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

华南农业大学

英文名: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华农”,“华农大”,“SCAU”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0564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
  • 华南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华南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9月,丁颖教授塑像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国家特支计划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19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8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242人,硕士生导师99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 李敏
  • 李敏  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分会副会长,广东园林学会副秘书长,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湛江市、佛山市、韶关市政府顾问暨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建设科技委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王 军
  • 王 军  男,1962年11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林学会森林病理分会理事,主要从事森林病理学领域的研究,承担木麻黄抗青枯病优良品系选育等课题,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1部。
  • 奚如春
  • 奚如春教授,长期从事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经济林良种选育与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 邓小梅
  • 邓小梅研究员,长期从事林木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及工厂化化育苗、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与开发。
  • 陈红跃
  • 陈红跃  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林分改造技术、南洋楹丰产林栽培技术、黎蒴栲丰产林栽培技术、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及效益评价、环境污染地植被恢复技术。
  • 黄永芳
  • 黄永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林木种苗、经济林栽培及利用。
  • 温秀军
  • 温秀军教授,长期从事森林保护研究工作。
  • 莫晓勇
  • 莫晓勇  教授,曾任中国国营林场开发总公司雷州林业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陈世清
  • 陈世清  教授,主要从事森林经理学、旅游生态学、林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 曾曙才
  • 曾曙才  男,1971年9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现兼任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国际生态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中国土壤学会会员、中国林学会会员。长期从事环境生态、森林土壤、城市绿化与景观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45篇,专著3部,获得国家级成果一项,省部级成果多项。
  • 刘萍
  • 刘萍教授,长期从事森林经理学和系统工程教学科研工作 。
  • 左建军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左建军  1.  左建军,男,1995~1999年期间,在湖南农业大学动科院水产本科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期间,在湖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2002~2005年期间,在华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2005年7月留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2005年10月晋升讲师职称;2007年12月晋升副教授职称;2008年10月获硕士生导师资格。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饲料企业产品标准评审工作第一届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家禽营养与饲料生物技术,近年在分子营养学方面也参与了大量工作。  2.科研成果  主持国家、省部级及横向课题各1项,主要参加国家级课题5项,主要参加省部级课题5项,参加横向课题3项。发表研究论文58篇、其中被SCI收录 8 篇,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著作3部、参编4部,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珠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肇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2.1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活性VD3、组合型植酸酶及其互作对钙和磷利用效率影响的机理研究(项目编号:30901033),国家自然基金,2010.01-2012.12,左建军主持,21万。  (2)猪肠道磷消化吸收及其转运载体发育性变化规律的研究(项目编号:0630036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10-2008.12,左建军主持,3万。  (3)组合植酸酶的筛选及配套应用技术的研究,广州市饲料行业协会委托项目,2010.1-2012.12,左建军主持,10万。  (4)猪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参与赖氨酸吸收的分子机制(项目编号:306715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1-2009.12,左建军参加(2),27万。  (5)畜禽健康养殖饲料饮水危害因素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D14B03-5),国家科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1-2008.12,左建军参加(2),10万。  (6)猪饲料原料可利用养分评定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D12B01-17),国家科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1-2010.12,左建军参加(2),5万。  (7)环保无残留猪预混合饲料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6BAD12B06),国家科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1-2008.12,左建军参加(3),5万。  (8)非淀粉多糖酶改进饲料有效营养值的预测模型系统的建立(项目编号:306715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1-2009.12,左建军参加(4),28万。  (9)高效植物源特益乳酸菌在养猪生产应用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农业部跨越计划,2008.7-2010.11,左建军参加(2),110万。  (10)猪肠道钠氢交换载体基因表达的发育规律与营养调控(项目编号:200705640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1-2009.12,左建军参加(4),6万。  (11)蓝塘猪肉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其在猪肉质改良中的意义(项目编号:u0731004),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左建军参加(7),2008.01-2011.12,160万。  (12)仔猪复合型植酸酶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061040029),广东省科技攻关,左建军参加(3),2006.01-2008.12,7万。  (13)黄羽肉鸡肠道葡萄糖吸收转运载体的发育规律与营养调控(项目编号:05300836),广东省科技攻关,左建军参加(6),2006.01-2007.12,2万。  (14)饲料酶制剂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企业委托项目,左建军参加(2),2008.01-2011.12,60万。  (15)新型酶制剂在仔猪和生长猪中的使用效果,企业委托项目,左建军参加(3),2010.10-2011.6,10万。  (16)Availa® Zn在岭南黄肉鸡日粮中的应用,企业委托项目,左建军参加(2),2007.10-2008.10,6万。  2.2近期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出版著作:  2.2.1论文:  (1)Jianjun Zuo, Zhiyi Huang, Aimin Zhi, Shigeng Zou, Xiangyan Zhou, Fawen Dai, Hui Ye, Dingyuan Feng*. Clo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Facilitative Glucose Transporter 2 (SLC2A2) in Pigs. Asian-Aust. J. Anim. Sci., 2010, 23 (9 ): 1159-1165.  (2)Jianjun Zuo, Fawen Dai, Dingyuan Feng*, Qingyun Cao, Hui Ye, Zemin Dong, Weiguang Xia. Molecular Clon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GLUT4 Glucose Transporter. Asian-Aust. J. Anim. Sci. 2010, 23 (5): 640-648.  (3)Ai-min Zhi, Xiang-yan Zhou, Jian-jun Zuo, Shi-geng Zou, Zhi-yi Huang, Xiao-lan Wang, Lin Tao, Ding-yuan Feng*. Molecular Clon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Porcine y+L Amino Acid Transporter-1. Asian-Aust. J. Anim. Sci.,2010, 23(2): 272-277.  (4)Fawen Dai, Dingyuan Feng, Qingyun Cao, Hui Ye, Changmin Zhang, Weiguang Xia and Jianjun Zuo*.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carcass, meat quality traits and muscle fibr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landrace and a Chinese native pig.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9, 39(4):267-273.  (5)Shi-geng Zou, Ai-min Zhi, Xiang-yan Zhou, Jian-jun Zuo, Yan Zhang, Zhi-yi Huang, Ping-Wen Xu, Ding-yuan Feng*. Molecular Cloning, Segmental Distribution and Ontogenetic Regulation of Cationic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 in Pigs. Asian-Aust. J. Anim. Sci., 2009, 22(5): 712- 717.  (6)Zhi. Ai-min, Feng Ding-yuan, Zhou Xiang-yan, Zou Shi-geng, Huang Zhi-yi, ZuoJian-jun, Ye Hui, Zhang Chang-ming, Dong Ze-min, Liu Zhun. Molecular Clon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Segmental Ontogenetic Regulation of b0,+ Amino Acid Transport in Lantang Pigs. Asian-Aust. J. Anim. Sci., 2008, 21(8):1134-1139.  (7)Dingyuan Feng, Xiangyan Zhou, Jianjun Zuo, Changming Zhang, Yulong Yin,Xiuqi Wang and Tian Wang. Segmental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two heterodimeric amino acid transporter mRNAs in the intestine of pigs during different age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08, 88(6):1012-1018.  (8)D. Feng, A. Zhi, S. Zou, X. Zhou, J. Zuo, Z. Huang and T. Wang. Molecular cloning,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ontogenetic expression of sodium proton exchanger isoform 2 (NHE-2) mRNA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pigs. Animal, 2009, 3(3):402-407.  (9)Jianjun ZUO, Zemin DONG, Xiling YAN, Hui YE, Dingyuan FENG*. Suitable condition of enzymatic reactivity for determining the digestibility of feedstuffs phosphorus in vitro by dialysis tube method.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2008, 2(4):480-483.  (10)邹仕庚,冯定远*,黄志毅,左建军,职爱民,董泽敏,张常明,叶慧. 猪肠道寡肽转运载体1(PepT1)mRNA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和发育性变化.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9,17(2):229-236.  (11)冯定远*,谭会泽,邹仕庚,刘清神,左建军,董泽敏,叶慧,张常明. 