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中山大学信息

中山大学

英文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SYSU) 简称:“中大”,“NSYSU”,“国立中山大学”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0558 类型:综合类

985工程211工程珠峰计划教育部直属院校研究生院校自主招生
  • 中山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山大学师资好不好

中山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50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7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283人,具有副高职称1165人。 中山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含双聘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3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3人,“973”首席科学家(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5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3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2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9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4人。曾经任职于中山大学的文科著名教授有陈寅恪、李达、庄泽宣、岑仲勉、岑麒祥、朱谦之、朱希祖、罗香林、梁方仲、刘节、鲁迅、傅斯年、顾颉刚、郭沫若、赵元任、郁达夫、容庚、商承祚、罗常培、冼玉清、王力、方孝岳、詹安泰、王季思、董每戡、梁宗岱、钟敬文、冯友兰、周辅成、周谷城、俞平伯、何思敬、高剑父、陈望道、董作宾、傅尚霖、胡体乾、崔载阳、容肇祖、许地山、邓初民、杨树达、洪深、周鲠生、罗克汀、汪敬熙、郭一岑、马采、杨荣国、吴康、杨树达、王亚南、陈序经、杨成志、许崇清、端木正、梁钊韬、金应熙、戴镏龄、马思聪等。曾经任职于中山大学的理工农等科著名教授有姜立夫、王星拱、朱家骅、黄际遇、张云、罗宗洛、邓植仪、何衍璿、丁颖、戴辛皆、胡金昌、陈焕镛、丁绪贤、邬保良、蒲蛰龙、朱洗、胡世华、朱物华、卢鹤绂、冯秉铨、高兆兰、谢家荣、孙云铸、乐森璕、斯行健、冯景兰、杨遵仪、陈国达、何杰、王之卓、陈可忠、高由禧、罗雄才、龙康侯、高兆兰、林尚安、叶良辅、李学勤、朱庭祜、潘钟祥、莫柱荪等。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李绍珍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

  • 李兰芬
  • 李兰芬,广东新会人,1959年11月出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宗教哲学、魏晋玄学及王弼思想、中国宗教学学科史等研究。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波士顿大学世界宗教与事务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的访问学者,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发表的研究论文主要有:《重释宗教学研究规范的含义、作用与限度》,《历史变迁中的宗教传统与宗教研究》,《儒家思想对中国宗教的作用及其世界意义》,《论汤用彤在现代玄学研究中的作用》、《近现代中国宗教研究兴起的几个相关问题》、《玄思的魅与惑——王弼玄学再探讨》、《寻找入世的真理——以章太炎、太虚与欧阳竟无的观点为例》、《“体无”何以成“圣”?——王弼“圣人体无”再解》等。 联系邮箱:hssllf@mail.sysu.edu.cn
  • 李尚德
  • 李尚德,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1981年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中山大学工作至今。1985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留学,从事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苏俄哲学”和“苏俄社会问题”研究。近20年来,在“苏俄哲学”和“苏俄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国内专门研究“苏俄问题”的少数专家之一。近年来,围绕“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苏俄社会问题”研究,共出版了专著8部,发表论文60多篇。 1981年中山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科研工作。1985年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回国后,专门开展"苏联哲学"德教学科研工作。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现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苏联东欧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教学上,主讲博士、硕士、本科生等多门课程,先后承担关于"苏联哲学"研究德国家和省级项目六项,出版专著八部,发表学术论文60篇。是我国自80年代以来专门从事"苏俄哲学"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在"苏俄哲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术专著有《苏联社会哲学研究》、《评价与争议--斯大林哲学体系研究》等。学术论文有《回顾·比较·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俄罗斯文化走向》、《俄罗斯哲学新建》等。学术兴趣在于坚持研究方向,锲而不舍,不断探求新问题。 人生格言是:不尚空谈。
  • 李小五
  • 李小五,男,1955年1月生于浙江湖州。198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逻辑和哲学逻辑。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曾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在国内出版社发表专著7部。包括:《现代归纳逻辑与概率逻辑》、《无穷逻辑》(上、下)、《条件句逻辑》、《模态逻辑讲义》、《数理逻辑讲义》、《人工智能逻辑讲义》、Topics on Dynamic Epistemic Logic等。论文《The Relational Probability Semantics for Belief Revision》获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联系邮箱:lxw121@yahoo.com.cn
