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信息

广州医科大学

英文名: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广医”,“广州医学院”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0570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医药类/考研院校

省属普通本科市属重点高等院校
  • 广州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州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正教授级153人、副教授级736人、中级职称160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广州市级优秀专家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0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钟南山 、黄济群 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健、蔡翔。市级优秀教学团队:预防医学教学团队 、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

  • 强永刚
  • 强永刚 教授 男,1957年生于西安,1984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放射卫生专业,现为广州医学院实验核医学与放射医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广东省放射防护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核医学分会委员、广州市核医学分会常委等;获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教学名师等称号。从事实验核医学与辐射防护教学和实验研究28年,具有开展职业卫生防护的辐射剂量测试、放射卫生评价、放射性活度测试与扫描、标记化合物制备、示踪、放射自显影、体外物质分析、放射受体分析等实验技术和设备。
  • 刘忠民
  • 刘忠民,男,1962年12月出生,医学硕士,主任技师。曾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学检验系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检验学会常务委员(第八届),广东省输血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现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系临床生化及检验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学理事会理事(第十一届),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广东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与分子诊断学的临床检验和科研教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广东省、广州市科教研究课题1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教研究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检验专业《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与考试指导》等规划教材18部,主编和参编《现化医学实验方法学》、《临床生化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等专著6部,血浆脂蛋白检测方法及应用系列研究,2000年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卢业成
  • 卢业成 男, 1967年12月出生,湖南常德人,硕士学位,主任技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2004年取得暨南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生化、临床微生物学组专家,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常委,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检验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会理事。《实用医学杂志》编委,《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现代医院》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检验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在临床生化和病原生物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于肝脏疾病、SARS、登革热、艾滋病及机会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医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登革热》、《临床化学常用项目分析法》、《血气酸碱分析》等多部专著的编写工作。
  • 廖伟娇
  • 廖伟娇 ,女, 1964年4月出生。 广州医学院检验系教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分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学诊断、感染免疫学及 分子免疫学 , 承担并参与完成了多项省部级的科研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 30多篇, 参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实验方法学》的编写。  最近在研的项目 1.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广州市产 AmpCβ-内酰胺酶耐药菌基因与蛋白质组的研究。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产 AmpC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3. 广东省科技厅-攻关项目: AFP微电极快速检测仪的研制。
  • 吴晓蔓
  • 吴晓蔓,女,教授。 1982年,1987年分别获医学学士及医学硕士学位,1997受国家科委选派赴日本大阪大学学习。现任广州医学院检验系副主任,临床检验教研室主任,广州医学院附二院检验科主任。  社会兼职:广东省检验学会常委,广东省检验学会分子诊断专业组组长,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 《热带医学杂志》编委,《血栓与止血学》编委。  从事检验教学、科研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免疫学及免疫学诊断。多年来,承担并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的科研课题,其研究成果获广州市科委2002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担任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副主编/编委,参编《临床检验基础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临床检验基础学精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临床检验基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医学检验技师(医师)系列专业资格考试习题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临床检验基础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临床医学实验方法学》编委(科学出版社 2002)等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及专著。1998年被聘为广州医学院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多次获广州市、广州医学院、广州医学院附二院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 杨红玲
  • 杨红玲,女,1961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验部主任。200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伍星欣教授, 2007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王前教授。2008年被聘为广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委员会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CNAS-CL02)评审专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委员会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CNAS-CL05)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检验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市检验学会常委、广东省肝病协会检验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临床输血学会常委、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委员、广州地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疗技术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广东省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库专家。  从1984年开始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现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和妇产科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目前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省部级、地市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2篇。
  • 魏亚明
  • 魏亚明  博士,研究员,主任技师,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卫生局局管优秀人才。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输血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理事,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会员。曾在甘肃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和兰州军区血液病研究所功过多年,任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转业后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现任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基金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执行编委,《中国输血杂志》编委。国内外多个基金评阅人。主编《基础输血学》,参编Stem cell bi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简明分子生物学》,《自由基生物学》。先后在Mut Res,Transplantation,Int J Hematol,Acta Pharmacol Sin,《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肿瘤》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13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省、市各级基金近20项。《植入MSCs分化为肠上皮细胞调控基因筛选及Wnt/beta-catenin信号研究》获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主要研究MSCs跨系分化为肠上皮细胞的信号调节。共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中《人RH基因结构及遗传特点应用研究》获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多次受邀在全国输血学习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会议讲课。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输血免疫学、细胞治疗学,招收输血方向研究生。
