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信息

广州医科大学

英文名: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简称:“广医”,“广州医学院”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0570 类型:文科类/理科类/医药类/考研院校

省属普通本科市属重点高等院校
  • 广州医科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州医科大学师资好不好

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特聘教授(珠江学者)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正教授级153人、副教授级736人、中级职称160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广州市级优秀专家1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8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70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钟南山 、黄济群 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健、蔡翔。市级优秀教学团队:预防医学教学团队 、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

  • 严鹏科
  • 严鹏科,男,44岁,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药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7月硕士毕业于泸州医学院,2002年11月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3-2005年在进入阮长耿院士领导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获中国博士后证书。1999.7-2007.5在湖南南华大学从事教学和新药研发工作,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曾任南华大学药物药理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6月调入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任药学学科带头人。为广东省药学会药物治疗学与临床药理学专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理事,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药学管理专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国际动脉硬化学会会员等。  研究方向: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与新药研发。参加国家973子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研究;主持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卫生厅、教育厅科研课题各1项;承担完成湖南省科技厅科研课题1项,广东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项,广东省中医药科研项目1项,广州医学院自然科学课题1项。在多年连续的一线科研工作中,逐渐形成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教学实践经验,部分研究结果具有较强创新。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SCI影响因子3.215)、《BRAN RESEARCH》(SCI影响因子2.623)、《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SCI影响因子1.783)等国内外专业学术发表论文30余篇。
  • 司徒冰
  • 司徒冰,女,1972年生,汉族,广东开平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本科)药学专业,2007年获广州医学院药理学硕士学位,主任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第二届医院药学学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现任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十多年,在疑难/危重感染病例的救治、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评价、药品质量监控与用药咨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丰富的生物样品分析经验,主要从事药代动力学、群体药动学、基因组学与药代动力学及个体化给药研究。承担了省、市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十多篇。  研究领域/方向:药代动力学与遗传药理学
  • 陈文瑛
  • 陈文瑛,女,硕士,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长期承担多所学院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包括广州医学院检验本科以及专升本的《药物检验基础》课程;暨南大学药学院本科《药剂执业》课程,硕士研究生《药代动力学》部分课程。长期负责指导暨南大学药学院、广州医学院药学专业以及广州药学院本科生毕业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学生更获得2008年暨南大学药学院院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并获得2005年广医“优秀带教教师”称号,2011年广医“优秀兼职班主任”称号。是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临床药理学》案例版编委。  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广州市卫生局立项课题以及广州医学院自然科学青年类科研项目等。同时主要负责多项课题,包括市教育局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等。目前以第一作者在欧洲药理学杂志、国家核心期刊以及省级以上期刊发表10余篇论文,其中不乏被SCI收录的论文。  目前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包括临床查房、个体化给药调整、会诊、多科会诊、危重病例讨论、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控、血药浓度监测、药学信息情报、宣传教育等。
  • 黄 雁
  • 黄雁,男,有机化学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教师。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有机系高分子专业,毕业后一直重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期间曾于1998在法国里昂国家应用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药理学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实验室研究进修。研究方向是天然化合物、化学药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的研究。在法国期间合成了光亲和标记磷脂酸类似物并成功对磷酸二酯酶进行了光亲合标记;近年来又陆续合成了南海海洋真菌次生代谢物Xyloketals C的类似物、双吲哚马来酰亚类PKC抑制剂、吲哚咔唑类细胞周期检测点抑制剂等。主持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市教育局和广州医学院科研课题多项,在J. Med. Chem.、Heterocycles 、有机化学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十多篇。
  • 尹一子