不同品种肉鸡肠道rBAT和y+LAT2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畜牧兽医学报,2009,40(1):52-58.  (12)冯定远,谭会泽,王修启,邹仕庚,左建军,黄燕华,董泽敏,张常明,叶慧. 木聚糖酶对肉鸡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3):314-319.  (13)邹仕庚,谭会泽,王修启,左建军,冯定远,董泽敏,叶慧. 不同基因型肉鸡肠道CAT1和CAT4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华北农学报,2008,23(2):55-61.  (14)周响艳,左建军,职爱民,张常明,黄志毅,张燕,王修启,冯定远. 猪肠道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的mRNA在肠道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和发育性变化. 畜牧兽医学报,2008, 39(2):170-175.  (15)王修启,邹仕庚,左建军,苏海林,黄志毅,冯定远. 肉鸡肠道NHE2 mRNA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与发育性变化.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 42-47.  (16)左建军,汪儆,张铁鹰,冯定远,印遇龙,范明哲.多重线性回归法测定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饲料磷真消化率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2007,38(7): 678-684.  (17)左建军,张常明,王修启,董泽敏,冯定远.体外消化法评定植物性饲料磷透析率的适宜酶促反应条件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28(3): 85-89.  (18)ZUO Jing-jun, WANG Jing, ZHANG Tie-ying, FENG Ding-yuan, YIN Yu-long, FAN Ming-zhe. Endogenous outputs and true digestibility of phosphorus associated with sorghum and soybean meal in growing pigs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 ACTA ZOONUTRIMENTA SINICA, 2007, 19(2): 91-98.  (19)左建军,汪儆,张铁鹰,冯定远,王修启,印遇龙,范明哲.多重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菜粕和豆粕磷真消化率. 华北农学报,2007,22(2): 175-179.  (20)王修启,邹仕庚,左建军,苏海林,黄志毅,冯定远. 肉鸡肠道PepT1 mRNA表达的肠段差异性与发育性变化. 畜牧兽医学报,2007,38(8): 814-821.  (21)邹仕庚,谭会泽,王修启,左建军,张常明,董泽敏,冯定远. 不同肉鸡氨基酸消化率及肠系膜静脉血清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71-7473.  2.2.2著作:  (1)《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冯定远、左建军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科学自配猪饲料》. 左建军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科学自配肉鸡饲料》. 冯定远主编,左建军副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4)《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冯定远主编,左建军副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仔猪的营养与饲养》. 冯定远主编,左建军副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6)《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冯定远主编,左建军副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7)《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冯定远主编,左建军副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荣誉与奖励  (1)肉鸡专用高效复合酶制剂产品和应用技术开发及其推广应用.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09,左建军(3)。  (2)猪用复合酶制剂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08,左建军(3)。  (3)肉鹅营养需要及加酶全价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 珠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左建军(3)。  (4)肉鸽养殖“2+4”生产模式创新体系研究与示范. 肇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左建军(9)。  4.学生感言  大家都说老师培养着祖国的栋梁;而我却要说,左老师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他,支撑起我们  一代人的脊梁!他不仅要完成他自己的许多科研任务,而且处理好课题组大大小小的事物,解  决好课题组所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事就找左老师”,这是我们课题组最为信  奉的一句话,因为不管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大的、小的、生活上的、学习上的,左老师都会一一  地、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决,在我们看来,  他倒不像是一位老师,而是一位肯为我们两肋插刀的朋友,我们喜爱他,尊敬他,有他,我们不再  害怕困难!  他一如既往地燃烧自己,点亮我们,对我们的学习科研要求更加严格,随时都用行动来诠释着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育。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他不仅仅在学习上给予我莫大的帮助,尤其是在科研思路的培养方面,让我受益匪浅!更为重要的是,老师用其丰富的人生经验,时刻叮嘱我,教育我为人处事的道理。恩师的话让我如沐春风,我将永远铭记于心!由衷的感到幸运,能够在左老师门下学习,我将会好好珍惜这几年的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全方面锻炼自己,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作为的新青年,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 冯定远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冯定远  1.  冯定远:男,1961年07月生,广东阳江人。1979~1983年期间,在华南农业大学畜牧本科专业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1983~1986年期间,在华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2008年期间,在南京农业大学动科院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1986年进入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1989年12月晋升讲师职称,1991年12月晋升副教授职称,1997年12月晋升教授职称。