  • 李宗桂
  • 李宗桂教授,1952年9月出生,四川眉山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教育部)表彰的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当代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现代新儒学。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概论》、《文化精神烛照下的广东——广东文化发展30年》等,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丛书》、《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丛书》。获得“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图书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全国和省部级奖励近20项,主持包括国家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和重点课题、澳门政府课题、广东省课题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近20项;曾在欧美日、东南亚、韩国、港澳台、澳洲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讲学、出席学术会议;是人民日报向海外介绍的中国学者之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中国文化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联系邮箱:hsslzg@mail.sysu.edu.cn
  • 刘森林
  • 刘森林教授,男,1965年7月生于山东昌乐,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育部重点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系副主任、副所长,《现代哲学》杂志副主编,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负责人。1985、1988年分别毕业于山东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职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7--2008.7曾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暨社会研究所做访问学者。1988.7--1998.4在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任教,1998年5月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1995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社会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研究。自1989年起,先后在《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发展哲学引论》(2000)、《重思发展》(2003)、《辩证法的社会空间》(2005)、《追寻主体》(2008)、《实践的逻辑》(2009)等著作,主持“马克思与西方思想传统”译丛系列。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担任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应用哲学学会秘书长。曾获得研究类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02),第三、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2009),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3),以及省级科研奖5次。2003年先后被列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广东省委宣传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4年被列入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5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联系邮箱:hsslsl@mail.sysu.edu.cn
  • 刘小枫
  • 刘小枫教授,1956年5月出生于重庆,四川外语学院文学学士(1982)、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85)、瑞士巴塞尔大学神学博士(1993)。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美学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古典学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起兼任中山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两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基督教思想史、古希腊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希腊语文学、古典拉丁语文学、德国近现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学。  主要学术著作有: 《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圣灵降临的叙事》、《现代人及其敌人》、《凯若斯:古希腊语文教程》、《拣尽寒枝》、《重启古典诗学》等。 主编的丛书有:《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古典研究》(国际学刊)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1998年获“正则学者奖”,1987、1988、2007年获广东省高校优秀教师奖,2007年获中山大学“桐山青年学者奖
  • 罗筠筠
  • 罗筠筠,女,北京市人,1959年8月出生。小学到中学10年(1966-76)正赶上领袖发起的文化上的“革命”,除了学语录、挖防空洞、开批斗会、革老师的命、造学校的反,基本上没学什么文化。1976到79年在部队服役,学会了做饭、养猪、打针、放电影,可谓有一技之能。自1980年起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自本科到博士先后读了十年,混入知识分子队伍。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通史研究室、文学所文艺理论室工作,2002年来到中山大学哲学系,算是文、史、哲各个领域都涉猎了一下。能把文学、史学、哲学串通起来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正是在下研究的专长。此外在工艺与设计美学、审美教育等方面也有一些见解。自本科毕业近30年来,先后出版专著9部,合著、译著若干部,论文几十篇。目前在中山大学哲学系谋得教授一职,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讲美学、中国美学史等课程。自2005年9月师从当今岭南派掌门人谢导秀先生学习古琴,目前能弹几首琴曲,对琴学理论研究有浓厚兴趣,有若干论文发表,包括《中国琴学与美学》、《孔子与琴道》、《“琴”文学美学初探》等。联系邮箱:aesthetics-lyy@163.com luoyy2001@yahoo.com.cn
  • 梅谦立
  • 梅谦立(Thierry Meynard),法国人,1963年8月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西思想交流、西方古典哲学、当代新儒家。2003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梁漱溟的宗教观》。2001到2003年,北京语言文化中心研究主任。2004到2006年,美国纽约市富达姆大学讲师。2006年,澳门利氏学社会员。著有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The First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Rome, 2010),The Religious Philosophy of Liang Shuming (New York, 2010),《北京教堂及历史导览-北京耶稣会足迹导游册》(北京,2007),Teilhard and the Future of Humanity (New York, 2006),Following the Footsteps of the Jesuits in Beijing (St Louis, 2006),《巴黎、北京、台北》(台北,2002);译有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郑州,2005)。联系邮箱:meiqianl@mail.sysu.edu.cn
  • 倪梁康
  • 倪梁康,1956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学毕业后曾在江苏省江浦县城东公社同心大队插队两年。197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1980年毕业并留校任哲学系助教。1982年随夏基松教授攻读现代西方哲学,其间得到瑞士现象学家耿宁(I. Kern)先生的指导,于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10月赴联邦德国,于弗赖堡大学哲学系随B. Rang教授研读胡塞尔(E. Husserl)现象学和近现代欧洲哲学,其间先后获得联邦比利时卢汶大学胡塞尔文库和德国诺曼基金会的奖学金。1990年7月获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问题》。此后在联邦德国卡塞尔大学进行“大学教育与国际发展”的短期学习研究。1991年3月结束在联邦德国的学业,4月回到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1994年初调至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工作。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基金,在德国乌泊塔尔大学哲学系随K. Held教授以及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I. Kern教授进行客座研究,课题为《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1998年回国后调至南京大学哲学系。2002年1月调至中山大学哲学系。现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西学东渐文献馆馆长、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外国哲学学科负责人。同时担任国际《胡塞尔研究》学刊编委、国际《现象学世界》丛书编委,国内《中国现象学与哲学研究》、《中国学术》等学刊,《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的编委,《胡塞尔文集》的主编。研究方向主要偏重于西方哲学,尤其是近现代哲学和其中的现象学传统。近年来将关注范围有所扩大,涉及到中西方思想史上的各个最主要的意识哲学(包括心智哲学、心学、唯识学、心理哲学、心性论等)研究传统和研究领域。联系邮箱:hssnlk@mail.sysu.edu.cn
  • 钱捷
  • 钱捷,1956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在安徽下过乡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成为“文革”后首届大学生,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化学。因为爱好哲学,本科毕业后遂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哲学(当时称“自然辩证法”)专业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去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即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受法兰西学院教授Jules Vuillemin的影响而研究康德的认识论。1996年回国后继续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1999年受美国波士顿学院中国项目资助去该校访问。2002年成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于同年再度赴法国,在巴黎—索邦大学研究笛卡尔的“普遍数学”。2004年受皮亚杰基金会的资助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发生认识论。2007年11月起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有欧洲近代哲学、当代法国现象学、科学哲学史和发生与比较认识论。发表过的作品有:“Vouloir-dire:创意还是误读?──谈德里达对胡塞尔指号现象学思考的解读”(《哲学研究》,1998年第2期),“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的‘肉体’现象学”(《哲学研究》,2001年第5、6期),“判断逻辑与康德的范畴形而上学演绎”(《哲学研究》,2009年第7期),“溯因推理:笛卡尔、康德和皮尔士”(《哲学研究》,2003年 第10期),“彭加勒和康德的空间意识学说之比较”(《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8年第3期),“彭加勒的数学直觉主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第2期),“人类意识重演律和古希腊哲学研究”(《哲学动态》,2001年第9期),“悖论与真理”(《哲学研究》,2000年第5期),等等,并译有《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导引》(德里达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