  • 尹一子  女,1962年12月出生,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任《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药品评价》《吉林医学》等杂志编委。1984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学专业,分配到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工作,2012年调入广州医学院工作。1991年在日本北里大学病院药学部进修临床药学,2000年获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硕士学位。已指导5名硕士研究生毕业,近五年来发表数篇论文,为《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合理合理使用培训手册丛书-食物与合理用药》分册主编。  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医院药学岗位工作,在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及科研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从事医院药事管理及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曾获第二届中国药师周优秀药师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设计等。
  • 程国华
  • 程国华,男,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执业药师,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药学工作二十余年,长期从事临床药学及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具有丰富的医院药学实践经验和医院药事管理经验。担任中国药学会肿瘤药学组委员,广东省及广州市药学会医院药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广东省、广州巿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各级科研课题评审专家。受聘国家级刊物《中国药房》、《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药材》、《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编委及省级刊物《今日药学》编委。近年获得广州医学会二等奖、三等奖及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近年招收5名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已有两名毕业。  曾任职务:  2006年12月《中药材》杂志第六届编委会 委员  2007年11月《中国药房》杂志第五届编委会 编委  2008年1月《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 编委  2009年9月《今日药学》杂志第一届编委会 编委  2007年4月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卫生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咨询委员会 委员  2007年3月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肿瘤药学学组 委员  2007年8月 广东省医疗保险研究会 理事  2008年12月 中华医学会广州分会第二届医院药学分科学会副主任 委员  2009年7月 广东省药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药物治疗学与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9年7月 广东省药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09年11月 广东省药学会第十六届理事会药学制剂专业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委员  2010年5月 广东省药理学会第一届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2010年7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2010年10月 广东省药理学会首批“广东农村安全合理用药服务专家”  2010年10月 广东省医院药事管理与阳光用药专家组 专家  近期论著:  1.汉防已甲素微球的稳定性研究。中药材(ISSN 1001-4454 CN44-1286/R)2005年5月  2.汉防已甲素聚乳酸微球小鼠肺靶向研究。中国药房(ISSN 1001-0408 CN50-1055/R)2005年6月  3.汉防已甲素肺靶向聚乳酸微球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中国药房(ISSN 1001-0408 CN50-1055/R)2005年10月  4.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艾美拉唑的浓度。中国药房(ISSN 1001-0408 CN50-1055/R)2007年5月(通讯作者)  5.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质量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ISSN 1007-7693 CN33-1210/R)2008年2月  6.星点设计法优化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处方。中国药房(ISSN 1001-0408 CN50-1055/R)2008年6月(通讯作者)  7. 缺氧诱导因子-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98G放射线敏感性的影响。肿瘤预防与治疗(ISSN1674-0904 CN51-1703/R)2010年3月(通讯作者)  8.多西紫杉醇新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ISSN 1001-0408 CN50-1055/R)2010年5月  9.肺靶向多西紫杉醇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工艺优化.中国药师 (ISSN:1008-049X CN:42-1626/R)2011年3月(通讯作者)  10.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中国药房(ISSN 1001-0408 CN50-1055/R)2011年12月(通讯作者)  11、主编《医疗保险药品实用手册》。广东省科技出版社, 2004年出版  12、《老药新用途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副主编)  近期主要研究课题(第一负责人):  1、2006年“汉防已甲素肺靶向微球的研制”获广州市科技局06年立项资助20万元,项目编号“2006Z3-E4121”。  2、2007年“多西紫杉醇微球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资助3万元,项目编号“2007B031404013”。  3、2008年“汉防己甲素肺靶向微球的研制”获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重大专项10万元,项目编号“2008-yz-05”。  4、2011年“叶酸受体介导CTS-DTX纳米微球形成机理及靶向作用研究” 获广州市科技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6万元,项目编号“2011J4100055”。  近年来主要获奖及专利情况  1.2005年RP-HPLC法测定汉防已甲素的血药浓度 广州医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排名第一  2.2006年汉防已甲素肺靶向聚乳酸微球兔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广州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排名第一  3.2009年12月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和质量研究 广州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排名第一  4.2010年11月汉防已甲素肝肺靶向药物制剂 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排名第一  5.2011年8月抗肿瘤药物个体化用药 黑龙江省药学会优秀论文奖  6. 2011年11月多西紫杉醇微球的研究 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排名第一  2011年 “一种汉防己甲素肺靶向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取得中国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