1992年10月获硕士生导师资格,1998年10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第二批省级培养对象。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兼学科办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常务理事、饲料安全与饲料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和国家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32项。主要研究方向是动物营养与生物技术,尤其是在酶制剂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同行中具有很高的评价,近年在分子营养学方面也参与了大量工作。  2.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共47项,其中国家“973”子课题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4 项、农业部跨越计划1项,国家“十一五”攻关子专题 2 项、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子项目 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1 项、省攻关项目 6 项等。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8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累计发表论文 213篇,被SCI收录 13 篇,主编专著、教材和论文集 11 部、参编 11 部。培养博士研究生25人,硕士研究生76人。  2.1主要著作:  (1) 《饲料酶制剂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冯定远、左建军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0.  (2) 《科学自配肉鸡饲料》. 冯定远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 《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冯定远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4) 《动物营养学》. 计成主编、冯定远副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 《仔猪的营养与饲养》. 冯定远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6) 《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 冯定远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7) 《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冯定远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8) 《配合饲料生产学》. 冯定远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9) 《饲料添加剂学》. 陈代文主编、冯定远副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0)《饲料安全管理与研究应用》. 郭仁东、冯定远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2.  (11)《生物技术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冯定远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1.  3. 荣誉与奖励:  (1) 肉鸡专用高效复合酶制剂产品和应用技术开发及其推广应用.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09,冯定远(1)。  (2) 猪用复合酶制剂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08,冯定远(1)。  (3) 肉鹅营养需要及加酶全价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 珠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冯定远(2)。  (4) 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8,冯定远(3)。  (5) JBC“乐图”乳酸菌提高猪生产性能及改善猪肉品质的效果.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冯定远(1)。  (6) 工厂化猪场人工授精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006,冯定远(3)。  (7) 优质肉鸡产业化. 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冯定远(9)。  (8) 饲料调味剂-乳猪香. 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1,冯定远(2)。  4.学生感言  冯老师,他是处长、是教授、是导师还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虽然他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却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很多细节上无不体现出他对我们的无微不至地教导和关心。  很多人都认为,导师太忙的话很容易忽略对学生的关心和教导。但是,冯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和关心并没有因为忙而减少。除了上述事例外,还有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冯老师随时随地都在教导我们,  记得2010年上半年,在那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答辩时,我第一次受到冯老师的教导(由于我是本校考上冯老师硕士的,所以提前参加了集体活动)。在答辩的休息时间里,冯老师情不自禁地站在台上,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论文。他向我们这些没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讲解了论文该怎么写,包括些什么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特点。比如摘要是该写什么内容,结果、结论、讨论是个什么逻辑关系。还点评了他的某些学生的论文,让我们借鉴他们写得好的地方,注意和避免容易搞错的地方等等。  冯老师除了在细节上对我们非常关心外,更在很多关系到我们发展的问题上用心良苦!每年的六月份,是毕业的季节,是找工作的季节,也是冯门大聚会的季节。这个聚会会邀请很多在外工作的师兄师姐回来和我们聚一聚,聊一聊。  对于离校的师兄师姐们,冯老师也一样是非常的关心。曾经偶然听冯老师说起,他每次出差都会尽量去看望那些在他出差地周围的师兄师姐们。这个,一方面表现出冯老师非常有心,百忙之中还抽空去看望他那些毕业后的学生;另一方面,更表现出冯老师对自己的哪个学生在什么地方工作都非常的清楚。这难道只是表面的关心就能做到的吗?在冯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走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在校的表现得很优秀,走出学校后的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工作成绩。