 2008 CONGRESS. Volume Ⅱ.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8, 314.  4.郭和蓉, 周仁, 廖宗文.镁肥对兰引3号结缕草生长和草坪质量的影响. 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汇编.2008,472-475  5.郭和蓉,陈琼贤,郑少玲等.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保蓄和促进氮素吸收利用的效果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26(2):191-194  6.毛小云,郭和蓉,陈娴等.香港石质斜坡绿化基料养分动态特征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06,39(3)569-574.  7.郭和蓉,卢小良.水生植物净化水环境与水生植被的修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2(5):65-68.  8.郭和蓉,陈琼贤、彭志平等.荔枝施用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增产改土效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2(8): 16-19.  9.陈琼贤,郭和蓉,彭志平等.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通报,2005,36(3):463-464.  10.郭和蓉,毛小云,廖宗文等.香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探讨.草业科学.2004,134(9):83-86.  11.毛小云,郭和蓉,廖宗文等环保型高效喷播基质的研制及其应用. 2004年GHMT穗港澳台工程师论谈.  12.郭和蓉,陈琼贤,郑少玲等.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中钾的调节及玉米吸钾量的影响.土壤肥料.2004,(2):20-22.  13.陈琼贤,郭和蓉,彭志平等.土壤改良剂作填料生产蔬菜系列专用肥的增产效果.中国蔬菜.2004,(2):34-34.  14.陈琼贤,郭和蓉,彭志平等.土壤改良剂对龙眼的增产效应.果树学报.2004,2(2):185-187.  15.郭和蓉,陈琼贤,郑少玲等.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磷的活化以及玉米吸磷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29-32.  16. Zhaoxia Dong, Xinming Xie, Xiaoliang Lu et al. 2003 Study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Vetiver grass (Vetiveria zizanioide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tver and Exhibition, Guangzhou, China, October.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Beijing. pp. 557-563.  17.郭和蓉,陈琼贤,郑少玲等.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24-27.  18.解新明,卢小良,孙雄松, 董朝霞,郭和蓉.海雀稗种质资源RAPD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25(增刊II): 10-15.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行政楼316房研究生招生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8%u0035%u0032%u0038%u0030%u0030%u0036%u0036
  • 邮编:
    510642
相关推荐
青海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藏藏医学院师资好不好,西藏藏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甘肃政法学院师资好不好,甘肃政法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北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中医药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