  • 张建业
  • 张建业,男,1978年出生,广州医学院药学院,药理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北京大学药学院获得药学学士、生药学硕士学位;在中山大学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把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相结合,专注于抗肿瘤中药的药效物质、海洋天然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已经发表SCI论文10余篇,被引60多次。专利一项:一种POOL FQ-PCR联合检测肿瘤耐药基因的方法及其试剂盒(公开号102121048A)。  近年承担课题:  1、千金子二萜的人肠内生物转化吸收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项目编号2012A032500021,经费30万),起止时间2012.7-2015.6,主持。  2、千金子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编号2010420,自筹经费),起止时间2010.10-2012.10,主持。  3、千金子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广州市教育局,项目编号10A167,经费5万),起止时间2011.4-2013.4,主持。  4、脑靶向性多酚的合成及其抗AD作用机制的研究(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项目编号2010Y1-C911,经费4万),起止时间2010.7-2012.6,排名第二。  近年发表文章:  1. Yi T, Tang YN, Zhang JY, Zhao ZZ, Yang ZJ, Chen HB. Characteriz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ix flavonoids in the ethnomedicine "Dragon's Blood" by UPLC-PAD-MS. Chem Cent J. 2012, 6(1):116.  2. Xia X, Zhang J, Zhang Y, Wei F, Liu X, Jia A, Liu C, Li W, She Z, Lin Y. Pimarane diterpenes from the fungus Epicoccum sp. HS-1 associated with Apostichopus japonicus. Bioorg Med Chem Lett. 2012, 22(8): 3017-9.  3. Yan YY, Zheng LS, Zhang X, Chen LK, Singh S, Wang F, Zhang JY, Liang YJ, Dai CL, Gu LQ, Zeng MS, Talele TT, Chen ZS, Fu LW. Blockade of Her2/neu binding to Hsp90 by emodin azide methyl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 induces proteasomal degradation of Her2/neu. Mol Pharm. 2011, 8(5): 1687-97.  4. Zhang JY, Liang YJ, Chen HB, Zheng LS, Mi YJ, Wang F, Zhao XQ, Wang XK, Zhang H, Fu LW.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Euphorbia factor L3 and its induction of apoptosi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 Molecules. 2011, 16(4): 3222-31.  5. Zhang JY, Mi YJ, Chen SP, Wang F, Liang YJ, Zheng LS, Shi CJ, Tao LY, Chen LM, Chen HB, Fu LW. Euphorbia factor L1 reverses ABCB1-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volving interaction with ABCB1 independent of ABCB1 downregualtion. J Cell Biochem. 2011, 112(4): 1076-83. doi: 10.1002/jcb.23021.  6. Tao LY, L JY and Zhang JY. Brazilein overcame ABCB1-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leukaemia K562/AO2 cells. Afr J Pharm Pharmaco. 2011, 5(16): 1937-1944.  7. Wang XH, Wang XK, Liang YJ, Shi Z, Zhang JY, Chen LM, Fu LW. A cell-based screen for anticancer activity of 13 pyrazolone derivatives. Chin J Cancer. 2010, 29(12): 980-7.  8. Zhang JY, Tao LY, Liang YJ, Chen LM, Mi YJ, Zheng LS, Wang F, She ZG, Lin YC, To KK, Fu LW. Anthracenedione derivatives as anticancer agents isolated from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the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i. Mar Drugs. 2010, 8(4): 1469-81.  9. Tao LY, Zhang JY, Liang YJ, Chen LM, Zhen LS, Wang F, Mi YJ, She ZG, To KK, Lin YC, Fu LW. Anticancer effect and structure-activity analysis of marine products isolated from metabolites of mangrove fungi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ar Drugs. 2010, 8(4): 1094-105.  10. Liang YJ, Zhang X, Dai CL, Zhang JY, Yan YY, Zeng MS, Chen LM, Fu LW. Bullatacin triggered ABCB1-overexpressing cell apoptosis via the mitochondrial-dependent pathway. J Biomed Biotechnol. 2009; 2009: 867123.  11. Zhang JY, Tao LY, Liang YJ, Yan YY, Dai CL, Xia XK, She ZG, Lin YC, Fu LW. Secalonic acid D induced leukemia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of G1 with involvement of GSK-3beta/beta-catenin/c-Myc pathway. Cell Cycle. 2009, 8(15): 2444-50.  12. Zhang JY, Fu LW. Advance of several types of important marine antitumor drugs. Yao Xue Xue Bao. 2008, 43(5): 435-42. Review.  13. Deng WJ, Zeng ZL, Liang YJ, Dai CL, Zhang JY, Fu LW. Detecting doxorubicin concentration in KBv200 and KB cell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i Zheng. 2008, 27(4): 364-8.  14. Zhang JY, Wu HY, Xia XK, Liang YJ, Yan YY, She ZG, Lin YC, Fu LW. Anthracenedione derivative 1403P-3 induces apoptosis in KB and KBv200 cells vi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dependent mitochondrial pathway and death receptor pathway. Cancer Biol Ther. 2007, 6(9): 1413-21.