比如代发文师兄在校时是同级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不仅获得了AYS(Alltech Young Scientist)优秀论文奖亚太区冠军,而且还获得了诺伟司奖学金并去美国学习;雷剑师兄由于综合能力非常突出,获得前往美国学习两年的机会;在已经工作的学长中,付双喜师兄、谭会泽师兄、沈水宝师兄等,都在一些大的企业里担任重要职务;另外,有很多学长成了老师,例如张守全老师、王修启老师等等。  在冯老师的教导下,我们这个团队就像个大家庭。我们习惯自称为“冯门弟子”,我们的QQ群取名为“冯门弟子之家”。在这个家里,师兄师姐们非常有责任感,主动承担很多服务同门的任务。  冯老师之所以受到我们的尊敬和爱戴,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老师,更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老板”。我个人不会像别人那样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因为我觉得那样的称呼给我心目中伟大的导师套上了金钱和利益的外衣。冯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奉献是无私的,对我们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的。如果我用“老板”来称呼冯老师,我会觉得对不起他。当然,别人即使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也并不一定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导师不尊重。对“老板”这个称呼的理解只是我个人在看到冯老师付出那么多时的观点。  他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把学习的金钥匙支配到我们的手里,引导我们学会学习。当我门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帮我们撑起前进的风帆,当我们遇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他为我们指点迷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冯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他的爱是超凡脱俗的,是无私的,这种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不断的实现自己的追求,达到理想的彼岸!  我们对冯老师的尊敬和爱戴,是由心底里产生出来的那种最纯粹的感情!这种感情用任何语言来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对老师的崇敬与感激!
  • 孙京臣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孙京臣  孙京臣 男 出生日期: 1971-05-10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1997 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1 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6-2007 年,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专业研究方向:动物学,特种经济动物。副主编完成《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科学出版社),参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近 5 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 , 广东省科技计划 2 项 , 其他省级项目 3 项。近年来主要从事蚕业产业化技术集成应用、经营与管理、蚕病综合防治等应用研究和推广,开展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主要包括分子病理、入侵机制和细胞凋亡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开展冷冻电镜和计算机三维重构技术进行病毒高分辨的三维结构研究。近 5 年来,发表研究论文 20 余篇。教学方面主要是昆虫(蚕)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社会兼职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广东茧丝绸行业协会副会长。
  • 吴伟斌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吴伟斌  吴伟斌,男,汉族1978年出生,广东中山人。2001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至2009年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在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批准为硕士生导师。现为IEEE会员,广东省汽车行业专家和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等课题4项,主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计划子课题2项,主要参与国家公益性行业子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4项。已发表论文30多篇(第一作者27篇),其中17篇被EI收录(第一作者EI收录1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发明专利授权1项,正在申请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3个。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1.车辆测试与故障诊断;2.车辆电子控制系统;3.混合动力电动车;4. 虚拟仪器;5.光机电一体化。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20-85282269,E-mail:wuweibin@scau.edu.cn。
  • 邹 帆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邹 帆  :教授,硕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理事,广东省金融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年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其长期从事财政金融和公共经济学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主讲财政与农村金融;财政金融专题;公共经济学;农村金融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编和参编《财政与农村金融》、《投资经济学》、《财政与税收》、《农村金融学》、《公共经济学》等教材。近几年来,所主持的省部级课题有:“农村信用社金融资产状况及改革措施研究”、“运用高新技术推进广东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研究”、“广东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协调发展研究”、“广东农户资金需求状况与供给机制研究”等。发表“广东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收入结构变动分析”、“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研究”等论文。曾获广东省高教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金融学会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二等奖、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成果三等奖,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  研究方向:农村金融、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经济学、教育经济学。
  • 魏德仙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魏德仙  魏德仙,1962年10月生,福建建瓯人,1986年7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处理显示与识别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3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5月至2004年12月在广州市光机电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原广州市自动控制研究所)工作,1998年11月晋升为计算机应用高级工程师,2004年12月至现在在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担任的课程有《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2005年批准为硕士生导师。为天河区第五届政协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1.计算机应用;2.工业控制;3.医疗仪器开发。  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业控制项目及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先后负责完成的项目有《水位控制器生产线测试系统》、《温控器、电加热器实验室测试系统》、《银行出纳机研制》、《银行自动存款机研制》、《银行传票填写系统研制》、《恒压供水自动控制系统》,曾参与研究的项目有广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定量PCR仪》、《肺功能仪》、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G6PD和地中海贫血自动分析仪》,现参与的项目有《基于以太网及PLC的智能温室控制》等。  先后在《微计算机信息》、《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机床与液压》等杂志发表文章8篇,参编《物业智能化管理》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与了银行计息机的生产、软件的维护,九十年代广泛应用于广东地区各银行,销售四千多台,累计利润九十多万。《银行票据自动填写机》和《G6PD和地中海贫血自动分析仪》获发明专利。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20-85285023,E-mail:Wdx002@163.comx
  • 严慕容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严慕容  严慕容,1963年7月出生,广东广州人,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9年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 2005年4月批准为硕士生导师 。  出版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主要研究领域:1. 机构学与机械优化设计;2. 计算力学。  联系方式:E-mail:yanmurong@scau.edu.cn
  • 杨洲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杨洲  杨洲,男,副教授,博士。1972年出生,籍贯山西,1995年6月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8年6月在山西农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在华南农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7月留校任教,10月认定讲师职称,2003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6月遴选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曾任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政治辅导员、工会副主席。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广东省农业厅,协助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做好广东省人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2005年7月起任工程学院院长助理,主管学院本科教学和实验室工作。  研究方向为在农产品加工与处理、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与决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龙眼通风预冷的温变机理与技术优化研究”等科研课题3项,参加中国工程院专项咨询项目“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等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4篇被EI收录,1篇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评为“优秀论文”,参编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工程理论探索与实践》。其中参加完成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教学方面,主讲机械类本科专业《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等主干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主持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1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20-85280868,E-mail:yangzhou@scau.edu.cn
  • 刘吉平
  • 华南农业大学导师介绍:刘吉平  刘吉平,1968年11月出生,籍贯江西。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特长微孢子虫分子多样性研究及蚕病控制等。目前兼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副主任,蚕丝科学系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办公室主任等职,2005年8月起分别被FAO聘为蚕桑顾问以及黑海里海中亚蚕丝协会(BACSA)的蚕桑顾问。199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留校工作至今:1999年获得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专业蚕病防治方向的硕士学位; 2001年度考核良好、 2002年和2003年度考核优秀、2004年度考核良好;2005年12月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昆虫学博士点的农业害虫控制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 被广东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教育基金会、省教育工会联合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2004年被华南农业大学评为教书育人一等奖。