  • 王晓升
  • 王晓升,1962年6月生,江苏省大丰县人,1981-1988厦门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研究生,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1-1993年中共中央党校讲师。1993-1999年任苏州大学讲师、副教授,1996-1997年英国利滋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3年8月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研究方向及专业特长: 1、近现代西方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3、西方马克思主义4、西方现代伦理学著有:《维特根斯坦心理哲学研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价值的冲突》等学术专著,并发表90余篇学术论文。
  • 熊明辉
  • 熊明辉,男,哲学博士,1968年10月生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和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逻辑学法律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逻辑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六届委员、广东逻辑学会第五、六届理事会秘书长。1994年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逻辑学专业毕业,获得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逻辑学专业博士学位。1987-1991年在贵州省务川中学教师;1994-2001年在广西大学哲学系任讲师、副教授;2001至今在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任副教授、教授、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批判性思维与论辩理论。代表性著作有:《诉讼论证》(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10年)、《法律论证与证据》(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论辩巧智》(译著,新世界出版社)。代表性论文有:《法律逻辑中的推论规则》(独著,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自然语言论证评价的逻辑分析》(哲学研究,2006年第10期)。代表性科研项目有: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非形式逻辑的法律论证”(项目主持人)和2009年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非形式逻辑重大前沿问题研究”(项目主持人)。联系邮箱:hssxmh@mail.sysu.edu.cn
  • 徐长福
  • 徐长福,男,1964年1月出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2000),目前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上的中心关切是:给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主义遭遇一个哲学上的交代。该遭遇的一大特点是:美妙理论和曲折实践的巨大反差。《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对此的解释是:两种思维方式相互僭越——用理论思维设计社会工程,用工程思维制作社会理论,致使工程不可实施,理论缺乏效力。《走向实践智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则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哲学史探讨,梳理了实践哲学的实践智慧传统,并提出了“元实践学”和“异质性哲学”的理论构想。目前,这一构想正在《拯救实践》一书中被系统阐述。作为体制上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探索。所谓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化,是指这样一种诉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任何相反观点都要有同等的学术话语权。针对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失衡的不同情况,这些年来在国内论坛上多发批评性的声音,而在国际论坛上则多发辩护性的声音。联系邮箱:xuchf@mail.sysu.edu.cn
  • 徐俊忠
  • 徐俊忠,1956年10月生,广东南澳岛人。出生于渔家,也先后于小学毕业和中学毕业后,两度从事渔业劳动。那种不论酷夏还是寒冬,风里来浪里去的记忆,似乎永不磨灭。至今面对大海依然兴奋不已。1978年初作为77级的新生走进了康乐园。并在这里完成了本科、硕士与博士的学业,开始了教师的职业生涯。所从事的专业研究,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我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最有穷人情怀和致力于反对“经济暴政”的理论。深深折服于它对于“市场经济”的历史眼光和批判视角。自从2004年9月结束在英国为期一年的学习回国后,学术兴趣转移到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上来。因为我认为:中国人文学者如果真想有些许学术原创,只能从事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目前,我所主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致力于哲学思维与史学方法的结合,收集和积累了大批专业性很强的资料。有些资料乃为国内所稀缺。最近,还编印了近2000万字、十六开本20卷的大型研究资料专辑——《共和国史研究资料特辑(1960-1980)》。我的学术理想是:以学术的方式,通过认知性研究,努力弄清楚我们的国家究竟是如何走过来的。先后出版署名专著两部——《道德理想国的解构》和《历史·价值·人权》,发表论文七十多篇,主编大型学术丛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明》(已出版8本)。获得过省政府的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但我最看重的还是最近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内刊》上的长篇论文《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再认识》。曾任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四年。自2002年以来,一直担任《现代哲学》主编。十多年来,还担任过一些非学术的管理工作,目前任广州大学副校长。最大的愿景是:早日摆脱非学术事务的困扰,回归快乐的学术园地!
  • 翟振明
  • 翟振明,男,1957年12月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学理工科,后选择哲学探索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方式和职业。1986年赴美国留学,93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多所大学的哲学系任教,直至2000年受聘回国,任教于中山大学哲学系。治学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性和系统性,并且不拘泥于哲学内部的领域分野。在美国治学14年,期间出版的两部专著,The Radical Choice and Moral Theory和Get Real: A Philosophical Adventure in Virtual Reality,基本属道德形上学、形上学本体论、及现象学范围,其中第二部,于2007年被译成中文《有无之间: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回国后,开始用中文写作,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开放时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形上学、现象学、伦理学、价值哲学、政治哲学等,论文的共同点是将现象学洞见与严密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寻找所涉问题的先验根据。他的学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将讲理进行到底”的新理性主义精神。最近,鉴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建立与逐渐进入人们生活的视野,他已与实业界联手,介入虚拟世界的开拓与推进工作,并开始进行虚拟世界造世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联系邮箱:hsszzm@mail.sysu.edu.cn
  • 赵希顺
  • 赵希顺,男,1964年10月出生,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数学系兼职教授;国际杂志“Journal of Satisifability, Boolean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编委;国际SAT年会和SAT协会(SAT Association)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成员。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其著作《选择公理》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荣获中山大学文科优秀中青年学者桐山奖;2008年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硕士学位,1999年获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受聘于德国帕德博恩 (Paderborn)大学数学与计算系。2001年加入中山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逻辑与认知研究所。2002年以来,先后多次应邀到德国 Paderborn大学、德国Hagen大学、德国Trier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作客座教授或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8月应邀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举办的第九届亚洲逻辑大会上作特邀报告。2008年5月在国际会议“Computability, Complexity and Randomnesss”作特邀报告。国际学术会议“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Satisfiability Testing”(SAT08)主席之一。国际会议SAT09和SAT10程序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是数理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近年来主要关注逻辑系统的表达能力与计算复杂性的研究。曾参与翻译《数学百科全书》,出版著作《选择公理》,主编会议论文集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cence 第4996卷。近年来在国际著名杂志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Journal of Automated Reasoning, Annals of Mathema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AI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 Informatica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以及国际学术会议 AAAI04, SAT02-06,SAT09, CCA07-08上发表论文40余篇。联系邮箱:hsszxs@mail.sysu.edu.cn
  • 朱菁
  • 朱菁,男,1968年11月生。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硕士学位(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003年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1997年和2003—2006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0月起为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哲学系、英国伦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入选2008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哲学、认识论、道德心理学、文化与认知等。在国际重要哲学及认知科学期刊(包括Philosophical Studies, Synthese,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Philosoph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等)发表英文论文和书评2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已被国外学者引用百余次。联系邮箱:jingzhu@gucas.ac.cn humanwill@yahoo.ca
  • 郝亿春
  • 郝亿春,男,1972年3月生,河北赤城人,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9-1994.7在河北大学哲学系读本科,随后留校任教三年。1997.9-2003.7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博士学位。2003.7-2010.4在广东商学院人文学院任教,期间(2004.9-2006.9)进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兴趣主要集中于伦理学、价值哲学、现象学、布伦塔诺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马克思哲学等。曾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现代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十余篇;译著一部(合译)。
  • 王玮
  • 王玮,男,广东海丰人,生于1975年10月。1993-1997年就读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取得学士学位;2002-2007年在南京大学数学系念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2007-200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应聘至中山大学工作,现为哲学系副教授。个人研究兴趣是递归论。递归论又称可计算性理论,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理解数学哲学各种主义的关键,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对递归论和数理逻辑其它分支(比如集合论、模型论)的联系也很有兴趣。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重点是递归可枚举度的结构,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一般图灵度的结构性质和递归论在反推数学中的应用。曾经在国内外数学、逻辑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联系邮箱:wwang.cn@gmail.com
  • 张丰乾
  • 张丰乾, 1973年8月生,甘肃古浪人,哲学博士。兰州大学哲学学士(1995)、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2002)。哈佛-燕京学社2006-07年度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哲学与经典,已出版专著《出土文献与文子公案》、《诗经与先秦哲学》两部,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已讲授的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论语》导读”、“《道德经》导读”、“《周易》导读”、“中国哲学文献学” 等。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大...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8%u0034%u0031%u0031%u0032%u0038%u0032%u0038
相关推荐
西安财经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财经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林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西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广西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喀什大学师资好不好,喀什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