  • 戴丽军
  • 戴丽军,女,汉族,1969年3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药理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动物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1994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工作。  2004年荣获“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称号。  主要从事实验动物教学科研、动物设施建设、动物实验管理、动物模型制作及动物品系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共主持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科研立项情况:  1、清洁级大小鼠保种和种子库建立的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卫生厅项目,项目编号:A1999220,已结题。  2、沙鼠自发性癫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广东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C60102,已结题。  3、转基因小鼠繁育平台建设及Fmr1基因敲除小鼠特性的研究,广东省科技厅科研条件建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B60302004,已结题。  4、长爪沙鼠Willis动脉环缺陷品系的培育及脑缺血模型的应用研究,广东省科技厅科研条件建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060300018。
  • 刘英华
  • 刘英华,女,1979年9月出生,籍贯山东,中国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广州医学院药理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校第六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1998年至2003年,于济宁医学院攻读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2003年7月获医学学士学位。  2003年至 2008年,于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病理生理学专业,师从王建枝教授(长江学者,国家名师),于 2008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08年 7月至今,于广州医学院药理系历任讲师、副教授(2011年11月起)。  2009年至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育苗工程)、广州市教育局项目各1项。目前已发表科研论文 17篇,其中 SCI收录 9篇。  主要研究方向:心脑血管药理学。  附:发表文章如下:  1. Wei W *, Liu YH *, Zhang CE, Wang Q, Wei Z, Mousseau DD, Wang JZ, Tian Q, Liu GP.Folate/vitamin-B12 prevents chronic hyperhomocysteinemia-induc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nd memory deficits in aged rats. J Alzheimers Dis. 2011, 27(3): 639-650. (*共同第1作者; SCI, IF: 5.025)  2. Liu YH, Wei W, Yin J, Liu GP, Wang Q, Cao FY, Wang JZ. Proteasome inhibition increases tau accumulation independent of phosphorylation. Neurobiol Aging. 2009, 30(12): 1949-1961. (SCI, IF: 5.959)  3. Yin J*, Liu YH*, Xu YF, Zhang YJ, Chen JG, Shu BH, Wang JZ. Melatonin arrests peroxynitrite-induced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and the overactivation of protein kinases in rat brain. J Pineal Res. 2006, 41(2): 124-129. (*共同第1作者; SCI, IF: 5.025)  4. Zhang YJ, Xu YF, Liu YH, Yin J, Li HL, Wang Q, Wang JZ. Peroxynitrite induces Alzheimer-like tau modifications and accumulation in rat brain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s. FASEB J. 2006, 20(9): 1431-1442. (SCI, IF: 7.064)  5. Zhang CE, Wei W, Liu YH, Peng JH, Tian Q, Liu GP, Zhang Y, Wang JZ. Hyperhomocysteinemia increases β-amyloid by enhancing expression of γ-secretase and phosphoryla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in rat brain. Am J Pathol. 2009, 174(4): 1481-1491. (SCI, IF: 5.917)  6. Zhang YJ, Xu YF, Liu YH, Yin J, Wang JZ. Nitric oxide induces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via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 activation. FEBS Lett. 2005, 579(27): 6230-6236.(SCI, IF: 3.415)  7. Hong XP *, Peng CX*, Wei W, Tian Q, Liu YH, Yao XQ, Zhang Y, Cao FY, Wang Q, Wang JZ. Essential role of tau phosphorylation in 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Hippocampus. 2010, 20(12): 1339-1349.(*共同第1作者; SCI, IF: 5.745)  8. Hong XP, Peng CX, Wei W, Tian Q, Liu YH, Cao FY, Wang Q, Wang JZ. Relationship of adult neurogenesis with tau phosphorylation and GSK-3β activity in subventricular zone. Neurochem Res. 2011, 36(2): 288-296. (SCI, IF: 2.722)  9. Zhang YJ*, Xu YF*, Liu XH, Li D, Yin J, Liu YH, Chen XQ and Wang JZ. Carboxyl terminus of heat-shock cognate 70-interacting protein degrades tau regardless its phosphorylation status without affecting the spatial memory of the rats. J Neural Transm. 2008, 115(3): 483-491.(SCI, IF: 2.938)  10. 刘英华,罗健东。铁螯合剂对乳胞素引起的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广东医学》,2011,32(4):25-27。  11. 刘英华,罗健东。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的泛素化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386-389。  12. 李素娟,吴伟平,李杰锋,张贵平,魏毅,宜全,罗健东,刘英华*。黄芪多糖对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大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 364-366。(* 通讯作者)  13. 刘英华,尹君,王建枝。腹腔注射脂多糖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11):2086-2089。  14. 刘英华,尹君,王丹玲,王建枝。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生命的化学》,2005,25(1):10-12。  15. 刘英华,王建枝。tau蛋白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生命的化学》,2006,26(2):108-110。  16. 尹君,刘英华,王建枝。脂多糖侧脑室注射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4):426-428。  17. 吴建慧,张维文,张贵平,刘英华,宜全,罗健东。辛伐他汀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肌肥厚的影响。《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 4:21-23。