目前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蚕病理学”、“生物信息学”,“现代网络信息检索与文献综述”,“生物资源利用”(部分内容);研究生课程“蚕桑综合利用专题”、“遗传学专业英语”,“蚕桑学专题讲座”(两个专题),“昆虫生理生化”(两个专题),“昆虫分子生物学”(两个专题)等,现在正在指导7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分别挂靠在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家蚕分子生物学方向)、遗传学以及动物学等三个专业。  1、近5年公开发表的论文  1) 刘吉平,徐兴耀. 2000.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历史与现状.中国蚕业.(1): 9~11  2) 刘吉平,徐兴耀,张国权. 2000.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研究,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3), 176~179  3) Liu Jiping. Xu Xingyao. Zhang Guoquan. et al . 2000. Predicting Prevalence of Nosema bombycis disease by Grey Model GM(1,1). Ningxia: The 4th China International Silk conference.169~173  4) 刘吉平, 张国权, 徐兴耀, 2000.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分析研究,蚕业科学,(3):172~175  5) 张国权,刘吉平.2000.农业均匀设计法的研究——多因素随机区组的均匀设计与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90周年校庆论文集:216~220  6) 刘吉平,徐兴耀. 2000,生物杀虫剂与家蚕病原微生物的资源利用,蚕业科学(增刊),114~116  7) 刘吉平,张国权, 徐兴耀等,2001..利用假设检验探讨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关键年的规律,蚕业科学,27(1):55~58  8) 刘吉平,张国权,徐兴耀.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2,18(3):164~168  9) 刘吉平,高小惠,杜志明等,华南农业大学网络化教学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教育技术研究, 2002.19(1),  10) 刘吉平,高小惠,杜志明等,蚕病学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制作, 教育技术研究, 2002.19(1),  11) 刘吉平.系统工程理论在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中应用. 蚕丝科技,2003,85(2)  12) 刘吉平,曹阳,Smith J. E,等.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蚕蛾PCR检测的初步研究. 蚕业科学,2004,30(4):367~370.  13) 刘吉平,曹阳,Smith J. E,等.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PCR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2):1925-1931.  14) Liu J P,Cao Y,Terry R,et al. Diversity Among Microsporidian Parasites Causing Silkworm Pebrine Disease.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rotozoology.(.S5.5-13),2005,p187  15)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桑树的营养功能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蚕业科学,2004,30(4):390-394.  16) 刘吉平,胡智明,王敏等.经济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发生的影响关系研究. 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广州,2004,65~70  17) 邢冬旭,周德贵,刘吉平. 因特网上蚕业科学知识简介. 中国蚕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广州,2004,353~359(通讯作者)  18) 刘吉平. 试论微孢子虫多样性研究. 中英HEL项目暨国内“微孢子虫与微孢子虫病”专题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广州,2004:123~130  19)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桑树资源综合利用进展及开发对策.蚕业科学,2005,31(1):4-7  20) 钟仰进,曾林,黄志君,刘吉平等.家蚕蛹变态期丝腺组织的退化与细胞凋亡特征.昆虫学报,2005,48(3):319~324  21) 刘吉平,霍永康.埃及蚕丝业. 广东蚕业,2005,39(2):44-47  22) 刘吉平.埃及蚕业代表团来广东考察. 广东蚕业, 2005,39(3):49~50  23) 刘吉平,杜志明.“蚕病”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广东教育装备,2005,(7),  24) Liu jiping,Smith E J. Control of Pebrine disease in China, Celebrating 25 years of HE links, Beijing:British Council, 2005.p22  25) Liu J P, Smith J E, Terry R S, Cao Y, Hao J, Zeng L, Pang X F. PCR diagnosis of silkworm Pebrine disease (Abstract),Folia Parasitologica. 2005,52(1/2): 7A(SCI源期刊)  26) 刘吉平,曾玲.微孢子虫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广西,2005,209-214  27) 邢冬旭,廖森泰,刘吉平. 桑树降血糖功能研究进展,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广州,2005,294-300  28) 何雪梅,廖森泰,刘吉平等. 桑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广州,2005,319~324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行政楼316房研究生招生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8%u0035%u0032%u0038%u0030%u0030%u0036%u0036
  • 邮编:
    510642
相关推荐
西安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空军学院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空军学院师资怎么样 重庆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重庆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桂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桂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贵州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贵州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