  • 朱冰
  • 朱冰, 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心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1992年毕  业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获  医学硕士学位,2007年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  1998年至今,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原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工  作,以医学病毒学研究方向为主,擅长儿童常见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研究。  在“SARS”、“手足口病”、“甲流”等多起突发传染病事件中,带头攻关,及时建  立相应的病原学检测技术,2003年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  先进个人。是广州市卫生局管科技人才,广东省、广州市科技评审专家,广东省  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  预防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检验诊断专业委员会  委员,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检验检测专家组成员。  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EV71病  毒与RD细胞膜受体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广东省自然基金课题“肠道病毒71型  致人神经上皮瘤细胞病变机制研究”、呼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广州地  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另参与多项国家、省市重大攻关课  题、协作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
  • 刘海英
  • 刘海英,女,苗族,1970年10月生,湖南凤凰人,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检验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检验与实验诊断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副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2008年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临床仁爱医院自身免疫肝病研究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科研合作与学术访问。担任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自身免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专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委员、《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广东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与诊治研究,尤其是自身免疫肝病;(2)儿童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与发病机制研究。主持各类科研基金近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卫生厅基金课题2项、广州市重点项目1项,入选为广州市优秀科技人才。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为8.1,参编专著2部(《自身抗体基础与临床:附荧光图谱》、《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作为项目骨干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 付涌水
  • 付涌水,男,1969年11月生,现为广州血液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输血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输血杂志》副主编,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血液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命题专家。  2002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并获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5年在美国Kansas大学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近5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重大科技专项、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重大课题等科研项目9项,参与包括卫生部行业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科研课题研究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SCI论文11篇,2007年参与编写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输血与检验》,现正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临床输血》。
  • 聂咏梅
  • 聂咏梅,女,1970年3月生人,现为广州血液中心主任技师、质量控制科主任;广州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输血杂志》编委;卫生部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上岗考试命题组专家。  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2008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HITCHCOCK医学中心博士后研究。近5年先后主持广东省自然基金课题、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广州市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在TRANSFUSION、VOX SANGUIS、《中国输血杂志》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参加编写《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基础输血学》、《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临床输血进展》等著作。
  • 胡凤玉
  • 胡凤玉,女,1972年12月出生,安徽寿县人,医学博士,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C)传染病专业博士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6年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至2003年在皖南医学院担任生理学教师, 2008年获中山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医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现在广州市传染病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华支睾吸虫的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华支睾吸虫致病的分子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蛋白组学和免疫学相关技术,目前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重点项目等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 罗健东
  • 罗健东,医学博士,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药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是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伤口愈合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在Circulation 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80,论文被 SCI 统计他引超过300次。获得省部级等各级科技成果3项,主编和编写专著5部,累计主持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重点攻关项目3项。
  • 吴 波
  • 吴波,男,1971年6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系,先后在佛山康宝顺药业有限公司从事药品质量控制工作和广州医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201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师从于李薇教授,获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5项,目前已完成4项,发表论文15篇。承担了本科生的《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
  • 袁 牧