  • 王心旺
  • 王心旺,男,博士,教授。1958年3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现为广州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导师,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卫生统计学课程负责人,《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负担测量与人群健康效应研究、医疗保险精算方案,先后主持多项省市医学科研课题,现今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COPD经济负担测量及对人群健康总体效应的量化研究”以及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广州市居民主要死因疾病医疗保险精算方案研究”。  近年来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卫生统计》和《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医学杂志发表论文 20多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出版《卫生事业管理》和《科研设计》,参编《医疗保险学》、《中国卫生统计方法研究进展》等教材与专著。
  • 吕嘉春
  • 吕嘉春,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重点培养人才、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专业委员、广东省流行病学会常委、广东省热带病学会理事、广州抗癌协会理事、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兼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生物工程杂志》、《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广州医学院学报》编委,《Carcinogene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Disease Markers》、《DNA and Cell Biology》等杂志审稿人。现任广州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兼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历任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基础学院副院长、兼任广州化学致癌研究所所长、预防医学系主任等;2004年晋升教授,2005年至2007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留学,2006年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起招收呼吸疾病流行病学方向的博士后。  吕教授在肺癌与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易感基因、DNA损伤与修复,及生物统计学方法等领域有独特的创新;还拓展研究其他癌症的分子易感机制。阶段性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 Am J Hum Genet.., Human Mutation, Carcinogenesis, C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Lancet, BM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Eur Respir J.等国际著名刊物。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40余篇、中文论文100余篇,独立出版《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专著一部,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吕教授领导的分子流行病学团队,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在站博士后2人,在读的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7人。研究方向可持续发展,长期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苏州大学等广泛合作,学术氛围活跃,研究经费充足,青年骨干成长迅速,欢迎有志青年加入。  E-mail: jcLu@gzhmc.edu.cn.  一、 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1. WWOX基因拷贝数和单核苷酸遗传变异影响人群肺癌发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1)  2. NBS1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与人群肺癌易感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2011)  3. Pin1基因启动子的遗传变异与肺癌环境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9)  4. 芳香烃受体(AhR)在介导二恶英致癌机制中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4)  5. DNA损伤的识别分子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5)  6. MAPKAPK2基因启动子的拷贝数和单核苷酸遗传变异与人群肺癌易感性,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2010-2012)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系列研究,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项目(团队骨干)(2010-2012)  8. COPD肺损伤机制与靶分子药物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核心成员)(2010-2013)  9. COPD与肺癌共同的发病机制研究,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项目(2011-2012)  10. NBS1基因功能性遗传变异与广东人群肺癌易感性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8-2010)  11. Pin1基因的遗传变异与广东人群的肺癌易感性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  12. DNA修复基因表达缺陷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恶性肿瘤的人群筛检,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4)  13. 空气环境质量与SARS 病毒行为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3-2007)co-PI  14. 大气气溶胶组成与SARS 病毒行为的初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7)co-PI  15. 肺癌癌前病变的化学干预,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4)co-PI  16. 广州社区人群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社区干预与综合防治研究,广州市卫生局重大项目2006-2009. co-PI  17. 肺癌癌前病变的分子诊断与化学预防,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项目(2002-2004)  18. 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和表遗传与人群肺癌易感性研究,广州市教委项目(2002-2004)  19. DNA修复基因与肺癌发生和化疗耐药的关系,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项目(2001-2003)  20.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广州市软科学研究项目(1999-2002)  21. 创建有广东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研究,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项目(1998 - 2000)  22. 肺癌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系统SQOL-LC 的研制、评价与应用,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项目(1996 - 1999)  23. 肺癌生存质量研究,广州医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996-1999)  二、参加的重大课题:  1. The Burden of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BOLD). 钟南山院士主持,全球合作研究项目,2002-2007.  2. 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indoor air, dietary agents and personal susceptibility biomarkers on lung cancer of non-smoking female in China. 钟南山院士主持中美合作研究,美国CIAR(Center for Indoor Air Research)项目,1998-2002.  3. 适合中国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冉丕鑫教授主持,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2007-2010.  4. COPD的人群防治研究,冉丕鑫教授、钟南山院士主持,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1-2005.  5. 广州、深圳、珠海肺癌危险因素研究,吴中亮教授主持 广东省“九五”攻关项目、市科委和卫生厅重点科研项目1997-2000.  6. 二十一世纪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研究,陈家堃教授主持,广东省教学研究项目1999-2001.  三、成果  1、“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课程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获2001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镍化合物致癌分子机制的系列研究”2005年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3、“培养防治结合型创新医学人才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获2002年广州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专利  1. 通过MAPKAPK2基因检测肺癌易感性和判断肺癌预后的试剂盒及其用途。专利(申请)号:CN201010538875.9;公开(公告)号:CN101974637A.  2. 通过MAP2K4基因检测肺癌易感性的试剂盒及其用途,2010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CN201010538851.3;公开(公告)号:CN101974636A.  五、近年发表论文:(Google 学术搜索 2012-2-28)  1. Liu B#(刘斌), Yang L#, Huang B, Cheng M, Wang H, Li Y, Huang D, Zheng J, Li Q, Zhang X, Ji W, Zhou Y,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A functional copy number variation in MAPKAPK2 predicts risk and survival of lung cancer. Am J Hum Genet. 2012 June, Accepted. (SCI IF=11.68)  2. Zheng J, Jiang L, Zhang L, Yang L(杨磊), Deng J, Cheng M, You Y, Li N, Wu H,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Zhou Y*.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tions in the IL-23 receptor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breast, lung and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 Cancer Res. 2012 June, Accepted. (SCI IF=8.234)  3.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Yang L, Zhao H, Liu B, Li Y, Wu H, Li Q, Zeng B, Wang Y, Ji W, Zhou Y. The polymorphism and haplotypes of PIN1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opulation. Hum Mutat. 2011 Nov;32(11):1299-308. doi: 10.1002/humu.21574. Epub 2011 Sep 19. (SCI IF=5.956) 被引用次数:2  4. Yang L(杨磊), Li Y, Cheng M, Huang D, Zheng J, Liu B, Ling X, Li Q, Zhang X, Ji W, Zhou Y,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A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at microRNA-629 binding site in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 of NBS1 gene confers an increased risk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opulation. Carcinogenesis. 2012 Feb; 33(2):338-47. Epub 2011 Nov 22. (SCI IF=5.402).  5. Yang L(杨磊), Li Y, Ling X, Liu L, Liu B, Xu K, Bin X, Ji W,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A Common Genetic Variant (97906C>A) of DAB2IP/AIP1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and Early Onset of Lung Cancer in Chinese Males. PLoS One. 2011;6(10):e26944. Epub 2011 Oct 26. (SCI IF=4.411) 被引用次数:1  6. Huang B#(黄斌芳), Liu B#, Yang L#, Li Y, Cheng M, Huang D, Wang H, Zhang X, Zheng J, Li Q, Ji W, Zhou Y,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Functional genetic variants of c-Jun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smoking and drinking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Int J Cancer. 2011 Dec 20. doi: 10.1002/ijc.27407. [Epub ahead of print](SCI IF=4.926)  7. Liu B(刘斌), Chen D, Yang L, Li Y, Ling X, Liu L, Ji W, Wei Y, Wang J, Wei Q, Wang L,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A functional variant (-1304T>G) in the MKK4 promoter contributes to a decreased risk of lung cancer by increasing the promoter activity. Carcinogenesis, 2010 Aug;31(8):1405-11. Epub 2010 Jun 16. (SCI IF=5.402) 被引用次数:8  8. Huang D#(黄冬生), Qiu F#, Yang L#, Li Y, Cheng M, Wang H, Ma G, Wang Y, Hu M, Ji W, Zhou Y,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The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WWOX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populations.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2012 May, in press. (SCI IF=3.20)  9. Huang D#(黄冬生), Yang L#, Liu Y#, Zhou Y, Guo Y, Pan M, Wang Y, Tan Y, Zhong H, Hu M, Lu W, Ji W, Wang J, Ran P, Zhong N, Zhou Y,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Functional polymorphisms in NFκB1 and IκBα gene predict risk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Chinese. Eur Respir J. 2012 June, Revised. (SCI IF=5.545)  10. Yang L(杨磊), Qiu F, Lu X, Huang D, Guo Y, Zhou Y, Pan M, Tan Y, Zhong H, Wang Z, Zheng J, Lu W, Ji W, Wang J, Ran P, Zhong N, Zhou Y,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A smoking-imperative polymorphism (rs6495309) in CHRNA3 predicts risk of COPD and lung cancer in Chinese. PLoS One. 2012 June, Revised. (SCI IF=4.411)  11. Wang H(王辉), Yang L, Zou L, Huang D, Guo Y, Pan M, Tan Y, Zhong H, Ji W, Ran P, Zhong N,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lung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in Southern Chinese and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2 June, Revised. (SCI IF=4.411)  12. Jiang L#, Zhang C#, Li Y#(黎银燕,并列第一作者), Yu X, Zheng J, Zou P, Li Y, Bin X,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Zhou Y*. A non-synonymous polymorphism Thr115Met in the EpCAM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ese population.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1 March 15, 126(2):487–495. Epub 2010 Aug 4. (SCI IF=4.859) 被引用次数:11  13. Zheng J#, Liu B# (刘斌,并列第一作者), Zhang L#, Jiang L, Huang B, You Y, Jiang Q, Zhang S,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ZhouY*.The protective role of polymorphism MKK4 -1304 T>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s modulated b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status. Int J Cancer. 2012 May 1;130(9):1981-90. doi: 10.1002/ijc.26253. Epub 2011 Aug 25. (SCI IF=4.926) 被引用次数:3  14. Wei Y, Wang L, Lan P , Zhao H, Pan Z, Huang J,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Wang 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1304T>G polymorphism in the promoter of MKK4 gene and the risk of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in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Int J Cancer. 2009 May 15;125(8): 1876-1883. (SCI IF=4.734) 被引用次数:8  15. Lu M*, Lu J*(吕嘉春corresponse), Yang X, Yang M, Tan H, Yun B, Shi 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BS1 E185Q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BMC Cancer. 2009,9:124. (SCI IF=3.087) 被引用次数:12  16. Lu J(吕嘉春), Hu Z, Wei S, Wang LE, Liu Z, El-Naggar AK, Sturgis EM, Wei Q*. A Novel Functional Variant (-842G>C) in the PIN1 Promoter Contributes to Decreased Risk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by Diminishing the Promoter Activity. Carcinogenesis. 2009 Oct;30(10):1717-21. Epub 2009 Jul 22. (SCI IF=5.406) 被引用次数:13  17. Lu J(吕嘉春), Wei Q, Bondy ML, Li D, Brewster A, Shete S, Yu TK, Sahin A, Meric-Bernstam F, Hunt KK, Singletary SE, Ross MI, Wang LE*. Genetic variants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H2AX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non-Hispanic white women aged £ 55 year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8 Jul;110(2):357-66. Epub 2007 Sep 13. (SCI IF=5.684) 被引用次数:10  18. Lu J(吕嘉春), Wang LE, Xiong P, Sturgis E M, Spitz M R, Wei Q*. 172G>T variant in the 5¢ untranslated region of DNA repair gene RAD51 reduces risk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nd interacts with a P53 codon 72 variant. Carcinogenesis. 2007 May;28(5):988-994. (SCI IF=5.406) 被引用次数:16  19. Lu J(吕嘉春), Wei Q, Bondy ML, Li D, