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

华南农业大学

英文名: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简称:“华农”,“华农大”,“SCAU”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0564 类型:综合类

211工程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粤港澳高校联盟
  • 华南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华南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9月,丁颖教授塑像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国家特支计划7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19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18人,人(事)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博士生导师242人,硕士生导师99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

  • 曾鑫年
  • 曾鑫年  农业学系  办公室:617/118  办公室电话:85284925  邮箱:zengxn@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1960年生,江西赣州市人,中共党员。现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1982年6月江西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6月华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3年6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9-90年留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柑桔研究教育中心;1999-2002年留学西班牙化学与环境研究所。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特聘专家、广东省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专家、广东省昆虫学会副秘书长、《环境昆虫学报》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  一直从事于植物保护学的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主要在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昆虫毒理学、植物源农药、及农药残留分析与治理等领域有特长,重点开展南方果树害虫及其防治、植物源杀虫活性化合物毒理学、农药抗性及残留治理、入侵生物应急控制、昆虫行为与调控等领域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迄今,共主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级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登记农药产品1项;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9名(其中留学生3名)、硕士25名。  近年主持的主要课题:  1.入侵红火蚁的防控技术研究。主持,省科技厅专项,2005—2007,20万元  2.新型绿色杀螨剂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广东省科技厅, 2004-2006, 7.0万元  3.无公害植物杀虫剂的加工及应用。副主持,国家948项目, 2001-2003, 190.0万元  4.离体培养物中鱼藤酮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 2001-2003,17.0万元  5.新型生物合理杀虫剂的研究。主持,西班牙国际合作署, 2002-2004, 28.0万元  6.植物杀虫剂手性体及其毒理学。主持,广东省科技厅, 2002-2004, 10.0万元  7.植物源昆虫呼吸酶抑制剂的研究。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3-2005,6.0万元  8.中国杀虫植物化学及毒理学研究。主持,西班牙教育部,2000-2002,5.0万欧元
  • 王德汉
  • 王德汉  环境系  办公室:722  办公室电话:85287672  邮箱:dehanwang@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1965年8月出生,湖北人,1986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6月湖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6月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1986年至1994年,湖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造纸工程教研室,从事植物纤维原料制浆方法、加工纸工艺及制浆废水污染控制研究。1994-1997年,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造纸与环境工程博士,97年初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造纸工业废物处理与农用资源化、缓释/控释肥料研究。1999年5月,留于华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04年10月晋升为教授。  学术研究领域: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业废物处理技术、城市垃圾处理、农业废物处理与新肥料资源开发。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化学处理、好氧堆肥与厌氧发酵环境生物技术。  主要学术成就:  对造纸工业废物(木质素、造纸污泥)处理及在农业上应用,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项目、省基金、攻关项目、环保局与教育厅项目,其中“工农业废物制造有机复混肥技术研究”项目,获2001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在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农业环境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造纸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
  • 王 敏
  • 王 敏  昆虫学系  办公室:542  邮箱:minwang@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1964年1月生,四川资阳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致公党党员。现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新疆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1993和199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学专业,分别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8年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出站,任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副教授;2004年12月至今年,任昆虫学教授; 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昆虫学会蝴蝶分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昆虫系统学和保护生物学。  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1)中国灰蝶分类;(2)世界环蛱蝶族的系统学及生物地理学;(3)蝴蝶监测。  主要学术成果  上述研究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3篇,其中国外刊物30余篇;参编专著《中国蝶类志》 《中国蝴蝶彩色图鉴》,主编《中国灰蝶志》(中英文),该书获2003年日本蝶类学会第11届林氏优秀学术著作奖。  承担主要课程  城市昆虫学,经济昆虫,生物多样性,普通昆虫学等。
  • 解启来
  • 解启来  环境系  办公室:726  办公室电话:38297260  邮箱:xieql_726@vip.sina.com,xieql@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1964年10月出生,安徽肥西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6月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89-1991年,在新疆地矿局物化探队工作;1994年获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2004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博士后研究;1994-2005年,在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2004年10月晋升研究员。2005年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有机地球化学  主要学术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 何余容
  • 何余容  昆虫学系  办公室:541  办公室电话:85283985  邮箱:yrhe@scau.edu.cn  基本情况:  女,1963年6月出生,贵州习水人,1983年6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9.9-1983.7 贵州农学院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9-1988.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学硕士学位;1995.7-1998.6 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12月晋升为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学、害虫生物防治和入侵生物扩散机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承担主要课程:  主讲研究生《害虫生物防治》、《昆虫化学生态学》和本科生《生物统计》、《害虫生物防治》、全校选修课《生物入侵》,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国际培训中心课程《蔬菜害虫》等课程。  主要学术成果:  主持课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lbachia对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的性别调控研究”,国家科技部项目“赤眼蜂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植物信息化合物对赤眼蜂寄主寻找行为的影响”、“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杀虫真菌的筛选及利用”,广东省农业标准化项目“苗圃红火蚁防治技术规程”、“赤眼蜂蜂种采集保存技术规程”,国际合作项目“家白蚁生物防治”。  所获奖励荣誉: 所完成的项目“赤眼蜂应用基础、工厂化中试新工艺及示范区的建立”获1992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害虫种群系统控制”获200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家白蚁生物防治”2004年获美国农业部杰出合作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  代表性论文(*为通讯作者):  潘雪红 何余容* 陈科伟 Wolbachia对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07, 50 (3): 印刷中  陈科伟 吕燕青 潘雪红 何余容*.aspx 玉米螟赤眼蜂雄性生殖力的研究.aspx 昆虫学报 2006, 49 (5): 800~804  陈科伟 刘惠珍 何余容*.aspx 玉米螟赤眼蜂雌蜂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昆虫学报 2005, 48(5): 712~717  HE Yu-rong, LU Li-hua, Kuang Zhuo-bin, Feng Xia, Chen Huan-yu, Wu Ya-jing. .aspx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virulence of beetle-derived 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 against daikon leaf bettle, Phaedon brassicae Baly. 昆虫学报,2005, 48(5): 679~686  HE Yu-rong, LU Li-hua, Kuang Zhuo-bin, Feng Xia, Chen Huan-yu, Wu Ya-jing.aspx.aspx Pathogenicity of a 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 isolate on daikon leaf beetle, Phaedon brassicae Baly (Coleoptera: Chrysomelinae). 生态学报 2005, 25(10): 2582~2588  何余容 吕利华 陈科伟.aspx 两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种间竞争.aspx 生态学报.aspx 2005, 25(4):837~841  陈科伟.aspx 何余容*.aspx 吕燕青.aspx 吕欣.aspx 黄寿山 2005 温度对卷蛾分索赤眼蜂种群参数的影响生态学报.aspx 2005, 25(1):73~77  何余容 吕利华* 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aspx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6(1): 129~132  何余容 吕利华 陈科伟.aspx 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种间竞争.aspx 应用生态学报.aspx 2004,15(12):2401~2404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aspx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上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aspx 生态学报.aspx 2003,23(12):2624~2630  吕利华 何余容 庞雄飞 2003 四种十字花科蔬菜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aspx 应用生态学报.aspx 2003,14(10):1732~1734
  • 周而勋
  • 周而勋  植物病理学系  办公室:429  办公室电话:38297832  邮箱:exzhou@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1963年1月生,广东高州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病理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真菌研究室主任。  1986年7月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现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4年10月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毕业,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植物病理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12月晋升为教授。曾于2003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阿肯色大学/美国农业部国家水稻研究中心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和访问科学家共3年时间,分别从事柑橘病害、水稻病害和人体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外籍会员,中国菌物学会高级会员兼植物病原菌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2010年度被遴选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和广东省第二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自然灾害类)。  主要研究领域  植物病原真菌学、分子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主讲课程  先后主讲本科生《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真菌资源利用》、《资源微生物学》,硕士生《真菌生物学》和博士生《高级真菌学》等10门课程。  主要学术成果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项目(三大作物纹枯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项目(香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广东省科技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广东省博士后科学基金等2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90多篇,参编教材(专著)9部,申请发明专利4项。2001年荣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二等奖。
  • 崔理华
  • 崔理华  环境系  办公室:725  邮箱:lihcui@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 1963年10月出生,江西湖口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6月于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8月在江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任教,1990年6月于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硕士研究生毕业,1990年7月至1995年2月在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任教,1995年3月调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997年被评为副教授,2002年被评为教授,2006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2.10~2003.1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合作研究,2005年在职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  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水自然处理技术、污染生态与生态毒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中国农学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分会理事。  主要学术成果  参加了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技术通过了国家环保局主持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与人工湿地技术和花卉与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结合成污水综合处理利用系统。其中生活污水人花卉处理床已申请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主要承担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与资源概论、环境质量评价、水处理技术进展(研究生)等方面的课程。有论文论著多篇。  目前在研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垂直流人工湿地氮的去除过程机理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研究”(40871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学者合作基金“垂直流人工湿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的最优化与实时追踪”(308280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城市重污染河流负荷削减及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2008ZX07102-003)两个子课题;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珠江流域典型河道非点源COD污染负荷减量化关键技术集成”(2008A080800028)子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农村绿色社区生态环境整治技术研究”(2008A020100010);广州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镇与农村污水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研究”(2008Z1-E6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珠江三角洲集约化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7BAD89B14)子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项目“产地环境安全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A020101005)子课题等。  发表论文与著作(选)  [1]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构建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Cui, L.H., Y. Ouyang, Q. Lou, 2010. Removal of nutrients from wastewater with Canna Indica Linn under different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conditions. Ecological Engineering,DOI:10.1016/j.ecoleng.2010.04.026.  [3] Ouyang, Y. S. M. Luo, L. H. Cui, Y. H. Liu, and Z. Qin. 2010. Estimation of Water Dynamics in a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ith a Growing Plant Species.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DOI 10.1007/s11368-010-0240-4  [4] Cui, L.H., Y. Ouyang, Q. Lou, F.L. Yang, Y. Chen, and X.Z. Zhu. 2009. Total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s with Cyperus alternifolius in a Simul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 (revising and submitted ).  [5] Li-Hua Cui, Ying Ouyang, Yin Chen, Xi-Zhen Zhu, and Wen-Ling Zhu. 2009. Removal of Total Nitrogen by Cyperus alternifolius from Wastewaters in Simul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9(35):1271-1274.  [6] Zhu, W.L., L. H. Cui, and Y. Ouyang. 2010. Kinetic Sorption of Ammonium Nitrogen by Substrate Materials from Constructed Wetlands. Pedosphere (revising and resubmitted).  [7] Lihua Cui, Xizhen Zhu, Mei Ma, Ying Ouyang, Mei Dong, Wenling Zhu, and Shiming Luo. Phosphorus Sorption Capacitie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ine Substrates Materials for Constructed Wetland. Archive of Environmental Conta. And Toxicology, 2008, 55(2):210-217. (SCI)  [8] S.Y. Chan, Y.F. Tsang, L.H. Cui, H. Chua.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batch-fed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predictive model development for NH3-N removal.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8, 43, 297-305.  [9] S.Y. Chan, Y.F. Tsang, H. Chua, S.N. Sin, L.H. Cui. Performance study of vegetated sequencing batch coal slag bed treating domestic wastewater in suburban area.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8, 99, 3774 –3781.(SCI)  [10] Ying Ouyang, Cheng He Huang, Dong Yi Huang, Dian Lin, Lihua Cui. Simulating uptake and transport of TNT by plants using STELLA. Chemosphere, 69 (2007) 1245–1252.(SCI)  [11] Cui Lihua, Liu Wen, Zhu Xizhen et al., Performance of hybri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for treating septic tank efflu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4):665-669. (SCI)  [12] Cui lihua, Luo shiming, Zhu xizhen.et al.,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using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vegetable hydropon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3, 15(1):75~82.(SCI)  [13] Cui lihua, Luo shiming, Zhu xizhen. Treatment of septic tank effluent using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Wetland & Remediation Ⅱ. 225~234. 2002, Battelle Press, USA.(ISTP)  [14] Cui lihua, Zhu xizhen, Luo shiming. Et al.,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utilization using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Proceedings of the Wetlands & Remed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0, 171~178. Battelle Press, USA.(ISTP)  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1]发明专利:城市污水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法(专利号:ZL200310111813.X,2008)  [2]发明专利: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方法(专利号:ZL200510011497.8, 2007)  [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垂直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法(专利号:ZL200410027422.4, 2006)  [4]发明专利:垂直流与水平流一体化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036318.0,2008)  [5]实用新型专利:生活污水人工花卉处理床(专利号:ZL01235679.7, 2002)  [6]实用新型专利:城市污水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床(专利号:ZL200320117108.6,2006)  [7]实用新型专利:生活污水垂直流—水平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床(专利号:ZL200420046495.3, 2005)  [8]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复合人工湿地(专利号:ZL200620022790.4, 2007)  [9]发明专利:城市污水人工湿地栽培花卉的方法(申请号:03114217.6,2003)  [10]发明专利:复合垂直下行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处理系统(申请号:200710027955.6)  [11]发明专利:缺氧—好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及其系统(申请号:200810027812.X)  [12]发明专利:折流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方法及其系统(申请号:200810027810.0)  [1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方法及其装置(申请号:200810199011.1)  [14]发明专利:复合潮汐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处理系统(申请号:200910040219.3)  [15] 发明专利:多级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处理系统(申请号:200910193036.5)
  • 周国辉
  • 周国辉  植物病理学系  办公室:308  邮箱:ghzhou@scau.edu.cn  基本情况  男,1963年4月生,安徽太湖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植物病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1984年7月安徽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安徽农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7月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2006年12月晋升为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植物病毒学及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近年主攻甘蔗病毒病害发生规律、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技术及转基因甘蔗培育。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蔗3种病毒体内互作及其对寄主的影响”、“利用转基因诱导RNA沉默培育抗病毒辣椒”、广东省科技计划“甘蔗病毒病分子检测及脱毒种苗生产”及农业厅“全省农作物病毒病疫情调查”等课题;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广东省重点科技项目“番木瓜优良抗病转基因品种的培育及产业化”、“香蕉抗病、耐贮和生物制药工程及产业化研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基因工程选育抗香蕉花叶病品系的研究”等科研工作。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沈 宏
  • 沈 宏  植物营养学系  办公室:824  办公室电话:85281822  邮箱:hshen@scau.edu.cn  基本情况:  沈宏,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JSPS学者,德国DAAD访问学者。1993年和1996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专业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博士后。2001年6月起留华南农业大学工作。2002年至2004年为日本冈山大学资源生物所JSPS特别研究员,2006年6月至9月为德国波恩大学细胞与分子植物研究所DAAD访问学者,2008年至2009年为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JSPS特别研究员。2010年7月至9月为德国波恩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10年11月至12月为日本冈山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7月晋升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2008年12月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术骨干校级、省级培养对象,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会员、《广西植物》编委。  科研领域与教学  主要从事作物高产优质的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根土互作的根层调控产品与技术研究,在根际肥、水溶有机肥、促根剂、养分高效吸收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教学方面: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有:《土壤肥料学》、《养分资源利用与管理》、《植物营养与施肥专题》、《微量元素与健康》、《农业资源利用文献综述》。  学术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分别为“根尖生长素运输蛋白PIN2增强植物铝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磷饥饿增强水稻根系氧化力诱导根表铁膜形成的生理与分子机制”、“铝诱导有机酸分泌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定量研究与能量代谢的调节机理”、“质膜ATP酶调节铝诱导有机酸分泌的分子生理解析”、“低磷诱导大豆特定根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及相关基因的差异显示分析”、国际科学基金(IFS)3项“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root exudates in common bean in response to aluminum toxicity”、“Regulatory mechanism of the exclusion of organic acids from plant roots differing in aluminum resistance”、“Quantific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l-induced secretion of organic acids from plant roots differing in Al tolerance”,留学回国基金1项、留学回国择优基金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973子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项目“促进烤烟根系发育的根层调控技术”及其它省部级实验室开放课题,共计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论文20篇,如Plant Phys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hysiologia Plantarum、Environmental & Experimental Botany、Plant Science、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科学通报、生态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参编专著有:《根系生物学:原理与应用》的第四章“根系分泌物的营养特性与定量分析”、《铝在土壤-植物中的行为及植物的适应机制》的第六章“植物耐铝特性的遗传改良”。申报国家专利3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各1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国内外合作关系:  在国际合作方面: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日本冈山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在国内,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所、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必要时,可派送或接受双方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学习与实验研究。  通信地址:广州天河五山路,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邮编:510642  联系方式:hshen@scau.edu.cn;电话:86-20-85281822。
  • 方明亮
  • 一、基本情况:  方明亮,男,1962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东南大学和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8月至2004年8月在南京师范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8月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任教。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510642)  E-mail:mlfang@scau.edu.cn  二、讲授课程:  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复变函数续论、正规族理论、亚纯函数唯一性理论、亚纯函数值分布理论、复动力系统。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 复分析、复动力系统。  2. 生物数学。  四、研究课题:(以下基金均为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1997.1—1999.12:亚纯函数的正规性唯一性及分解, 编号(19601021)。  2. 2001.1—2003.12:亚纯函数值分布和台席米勒空间及其在复动力系统中的应用, 编号(10071038)。  3. 2005.1—2007.12:亚纯函数正规族及相关课题研究, 编号(10471065)。  4.2008.1—2010.12:亚纯函数正规族及其应用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编号(10771076)。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2005.1—2007-12:亚纯函数正规族中的一些问题。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7.10—2009.12:亚纯函数的正规族与分担值。  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  2000.7—2004.7 亚纯函数及整函数的动力系统。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  1.1995.1—1996.12 亚纯函数的亏值与分担值,编号95028。  2.1997.1—1998.12 亚纯函数值分布及在复动力系统中的应用,编号JW970137。  3.2000.7—2002.12 正规族与亚纯函数唯一性,编号(2000SXX0000SJ1)。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  亚纯函数值分布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五、成果及获奖:  1. 1995年获南京市1993—1995年度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2. 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 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中科院优秀博士奖)。  4. 1999年获一项江苏省科委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排名第二)。  5. 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004年培养期满。  6. 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8年培养期满。  六、近期代表性论文和论著:  在国际刊物Proc.Roy.Soc.Edinburgh Sect.A; Bull London Math Soc.; Michigan Math. J.;Ark. Mat.;J. Anal. Math.;Illinois J. Math.;Israel J. Math.;J. Austral Math.Soc. Ser. A;J. Math. Anal. Appl.;Comput. Math. Appl; Archiv der Math.以及国内刊物Science in China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MathSciNet收录72篇, 59人引用161次;被SCI检索30多篇,引用159次。近期代表性论文和论著如下:  1. M.L.Fang and L. Zalcman, Normality and shared sets, J. Aust. Math.Soc.,86(2009), 339-354.  2. 方明亮,L. Zalcman, 关于f+(f’)n的值分布,中国科学,A辑,38(3)(2008),279—285。On the value distribution of f+(f’)n ,Science in China, 51(2008),no. 7, 1196--1202.  3. M.L.Fang and J.M.Chang, Normal families and multiple values, Arch. Math.(Basel)88(2007), 560-568.  4. 方明亮,常建明,有理函数的给定的排斥周期点的存在性,中国科学,A辑,36(8)(2006)。Repelling periodic points of given periods of rational functions,Science in China, 49(2006),1165-1174.  5. 顾永兴、庞学诚、方明亮. 正规族理论及其应用(现代数学基础丛书),科学出版社,2007。
  • 房少梅
  • 一、基本情况:  房少梅,女,1964年11月生,数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理学院副院长,现为广东省数学会理事、广东省工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院楼(510642)  E-mail:dz90@scau.edu.cn  二、讲授课程:  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生物数学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  2.图像处理与计算可视化;  3.生物数学。  四、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偏微分方程和非局部泛函分析的图像处理” (10871075)(2009.1-2011.12),项目负责人。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尺度空间和扩散型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 (9151064201000040)(2009.10-2011.10),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图像处理中的数学方法和理论研究” (10576013)(2006.1-2008.12),项目负责人。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一类非线性Kdv方程解的渐近性”(0503889)(2006.1-2007.12),项目负责人。  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图像处理的颌、颧骨三维重建个性化模型的建立与临床应用”(20051140019)(2005.1-2007.12),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铁磁现象与超导电性的数学理论”(10471053)(2005.1-2007.12),主要参与者。  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低温物理中的几类非线性PDE问题”(031495)(2004.1-2006.12),主要参与者。  8.主持并完成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基金一项,“无穷维动力系统与计算可视化”(Q020053)(2003.1-2004.12),项目负责人。  五、成果及获奖:  1. “一类多维非齐次GBBM方程初边值问题解的长时间行为”,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排名第一)。  2. 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科协“学会工作先进个人”。  3. 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六、近期代表性论文和论著:  1. Fang Shaomei, Guo Boling, H^m convergence rates of solutions of GBBM equations in multi-dimensional spaces[J],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2009,1053-1057  2. Fang Shaomei, Guo Boling, Qiu Hua, The existence of global attractors for a system of Multi-dimensional symmetric regularized wave equations[J],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14)2009,61-69  3.Fang Shaomei, Guo Boling, The decay rates of solutions of Generalized Benjamin-Bona-Mahony equations in multi-dimensions[J], Nonlinear Analysis Series A: 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 (69)2008,2230-2235  4.Fang Shaomei, Guo Boling,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one class of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s described in molecular crystals[J], Applied Math.& Mech., (29) 2008,127-132  5.房少梅,吴荣俏,一类广义的Kdv方程的显式差分解[J],应用数学学报,(30) 2007,368-376  6.房少梅,郭柏灵,某些多维Ginzberg-Landau方程混合初边值问题的整体吸引子[J],应用数学学报,(30) 2007:604-614  7.Fang Shaomei, Guo Boling, Long time behavior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initial-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one class of systems with multidimensional inhomogeneous GBBM equations [J], Applied Math.& Mech., (26) 2005,716-721  8.Fang Shaomei, Global attractor for mixed initi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some multidimensional Ginzberg-Landau equations [J], 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18) 2005,278-288  9.房少梅,郭柏灵,一维非齐次 BBM方程边值问题的整体吸引子[J],应用数学学报, (27) 2004,515-521  10.Fang Shaomei, Guo Boling, Existence of time periodic solutions for a damped generalized coupled nonlinear wave equation[J],Applied. Math.& Mech., (24) 2003, 673-683  11.房少梅,郭柏灵,一类广义耦合的非线性波动方程组在无界区域的整体吸引子[J],数学物理学报, (23) 2003,464-473  12.Fang Shaomei, Guo Boling, Existence of global attractor for a dissipative generalized KdV equatio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2)2002,75-180
  • 刘迎湖
  • 刘迎湖,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王宙斐
  • 一、基本情况:  王宙斐,女,1959年6月生,博士,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7月于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1997年7月-2006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12月调入华南农业大学工作,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物理系(510642)  E-mail: wangzhoufei@sohu.com  二、讲授课程:  力学、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统计力学、计算物理学、专业英语、  大学物理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 凝聚态物理模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2. 量子可积系统  3. 统计物理学在农业设备设计中的应用  四、研究课题:  2007-1-1至2009-12-3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深根中药材收获技术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负责人(2006BAD11A07-6)  2008-1-1至2010-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级稻精密播种机构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参加人)(50775078)  2006-12至201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变量自动配肥机控制与检测机构研制(主要参加人)  2007-3至2010-2,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散粒系统及低维物理模型物性的研究(负责人)  2006-1-1至2008-12-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杨-巴克斯特方程及其相关问题(10571091)(子项负责人)  2005-1-1至2006-1-1,教育部,纳米氧化锌薄膜磁掺杂特性的蒙特卡洛模拟(主持);  2004-1-1至2004-1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卡西米尔效应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参加人);  2003-1-1至2004-12-30,东北师范大学校内基金,二维晶格模型的蒙特卡洛研究(主持);  2002-12-1至2005-12-31,教育部,纠缠与量子退相干(主要参加人);  2000-7-1至2002-7-1,教育部,量子完全可积模型的研究(主要参加人);  1998-1-1至2000-12-1,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7-1-1至1999-12-1,国家教委,Yangian代数在多体量子可积模型中的应用(主要参加人);  五、获奖情况:  2006年12月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三等奖,项目负责人  六、代表性论文:  1.Z.F.Wang, M.L.Ge and K.Xue RTT relation and long-range spin chain model Science in China A 41(1998)974(SCI)  2. J.L.Chen, Z.F.Wang, M.L.Ge and K.Xue Coased-rained desciption of q-deformation top and t-j model Science in China A41(1998)422(SCI)  3. Z.F Wang, M. L. Ge and K.Xue The Haldane-shastry model and RTT relations J. Phys. A30(1997)5023(SCI)  4. M.L.Ge, Z. F. Wang and K. Xue New truncated q-GC gyrostat and its physical implication Phys. Lett.A235 (1997) 41(SCI)  5. K.Xue, Z.F. Wang, M. L. Ge and H. B. Zhang Transfer Matrix and Yangian Related to Caplygin-Groyacher Top Chinese Phys. Lett.13 (1996) 641(SCI)  6. Z.F. Wang and B. W. Southern, Monte Carlo Study of an Extended 3-State Potts Model on the Triangular Lattice, Phys. Rev. B vol.67 (2003)054412 (SCI)  7. Z. F Wang and B. W. Southern, Three-State Potts model on the maple leaf lattice, Phys. Rev. B vol.68 094419(2003)094419(SCI)  8. Wang Zhou-fei, Chen Li, Potts Model on Maple Leaf Lattice with pure Three-site Interaction, Commun. Theor. Phys., 43(2005)175(SCI)  9. Zhoufei Wang , Monte Carlo Study of The Critical Behavior of Spin Systems,兰州计算材料科学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05. 5  10.Wang zhoufei, Chen Li, Monte Carlo Study of the Antiferromagnetical Ising Model on Centered Honeycomb Lattice, Chinese Physics B 18(2009)2048(SCI)
  • 杨德贵
  • 杨德贵,男,1967.2,教授,博士,芬兰约恩苏大学。自1996年以来,先后给本科生主讲了《农科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给研究生讲授《生物数学》等课程。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历届学生测评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秀。先后主持了一项部级、一项厅级科研课题和一项校级教学课题,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多次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近20篇教学科研论文,广东省以及广州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复分析(亚纯函数、正规族、唯一性;复动力系统)  [教学研究课题]  1.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的教改研究,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04.07-2005.06,主持.  [教学研究论文]  1. 有关线性代数教学探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第一作者.  [教学奖励]  1. 2004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二等奖.  [科研项目]  1. 复函数方程亚纯解的研究,国家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2002-2003,主持;  2.复动力系统相关问题及其应用,广东省教厅育自然科学基金,2002.09-2005.08,主持;  3. 亚纯函数正规族及相关课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5.1- 2007.1,主要参加;  4. Qp函数空间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01-2004.12,主要参加;  5. 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广州市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2004.06—2005.12,主要参加.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Unicity theorems for meromorphic functions.Indian J.of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Vol 35(2004). SCI收录,第一作者;  2. Classification of Some Differential Equations.ournal of Analysis & Applications,Vol 1(2003),第一作者;  3. Normality of Meromorphic Functions Omitting a ncti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Function Theory,Vol 2(2002),第二作者;  4. Unicity theorems for meromorphic functions and their derivatives , Computational Methods and Function Theory,Vol 4 Number 2(2004) ,第三作者;  5. Studies on Complex Differential and Functional Equations, University of Joensuu Report Series (2000), No.3, 第一作者.
  • 魏福义
  • 一、基本情况:  魏福义,男,1964年1月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6年6月至2000年6月,在中北大学任教,2000年6月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现任应用数学系主任,广东省现场统计学会理事。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大楼(510642)  E-mail:weifuyi@scau.edu.cn  二、讲授课程:  “高等数学”、“数学实验”、“线性代数”、“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运筹与最优化理论”、“运筹学”、“矩阵理论”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组合数学。  2.数学建模。  四、研究课题:  1参研了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关于改革数学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研究”,项目来源:山西省教委;总经费额:0.5万;时间:1996.03—1999.10;本人排名:3,此项目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 教育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数学建模方法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来源:教育部 , 总项目编号:1283B01071;时间:2003.10-2005.12,本人排名:主持。  3 华南农业大学教研课题“改革数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项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编号:4900-1C0108, 0.1万,2000.9-2001.9,本人排名:主持。  4 华南农业大学科研研课题“关于卡边随机现象的概率模型的研究”,项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编号:4900-K01153, 0.3万,2001.11-2004.11,本人排名:3  5 华南农业大学科研研课题“关于昆虫种群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研究”, 项目来源:新学科扶持基金,项目编号:4900-K04111, 1.5万,2004.10-2006.6,本人排名:主持  6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重点课题“多学科渗透数学建模方法,培养复合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5008,0.5万, 2005.12-2007.09, 本人排名:主持  7 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蓝塘猪优良肉质特性的研究及在优质肉生产配套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06B20201051, 6万,2006.01-2008.12,本人排名:6  五、主编教材三部:  1 《线性代数》,国家统编教材,主编,4万,全书共35.8万字。  2 《线性代数》,部级十五规划教材,主编,6万,全书共18.4万字。此教材获2006年农业部优秀教材奖。  3 《线性代数》,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3万,全书共18万字。此教材获2008年农业部优秀教材奖。  六、近期代表性论文:  1 Minimal spectrum-sums of bipartite graphs with exactly two vertex-disjoint cycles,Croatica Chemica Acta(SCI收录),2008,6,81(2): 363-367  2 On Odd Primitive Graphs,TH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1999.5 19:11-15  3 本原图的局部极指数,中山大学学报(EI收录), 2007.9,46(5):22-24  4 一类单种群模型的全局稳定性,,中北大学学报(EI收录),2006.4,27(2):171-174  5 生物遗传问题的布尔矩阵模型, 生物数学学报, 2005.6,20(2):198-201  6 单种群模型稳定性的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5.10,23(增刊):  7 一个基于窄带多协议的远程监控系统模型,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8,l2 2(8):86-88,第二作者  8 生物种群参数的数量刻划,广东省统计学会2004年论文集,2004.10:46-49  9 具有吸收状态的昆虫种群矩阵模型的研究,生物数学学报,2004.9,19(3): 337-340  10 一类二阶微分方程的简化待定特解,大学数学2004.6,20(3):116-119  11 关于非正态总体的工序能力指数Cp值计算的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25(1):110-111  12 马尔科夫链的数学模型,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12,22:88-91  13 高等农业院校开设《数学实验》的探索,工程数学学报,2003.12,20(8): 137-139  14 数学建模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初探,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 ,20(9):111-113  15 一般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探讨,山西高等教育,1999.6,17(9):65-67  16 改革数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兵工高教研究,1999.2,29-31  17 生态系统中钾元素的动态数学模型,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6.11,1(增刊):11-14  18 Maximal spectral radius of connected graphs up to 25 nodes,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ICMSW2009)((ISTP收录),2009,3,vol(8):  403-408  19 Wei fuyi, Ordering bipartite graphs by their minimal energi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8.12,2:471-474(ISTP收录)  20 双圈图的Laplace矩阵的谱半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9.3,25(1):  19-25  21 单圈图Laplace谱半径的新排序方法,惠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28(6):10-14,第二作者.  22 指数为n^2-5n+6+k的一类本原有向图,华北工学院学报,1997.1,18(1):  1-4  23 奇围长为S的本原无向图, ,华北工学院学报,1996.9,17(4):254-256  24 本原无向极图的完全刻划,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6.12,23(增):  55-60  25 多目标决策问题非支配解集的一种序列决策方法,太原机械学院学报,1991.12,12(4):5-6,第二作者
  • 乐学义
  • 一、基本情况:  乐学义,男,1961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7月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1988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硕士毕业。1988年7月至1993年8月湖北省孝感学院化学系工作,讲师。1996年6月中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师从计亮年院士。1996年7月至今为华南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理学院副院长(兼任应用化学系主任),应用化学硕士点首席专家。现任理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终身会员、兼任广东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化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委员会常务理事、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室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学报》及《广东化工》编委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实验大楼(510642)  E-mail:lexy @scau.edu.cn  二、讲授课程:  高等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综述与专题讲座,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 药物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2. 小分子化合物设计及生物功能  3. 食品保鲜剂及添加剂  四、 荣誉和奖励:  1. 参加的研究项目“混配配合物的生物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应用探索” 1996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1999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国邦助教奖  3.2001年获华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先进工作者  4.2002年获华南农业大学第二批 “千百十工程”校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先进个人。  5.2003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6.2005年获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管理干部  7.2005年获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  五、科研工作:  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近50篇被SCI收录。最近代表性论文和论著:  1.Jiayang Chen, Xiangxiang Ren, Xueyi Le*, Xiaolong Feng.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Nuclease Activity of Ternary Copper(Ⅱ) Complexes containing Dipyrido[3,2-a:2 ,3 -c]phenazene and L-α-Amino Acids. Chin. J. Chem., 2010,28(11):2179-2187  2. 任祥祥, 王彩霞, 卢艳梅, 庄楚雄, 乐学义*.环丙沙星-铜(Ⅱ) -TBZ/HPB 配合物的合成、抗菌活性及与DNA 作用. 无机化学学报, 2010,26(5): 891-898  3. 丁杨, 任祥祥, 庄楚雄, 乐学义*. 甘缬二肽-铜-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 无机化学学报, 2009, 25(4): 656-662  4. 廖升荣,任祥祥,毛小云,张昭其,卢其明,乐学义*. L-α-氨基酸-铜(Ⅱ)-邻菲咯啉 型SOD模拟物活性及对玉米幼苗抗盐害作用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8, 24(6): 237- 242  5. Sheng-Rong Liao, Xue-Yi Le*, Xiao-Long Feng. Synthesis、structure and SOD-like activities of ternary copper(Ⅱ) complexes with 1,10-phenanthroline and L-amino acid.J. Coord. Chem. 2008, 61(6): 847-856  6. Qin Gu, Qing-bin Lin, Ying-ju Liu, Xue-yi Le *, Feng Xiao-long.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NA Binding Properties of A Dinuclear Copper(Ⅱ)Complex [Cu2(TATP)2(L-Leu)2 (ClO4)2]2·2H2O.Chem.Res. Chin. Univ., 2008, 24(4): 401-406  7. 张军军,乐学义*.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铜(II)–多吡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无机化学学报,2008, 24(2):  175-180  8. 林庆斌, 曾锡瑞, 倪春林, 李智斌,庄楚雄, 乐学义*. 两种三齿多吡啶铜(I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与DNA的作用.无机化学学报, 2007, 23(8): 1341-1346  9. Qin Gu, Xue-Yi Le *, Qing-Bin Lin, Sheng-Rong Liao, Xue-Dan Ma, Xiao-Long Feng.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SOD Activities of IP-Copper(Ⅱ)-L-Amino Acid Complexes. Chin. J. Chem. 2007,25(6):791-796  10. Xueyi Le, Qin Gu, Zhijun Song, Chuxiong Zhuang, Xiaolong Feng. Synthesis, molecular structure, DNA binding and cleavage properties of a novel ternary Cu(Ⅱ) complex containing dipyrido[3,2-a:2’3’-c] phenazine and L-tryptophanate. J. Coord. Chem., 2007, 60(13):1359-1371  11. 廖升荣, 毛小云, 张昭其,林庆斌,张军军,丁杨,乐学义*.SOD模拟物对玉米幼苗抗盐害作用效果及机理研究. 土壤通报,2007,38(5):962-965  12. Xueyi Le, Shenrong Liao, Xiaopin Liu, Xiaolong Feng.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SOD-like activity of ternary Cu(Ⅱ)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 and L-valinate.J. Coord. Chem., 2006, 59(9): 985-995  13. Qing-Bin Lin, Xue-Yi Le *, ya-Hong xiong, xiao -Long feng,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L-alaninate Bridged Coordination Polymer: [Cu2(L-ala)2 (phen)2 ]n· 2nClO4·2nH2O.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11): 2080-2084  14. 古琴,乐学义*,谢韵,等.三种1,10-邻菲咯啉-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4): 757-760  15. 廖升荣, 乐学义*, 卢其明, 刘小平, 熊亚红, 林庆斌, 冯小龙. Phen-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无机化学学报,2006,22(2): 201-206  16. Hong Li, Xue-Yi Le, Dai-Wen Pang, Hong Deng, Zheng-He Xu and Zhong-Hua Lin. DNA-binding and cleavage studies of novel copper(II) complex with l-phenylalaninate and 1,4,8,9-tetra-aza-triphenylene ligands. J. Inorg. Biochem. 2005, 89(11):2240-2247  17. Xiao-Hua Zhou,Xue-Yi Le*, La-Sheng Long, Shi Che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crystal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a ternary Cu(Ⅱ)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 and L-valinate. Chem. Res.Chin.Univ., 2005, 20(1): 119-122  18. 宋智君,乐学义*, 李红,刘彩红, 冯小龙. 配合物[Cu(L-Ile)(TATP)(H2O)]ClO4的结构、表征及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无机化学学报, 2005, 21(4):527-530  19. Xiao-Hua Zhou, Xue-Yi Le*,Shi Chen.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one-dimensional L-valinate bridged coordination polymer: Cu2(L-val)2(bpy)2]n·2nClO4·2nH2O. J. Coord. Chem., 2005,58(12): 993-1002  20. Xiao-Hua Zhou, Chi Yang, Xue-Yi Le *, Shi Chen, Jiezhen liu, Zhijun Huang.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ClO4- Bridg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Cu(Bpy)2(m2-ClO4)]·ClO4}n AND {[Cu2 (L-arg)2 (Bpy)2 (m2- ClO4)2]· 2ClO4·4H2O}n , J. Coord. Chem.,2004, 57(5): 401-410  21. Xueyi Le, Xiaohua Zhou.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ernary CU(Ⅱ) Complex with 1,10-phenanthroline and L-leucinate. J. Coord. Chem. 2003, 56(10): 861-867  22. Xueyi Le, Mingliang Tong, Liangnian Ji. A novel Cu(Ⅱ) complex with 2.2’-bipyridyl and 化L-methio- ninat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Chin. J. Chem., 2003, 21(1): 44-50  六、研究生培养:  宋智君: 2005届硕士研究生. 获学校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奖。  廖升荣: 2006届硕士研究生. 获学校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奖,现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古 琴: 2006届硕士研究生. 获学校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奖,现为国家公务员在深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  林庆斌: 2007届硕士研究生. 获学校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及06年南粤优秀研究生奖,现为国家公务员在浙江温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工作。  张军军: 2007届硕士研究生. 获学校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奖,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广东药学院工作。  丁 杨: 2008届硕士研究生. 获学校优秀硕士生学位论文奖,现在珠海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工作。  任祥祥: 2009届硕士研究生. 现在广电计量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工作。  王彩霞:2010届硕士研究生. 现在深圳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 杨卓鸿
  • 一、基本情况:  杨卓鸿,男,1974年2月生,博士,教授。1995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本科毕业,1998年7月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专业硕士毕业,2001.年7月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2001年10月-2003年7月武汉科技学院讲师、副教授。2002年10月-2005年1月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5年1月调入华南农业大学工作。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应用化学系副主任。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510642)  E-mail:yangzhuohong@yahoo.com.cn  二、讲授课程: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三级综合实验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  2. 农药分子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四、研究课题:  1. 粤港科技合作资助项目“形状记忆纤维研究”子项目, 2005.9-2007.9,项目负责人。  2.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多功能织物整理剂研究”,2007.1-2008.12,项目负责人。  3. 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形状记忆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2005,4-2008,3,项目负责人。  4. 无甲醛防皱整理剂BTCA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2-2004,项目负责人。  5. 形状记忆织物与服装研究,香港政府创新科技基金,2003-2005,项目主要参加人。  6. 棉纤维无甲醛交联机理的研究,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03-2005,项目主要参加人。  7. 纳米羊毛粉末与丙烯腈接枝共聚改性腈纶纤维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项目主要参加人。  8. 纯天然纤维单向导汗纺织面料的研究,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0-2002,项目主要参加人。  9. 光学活性三唑醇类杀菌剂不对称合成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02,项目主要参加人。  10. 不对称合成中的手性磷辅助剂和催化剂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2001,项目主要参加人。  五、成果及获奖:  1. 湖北省新世纪高级人才工程人选  2. 2006年广东省第四批千百十校级人才培养对象  3.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五。  4.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Polyurethanes. US Patent 20050107563,排名二。  5. 具有形状记忆性的聚氨酯、含有其的组合物及由制备的形状记忆织物 中国专利 20041000255.2, 2004 ,排名二。  6. 形状记忆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 200410049303.9, 2004,排名三。  六、最近代表性论文和论著:  1. 1.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with shape memory properties. Yang Zhuohong, Ji Fenglong, Yeung Lapyan, Liu Yeqiu, Hu Jinlian. Polymer international. 2005, 54,854-859  2.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he chlorine substituents in the glycopeptide antibiotic balhimycin for chiral recognition in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Zhengjin Jiang, Marcelo Bertazzo, Roderich D. Süssmuth , Zhuohong Yang. ELECTROPHORESIS, 2006,Volume 27, Issue 5-6 , Pages 1154 - 1162  3. The study of crosslinked shape memory polyurethanes. Yang Zhuohong, Hu Jinlian, Liu Yeqiu, Yeung Lapyan.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06, Volume 98, Issue 1-2, pp368-372  4.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otton fabric by grafting of polyurethane. Liu Yeqiu, Hu Jinlian*, Zhu Yong, Yang Zhuohong. Carbohydrate Polymers, Volume 61, Issue 3, 29 August 2005, Pages 276-280  5. Synthesis of some new chiral cyclic o-hydroxylarylphosphonodiamides as ligands for asymmetric silylcyan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Zhuohong Yang, Zhenghong Zhou*, Lixin Wang, et al. Tetrahedron Asymmetry . 2003, 14, 3937-3941  6. Asymmetric ring-opening of cyclohexene oxide with mercaptan (thiophenols) catalyzed by chiral Schiff base/Ti(OPr-i)(4) or (-)-(S)-binaphthol/Ti(OPr-i)(4)。Zhou Zhenghong, Li Zhaoming, Li Kangying, Yang Zhuohong, et al. Chuchi.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2003,178 (8): 1771-1779  7. Chiral 0-hydroeyaryldiazaphosphoramides as ligands for asymmetric trimethylcyan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Zhuohong Yang, Zhenghong Zhou, Chuchi Tang. Synth commun. 2002,Vol.32, No.18, 2751-2756  8. Synthesis of new chiral schiff bas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asymmetric trimethylsilylcyan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Zhuo-Hong Yang, Li-Xin Wang, Zheng-Hong Zhou, et al. 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1, Vol. 12 (11), pp. 1579 – 1582  9. Asymmetric Trimethylsilylcyanation of Aldehydes Catalyzed by Chiral Schiff Base-Ti(Oipr)4 Complex. Zhuohong Yang, Zhenghong Zhou, Chuchi Tang. Synth commun. 2001,Vol.31, No. 19, pp3031-3036  10. The Synthesis of Several Chiral Phosphorus Reag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Asymmetric Addi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with Diethylzinc. Zhuohong Yang, Zhenghong Zhou, Chuchi Tang. Main group metal chemistry. 2001, No. 6, pp355-358  11. a-三唑基查尔酮与苯肼的加成-关环反应研究 刘天麟,谢建华, 杨卓鸿 有机化学. 2000, Vol 20, No.6,409  12. 环链转移反应及其在合成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刘天麟,杨卓鸿 有机化学 1999,Vol 19, No 4, 348  13. 新型手性磷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配体催化剂在某些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周正洪 杨卓鸿 李康应 唐除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Vol 22, No.10, 71-76  14. 手性磷试剂作为配体催化剂在某些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周正洪 杨卓鸿 李康应 唐除痴. 清华大学学报 2001,Vol 41, No.S1, 145  15. 5-肼基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杨卓鸿,刘天麟 南开大学学报 .2000, Vol.33, 117  16. 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刘天麟,杨卓鸿 南开大学学报 1999,Vol 32,256  17. 手性磷试剂催化的芳香醛与二乙基锌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杨卓鸿 周正洪 唐除痴. 南开大学学报 2001,Vol 34,No.3,96  18. 手性配体/Ti(OPr-i)_4催化苯甲醛的不对称硅氰化反应. 周正洪. 杨卓鸿. 刘建兵. 唐除痴. 南开大学学报 2002,Vol 35,No.3,6-10  19.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胡金莲,杨卓鸿,印染,2004,3,44  20. 《形状记忆纺织材料》,参编,纺织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6月
  • 谷文祥
  • 一、基本情况:  谷文祥,男,1954年4月生,教授。1989年7月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生导师。1992年11月-1993年12月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师从于程津培院士,从事羰基叶立德化学研究。2001.10.-2002.4.在上海有机所生物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做访问学者,进行客座开放课题研究,2002年7月-2003年1月在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和合作科研,从事药物中间体不对称合成研究。2004年8月-2005年2月在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模拟天然化合物紫杉醇的合成工作。曾任应用化学系专业首席教师、有机教研室主任、化学系副主任。兼职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广东省轻工业协会香化分会专家、广东省政府采购专家、高州市科技顾问等。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课题,发表文章五十多篇,其中有多篇被SCI收录。已获授权专利四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次,校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一次,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获华南农业大学 教书育人三等奖,华南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奖励。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实验大楼(510642)  E-mail:wenxgu@scau.edu.cn  二、讲授课程:  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天然有机化学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 天然有机化学  2. 物理有机化学  3. 化学生态学  四、研究课题:  1. 国家自然基金 苦槛蓝中农药活性成分的研究(20872039),2009.1.—2011.12.,33万,主持  2. 农业部公益性项目子课题 紫茎泽兰杀菌活性成分研究 ,2008.10.—2010.12.,23万,主持  3.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苦槛蓝农药活性成分的分离与在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2007B031600004),2008.1.—2010.12., 5万,主持  4.反应成膜材料与多功能控释肥,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3.1.-2005.12., 5万 主持  5.高产青蒿素青蒿品系的选育与化感作用在杂草管理中的应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1.-2007.12.,15万 主持。  6. 餐饮废油制备包膜肥包膜材料的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9.-2008.12 7万,主持  7.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 薇甘菊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2003.9-2005.9 .,2万,主持  五、获奖及成果:  1.2002.1.教书育人奖,三等 华南农业大学  2.2005.7.优秀研究生导师 华南农业大学  3.2006.9 三育人先进个人 华南农业大学  4.2006.7 控释专用复肥的研制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5.2008.7. 农科有机化学的改革与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08.7 . 应用化学专业的改革与名牌专业的创建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7.一种利用潲水油为膜材原料制备的包膜肥料;第一完成人 ,专利号:200610011343.3(2007.11.28)  8、一种肥料的包膜组合物与使用这种组合物生产包膜肥料的方法与所得的包膜肥料;第一完成人,专利号:200510126410.1  9、印楝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完成人 ,专利号:200510126414.x  10.一种包膜控释肥的生产 第三完成人,专利号: 200510011978.9  11.青蒿提取物在沐浴用品中的应用及青蒿抑菌沐浴露. 申请号:200910036440.1  六.代表性论文和论著:  1. Crystal structures of deoxygenating produc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ctions of phenyl (trihalomethyl) mercury with tetraphenylcyclon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46 (4) 296-299, 2001  2. Reaction of halocarbenes with cyclopropanation versus Deoxygenation in the pre-Aromatic keton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 Vol.10 (4) 271-272, 1999.  3.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Reactions of Substituted Acetophenones with Dibromocarbene,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7)1068-1072, 1999.  4. Revisiting the Reactions of phenyl (trihalomethyl) mercury with Tetraphenylcyclone (TPCP) .J.Chem.Res. (s) 348-349; J.Chem.Res. (m) 1501-1509, 1999  5. Reactions of Fluorocarbenes with carbonyl compounds-The effects of para0Substituents and Pre –aromatic character on Deoxygenation of aryl aldehydes and Tetraphenyl-Cyclopentadienone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19 (5) 723-727, 1999  6. Studies on Mechanism of Reaction of Dichlorocarbene with Tetraphenylecyclopentadienone ch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18(2) 238-241, 1997  7.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Myoporum bontioides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19(supplement) 79-82, 1998  8.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growth of cell induced from derris elliptica and tephrosia vogelii.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0(4) 125-126, 1999  9.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erpennoids and their Allelopathic effects to plants.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19(4) 108-112, 1998  10. Charge and Energy Transfer in the Metal-free Indoline Dy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9(3) June 27, 2006  11.Excited state properties of the p-and n-type semiconductors of thiazolothiazole derivative having thiophene and trifluormethylphenyl ring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39,376-380,2007  12. Preparation of Neem Oil Microcapsule and Its Bioactivity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7(2) 53-55, 2006  13.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Myoporum bontiodes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6(3) 114-116, 2005  14.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Artemisia annua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8(1) 122-124, 2007  15. Bioactivity of Myoporum bontioides extracts to Plutella xylostella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4, 15 (7)1171-1173.  16. Bioactivity of volatile oils from Myoporum bontioides on Plutella xylostella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4, 15 (1)149-152.  17. Catalyst for diazo ketonecycliz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 (美国化学会) 2003.4.14  18.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lelochemicals from Mikania micrantha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9(4) 26-30, 2008  19. Allelochemicals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Artemisia annua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9(3) 42-46, 2008  20. Wenxiang Gu. 2007. Organic Chemistry 2th ed.Beijing: Science Press
  • 郭正光
  • 一、 基本情况  郭正光,男,1954年5月生,1978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铸造专业;1982年1月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199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应用数学助教进修班。1982年1月至2001年7月在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年7月至今,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任:太原科技大学基础部副主任(1990—1995);太原科技大学现代科技教育中心主任(1995—2001);华南农业大学数学系副主任。  现任理学院数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主任。  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数学基础教学团队带头人,校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负责人。  兼任:中国质量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质量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用户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现场统计学会理事。  E—mail:guozhengguang@21cn.com  二、 讲授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大学数学、高等数学Ⅲ、高级大学数学、科技论文写作等。  三、 研究课题  1、关于实用交通网络强连通定向的拓扑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93710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加者。  2、寄生蜂控制小菜蛾种群的生态学技术和机制研究,815102600100000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加者。  3、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系统, 中共山西省高校工委, 1997年3月经山西省科委鉴定。1999年12月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者。  4、经济数学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JG09048(主持)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5、关于卡边随机现象的概率模型的研究,(主持)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4900-K01153)。  6、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测评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2003.10  7、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用户满意度测评,(主持)横向科研课题,2004.  8、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触摸查询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999.1  9、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管理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2000.9  10、山西省儿童医院IC卡食堂管理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2000.8.  11、山西省商业干部学校IC卡食堂管理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997.05  12、山西省原平农校IC卡食堂管理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998.11  13、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管理系统,(主持)横向科研课题,1998.3  四、获奖情况:  1、山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授奖部门:山西省教育委员会,1998年10.  2、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授奖部门: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1999年12月。  3、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二等奖,授奖部门:华南农业大学,2003年10月。  4、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名师,授奖部门:华南农业大学,2006年10月。  5、《关于非正态总体的工序能力指数值计算的研究》获广东省第二十一次质量学术研讨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五、部分论文和论著:  1、 关于非正态总体的工序能力指数值计算的研究 ,(第1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  2、 具有吸收状态的昆虫种群矩阵模型的研究,(第1作者)生物数学学报,2004.9  3、 生物遗传问题的布尔矩阵模型,生物数学学报,(第2作者)2005.6  4、 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的实践和认识,(第1作者)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1  5、 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第2作者)农机化研究,2004.4  6、 菜芯-小菜娥-赤眼锋种群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第1作者)广东省第七次生物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  7、成虫期长于幼期的昆虫实验种群生殖力表参数估计模型的改进,(第3作者)生态学报,2009.5  8、卡边随机现象的一种概率模型,(第1作者)数理统计与管理,1999.5  9、卡边分布函数的特征函数与数字特征,(第1作者)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8.3  10、转移概率预测在数据库应用中的实现,(第1作者)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9.5  11、高校校园网建设中值得思考的若干问题,(独作)中国高教研究,1999.12  12、 大学生计算机素质培养中值得思考的两个问题,(独作)社会科学学报,1999.6  13、柯西微分中值定理的一个新的证明方法,(第2作者)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1.6  14、关于我国铸造用试验筛的AFS细度乘数取值的研究,(第2作者)造型材料,1991.3  15、用解析法求解铸造用砂的中间粒径、均匀度和分布系数,(第1作者)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1.9  16、关于用二次插值法计算铸造用砂的AFS细度乘数的商榷,(第1作者)造型材料,1991.6.  17、确定我国铸造用试验筛ISO细度乘数的研究,(第1作者)铸造设备研究,1993.3  18、线性回归模型递推的参数LS估计,(第1作者)数理统计与管理,1992.6  19、铸造用砂的中间粒径与AFS细度的换算,(第1作者)造型材料,1992.6.  20、一种椭圆弧长的作图求解法及其误差分析,(第2作者)工程图学学报,1992.5  21、椭圆周长的作图求解法及其误差分析,(第2作者)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2.6  22、铸造用砂的ISO细度与AFS细度的换算,(第1作者)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92.6  23、铸造用砂的中间粒径与ISO细度的对应关系研究,(第1作者)铸造设备研究,1992.6  24、经济数学,(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8.8  25、高等数学,(主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广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2008.9
  • 刘金山
  • 一、基本情况:  刘金山,男,教授,1958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应用数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统计学科带头人。现为广东省现场统计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应用统计学会资源与环境统计分会副理事长。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邮编:510642)  电话:87344836(办公),13729822068(手机)  E-mail:liujs58@yahoo.com.cn  二、学历和工作经历:  1982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6月获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学位。1982年以来先后在河南省教育学院数学系,郑州轻工业学院数理系,五邑大学数理系和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12月晋升教授。曾担任五邑大学数理系党总支书记,曾被评定为省级和市级优秀教师,曾被评选为省重点培养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曾获省自然科学研究二等奖和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研究领域和学术兴趣:  1. 多元统计分析和现代贝叶斯方法  2. 金融统计和计量经济方法  3. 环境和生物统计方法  4.统计应用和学科交叉研究  四、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方法研究,先后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03年以来多次应邀到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合作研究(Research Fellow), 2005年2月至5月应邀到英国Ulster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在广义多元分布,参数估计,多元相依回归系统(计量经济学中称为SUR模型)及现代多元贝叶斯方法等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结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40余篇发表在核心学术杂志上,有30余篇发表在《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JMVA)》、《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JSPI)》、《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Communication of Statistics》、《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和《科学通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应用概率统计》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上,多篇收入SCI。2005年3月在科学出版社发表专著《Wishart分布引论》。  五、主要研究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级别项目来源及编号总经费年度  1异方差性和结构性变化的非参数检验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10271033)13.50万2003.01-2005.12  2城市交通系统的混沌建模与控制研究省级广东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010486)6.00万2002.06-2005.07  3现代多元分析理论及应用校级校长科学基金15.00万2003.02-2007.12  4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60702030)19.00万2008.01-2010.12  5含指标项半参数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10871072)27.00万2009.01-2011.12  六、主要论文和专著:  (一)、主要论文:  1. Liu Jinshan, Ip,W.C,, Wong, H. Predictive inference for singular multivariate elliptically contoured distributions,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Vol.100 No.7(2009), 1440-1446 . (SCI)  2. Ip,W.C,, Wong, H., Liu Jinshan . Inverse Wishart Distributions based on Singular Elliptically Contoured Distribution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Vol 420 No.2-3(2007), 422-432. (SCI)  3. 刘金山,叶伟彰,黄香,基于椭球矩阵分布回归模型的贝叶斯推断,统计学评论 Vol.1 No.2 (2006),46-59  4. Liu Jinshan, Ip W.C. and Wang, H. Bayesian inference for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with elliptical matrix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Data Analysis. Vol.1 No.6 (2006), 105-122.  5. Liu Jinshan, Zhang Guoquan. Posterior likelihood ratio tests for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based on normal inverse Wishart prior.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Vol. 21, No. 4 (2005), 351-358.  6. Ip,W.C,, Wong, H., Liu Jinshan, Sufficient and admissible estimators in general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JSPI). Vol.135 (2005), 371-383 (SCI)  7. Liu Jinshan,Two-stage estimators of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with elliptical distributions, Commun. Statist. Theory & Methods 32 (2003), 1251-1263. (SCI)  8. 刘金山,多元t分布下相依回归模型参数的两步估计,系统科学与数学 23(2003),198-204.  9. Liu Jinshan, MSEM dominance of estimators in two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JSPI) 88 (2000), 255-266. (SCI ) .  10. Liu Jinshan, Wang Songgui,Two-stage estimate of the parameters in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model,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9 (1999), 489-496 . (SCI)  11. 刘金山,广义线性模型的充分性性模型参数的预检验估计及变换观测值的影响,应用数学学报24 (2001),350-360.  12. 刘金山,多元线性模型参数的预检验估计,数学年刊20(1999),689-696.  13. Liu Jinshan, MSEM comparisons in two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mode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 17 (2) (2002), 235-242.  14. Liu Jinshan, Linear sufficiency of the growth curve model, Proceeding of the Sixth Conference of CSIAM. Eds. Research Information Ltd, Hertfordshire, U.K. 2002, pp.264-268.  15. Liu Jinshan, Linear sufficiency in the general Gauss-Markov mode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Series B 17 (1 ) (2002),85-92.  16. Liu Jinshan, Gui Qingming,Mean square error comparisons of estimators in two SUR models ,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5 (3) (2000), 63-71.  17. Qui Qingming,Liu Jinshan, Biased estimation in Gauss-Markov model, Allgemeien Vermessungs Nachrichten (AVN) (3) (2000), 104-108.  18, Liu Jinshan, An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two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 36 No. 13 (1991), 1062-1065. (SCI)  19. Qui Qingming,Liu Jinshan,Generalized shrunken-type robust estimation, 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125 (4) (1999), 177-184. (SCI)  20. 刘金山,半相依回归方程的一种优于BLUE的估计,科学通报 35 (18) (1990),1368-1370. (SCI)  21. 刘金山,一类相依回归系统两步估计的有限样本性质,系统科学与数学10 (1990), 256-264.  22. 刘金山,一类SUR模型参数两步估计的有限样本结果,应用概率统计14 (1998),289-296.  23. 刘金山,Gauss-Markoff 估计的协方差改进形式及其在SUR模型中的应用,应用概率统计13(1997),413-420.  24. Liu Jinshan, Gui Qingming,A kind of pre-test estimators in two-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4 (4) (1999), 19-26.  25. Liu Jinshan, Gui Qingming , Mean square error comparisons of estimators in two SUR models, The Sixth China Japan Symposium on Statistics, 1997, Contributed Papers, 134-137.  26. 刘金山,观测向量的变换对广义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影响,数学研究与评 16(1996),461-466.  27. 刘金山,奇异线性模型基于变换观测值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应用概率统计12(1996),271-278.  28. 刘金山,相依回归系统参数的待定系数法,应用概率统计 10 (1994),78-83.  29. 刘金山,相依回归系统一种协方差改进估计之协差阵的无偏估计,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13(1997),44-60.  30. 刘金山,严利清,线性回归系统协方差改进估计的优良性,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2(1997),322-326.  31. 陈茂学,刘金山,协方差改进估计的优良性,应用概率统计 10 (1994),1-4.  32. 刘金山,徐丕鉴,SUR回归系统回归系数估计的一些推广结果,应用数学 7(1994),330-336.  33. 刘金山,Gram行列式的一个改进不等式及其在随机变量相关性上的应用,数学杂志 14(1994),1-6.  34. 刘金山,韩俊峰,带有附加信息的回归方程的系数估计,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0(3)(1995),28-34.  35. 温天舜,刘金山,聚集数据回归模型的有偏估计,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9(3)(1994),61-67.  36. 徐丕鉴,刘金山,陈永明,相依回归方程组的一种朴实两步估计的有效性,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12(1997),44-50.  (二)、专著:  1.刘金山,Wishart分布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2006年12月再版。  (三)、教材:  1.吴坚,刘金山 主编,概率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年3月出版,2008年评为全国农林院校优秀教材。  2.刘金山,吴明芬 主编,线性代数解题方法,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谢祥云,刘金山 主编,线性代数,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  4.刘金山等,数学模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行政楼316房研究生招生办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8%u0035%u0032%u0038%u0030%u0030%u0036%u0036
  • 邮编:
    510642
相关推荐
西安工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工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石油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安石油大学师资怎么样 宁夏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宁夏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青海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青海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