  • 袁牧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 198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198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获硕士学位,曾在美国进行访问研究。现任广州医学院药物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广州医学院药物研究中心主任,华西药学杂志编委,广州医学院学报编委,为多类刊物包括《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和《Pharmaceutical Biology》等选做论文评阅人。广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药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药物设计,药物合成,药物代谢产物研究,手性药物研究和新药研究。几年来,共主持和参与国家“八六三”高科技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六十余篇。  主要研究工作领域:  1.新药研究:主持国家一类新药萘哌地尔(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10136;新药生产批件编号:国药试字X2001002)和国家一类新药萘哌地尔片(新药证书编号:国药证字X20010137;新药生产批件编号:国药试字X2001003)的全部研制工作,为整个研发项目的总负责人。  2.手性药物研究:在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4A10904005课题负责人)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创新药物领域专项引导项目(2004Z3-E4101课题负责人),创新药物领域专项(2006Z2-E4011课题负责人)的资助下采用不对称合成方法进行手性药物合成,结构鉴定,对映异构体的质量研究和手性药理学研究。  3.药物设计及构效关系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60085, 30060087,课题负责人)广东省科学基金项目(2006B35501003课题负责人)等资助下,在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基础上,以研究发现的活性代谢产物为先导化合物,根据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对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新化合物设计,合成,测定其生物活性,利用χ-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方法获得该类分子准确的三维结构,结合活性测试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研究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关系。  4.在药物代谢产物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60085, 30060087,课题负责人), 国家863计划(2007AA022002)的资助下,利用HPLC/MS等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及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5.手性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采用手性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方法,分离与测定对映体杂质,控制手性药物的质量;建立生物体液中药物对映体的分离与定量测定方法;研究药物对映体的体内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立体选择性。
  • 张根水
  • 张根水,男,1975-10出生,博士,药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2001.07-2003.07: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助教。  2003.07-2004.07: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药防治肠易激综合症的机制研究及新产品开发。  2004.07-2010.08:历任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讲师、副教授(2007.11起)、教研室副主任(2004.08起)、教研室主任(2005.08起)。主要从事心血管药理方面研究。研究方向有中药单体化合物防治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研究。  2010.08-2011.07: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外科实验室访问学者,主要研究糖尿病伤口愈合与血管新生机制。  2011.07-现在:广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
  • 张超
  • 张超,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药学系副主任,药学实验中心主任。曾获得市级、院级荣誉5项,其中包括获得2000年度广州市教委系统先进党员、2005年度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痴呆药和抗肿瘤药物合成及药理学研究。主持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臭马比木中喜树碱、9-羟甲基喜树碱及其类似物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 Aβ蛋白的靶向性多酚的合成及其抗 AD作用机制的研究”、市科技计划项目“脑靶向性多酚的及其抗 AD 作用机制的研究”等8项研究,获2011年河源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药物结构分析、药物合成和药效学等有着扎实的研究基础,完成并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有着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本科教学课程有《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仪器分析》和《波谱学》等6门课程,研究生课程《医用仪器分析》。参编卫生部教材《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检验仪器学实验教程》副主编,主编《医用仪器分析》(自编教材),近年发表教学论文4篇。
  • 张海宁
  • 张海宁,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于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结束博士后训练,期间主要从事F4/80+细胞参与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 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 ACAID)诱导、形成机制及对葡萄膜炎的预防作用的研究。2006年于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任职,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等药理学、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主要从事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参与心衰过程中炎症反应的调节的研究。2010年八月至今,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PPARs抑制心肌肥大的信号通路。目前参与及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局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
  • 李悦山
  • 李悦山,男,药学系主任,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9年,主讲本科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机能实验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等课程,讲授研究生临床药理学课程。  研究领域为心血管药理学。近年来,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与NO平衡失调信号转导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环氧化酶-2(COX-2)与心肌细胞凋亡、硫氧环蛋白(TRX)信号转导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等方面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  担任南山班导师工作,指导2010级5名学生的学习。担任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  发表论文:  1. NO与AngⅡ的调节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VEGF表达的影响,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5):1-6.(通讯作者)  2. 曲美他嗪与帕瑞昔布联合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期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8):1502-1507.(通讯作者)  3. 硫氧环蛋白的调节变化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2):1-4.(通讯作者)  编写教材:  主编《机能实验学》,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副主编《药理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主编《药理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
  • 熊燕
  • 熊 燕,女,民革党员,医学博士,药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香港大学生理、内科学系作访问学者;2004年9月至2007年4月,赴美国北卡Hamner健康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药理学教学工作;自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药理学系从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与药物、基因干预”研究和药理学教学工作,具有稳定的科研方向。在该领域5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次获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资助;以第一或第二完成人先后3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编号:960134、98201702、20102019-018-R01)、2次获湖南省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奖证书编号:9503、20090101)。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约50%发表在SCI收录期刊。1995年晋升为药理学副教授,1996年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晋升为药理学教授,2002年入选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4年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已招收硕、博士研究生24人,毕业18人,其中3人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了七本专著和教材的编写;并担任中国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和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等学术兼职。2010年作人才引进来广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工作,任药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血管药理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蛇毒研究所所长。目前主要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ADMA在糖尿病心肌、骨骼肌和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内质网应激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蛇毒对心血管疾病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联系方式:Email: xiongyan2007@yahoo.com Tel: 020-81340352(办)。  代表性SCI论文:  1) Zheng G, Xiong Y(熊燕), Yi S, Zhang W, Peng B, Zhang Q, He Z. 14-3-3s regulation by p53 mediates a chemotherapy response to 5-fluorouracil i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via Akt inactivation. FEBS Lett 2012, 586(2):163-8.  2) Gu Y, Fan S, Xiong Y(熊燕), Peng B, Zheng G, Yu Y, Ouyang Y. He Z.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CRP1, a novel gene mediating resistance to cisplatin in a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 FEBS Letters 2011; 585: 881–887.  3) Chen N, Leng YP, Xu WJ, Luo JD, Chen MS,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Contribution of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to hepatic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1; 27(3-4): 341-352.  4) Luo DX, Peng XH, Xiong Y(熊燕), Liao DF, Cao D, Li L. Dual rol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 acetyl-CoA carboxylase-alpha activity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HCT-8: downregulating its expression and phosphorylation. Mol Cell Biochem 2011; 357(1-2): 255-62.  5) Feng M, He ZM, Zhu YX, Liu LH, Lu CW,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Improvement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therosclerotic rabbit aortas by ex vivo gene transferring of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2. Int J Cardiol. 2010; 144:180-186.  6) Lu CW, Guo Z, Feng M, Wu ZZ, He ZM,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Ex vivo gene transferring of human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2 improve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rat aortas and high glucose-treated endothelial cells. Atherosclerosis 2010; 209(1): 66-73.  7) Luo DX, Xia CL, Li JM, Xiong Y (熊燕), Yuan HY, Tang ZW, Zeng Y, Liao DF. Static pressure accelerates ox-LDL-induced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via SREBP-1-mediated caveolin-1 downregulation in cultur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 403(1):52-8.  8) Luo DX, Cao DL, Xiong Y (熊燕), Peng XH, Liao DF. A novel model of cholesterol efflux from lipid-loaded cells. Acta Pharmacol Sin 2010; 31(10):1243-57.  9) Luo DX, Cheng J Xiong Y (熊燕), Li J Xia C, Xu C, Wang C, Zhu B, Hu Z, Liao DF. Static pressure drives prolifera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ia caveolin-1/ERK1/2 pathwa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 391(4):1693-1697.  10) Feng M, Liu LH, Guo Z,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Gene transfer of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2 improves the impairments of DDAH/ADMA/NOS/NO pathway in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Eur J Pharmacol 2008 584(1): 49-56.  11) Xiong Y(熊燕). Overexpression of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2 rever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rat aortas. Circulation 2008; 118 (Suppl 1): S366.  12) Yin QF, Fu SH, He P,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 inhibition and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ccumulation contribute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rats exposed to glycosylated protein: Effects of aminoguanidine. Atherosclerosis 2007; 190 (1):53-61.  13) Lu CW,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He P. 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2 overexpression improves impaired nitric oxide synthe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glycated protein. Nitric Oxide 2007; 16(1): 94-103.  14) Xiong Y (熊燕), Collins QF, Jie A, Lupo E Jr, Liu HY, Liu D, Robidoux J, Liu Z, Cao W.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lays an inhibitory role in hepatic lipogenesis. J Biol Chem. 2007; 282(7):4975-82.  15) Liu HY, Collins QF, Xiong Y (熊燕), Moukdar F, Lupo, Jr. EG, Liu Z, Cao W. Prolonged treatment of primary hepatocytes with oleate induces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J Biol Chem. 2007; 282(19):14205-12.  16) Collins QF, Xiong Y (熊燕), Lupo,Jr EG, Liu HY, Cao W.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ediates free fatty acid-induced gluconeogenesis in hepatocytes. J Biol Chem 2006; 281(34): 24336-44.  17) Cao W, Collins QF, Becker TC, Robidoux J, Lupo, Jr. EG, Xiong Y (熊燕), Daniel KW, Floering L and Collins S.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lays a Stimulatory Role in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J. Biol. Chem. 2005; 280 (52): 42731-7.  18)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Lei M, Fu S, Fu Y. Effect of diabetic duration on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patients and rats with diabetes. Life Science 2005; 77(2): 149-59.  19) Yin QF,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Pravastatin restores DDAH activity and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of rat aorta after exposure to glycated protein. J Cardiovas Pharmacol 2005; 45(6): 525-32.  20) Fu YF,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Guo Z. A reduction of endogenous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contributes to the effect of captopril 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homocysteine in rats. Eur J Pharmacol 2005; 508(1-3):167-75.  21) Deng HF,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Effect of pravastatin on impaired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induced by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in rat aorta. Acta Pharmacol Sinica. 2005; 26(1):92-8.  22)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Fu YF, Fu SH, Zhou HH. Elevated levels of the serum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rats with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es. J Cardiovas Pharmacol 2003; 42(2): 191-6.  23) Fu YF,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Fu SH. Captopril restores endothelium-dependent relaxation of rat aortic rings after exposure to homocysteine. J Cardiovas Pharmacol 2003; 42(4):566-72.  24)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Lei MX, Fu SH, Fu YF. The changes in serum contents of endogenous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02; 56 (Suppl 1): S185-6.  25) Xiong Y (熊燕,通讯作者), Yuan LW, Deng HW, Li YJ, Chen BM. Elevation of serum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ged rats. Clin Exper Pharmacol Physiol. 2001 28(10): 842-7. 熊燕2008年11月在美国斯旦福大学校园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碧澄宾馆A栋十三楼)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8%u0031%u0033%u0034%u0030%u0035%u0034%u0032
  • 邮编:
    510182
相关推荐
新疆农业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农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民族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科技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科技大学师资怎么样 遵义医学院师资好不好,遵义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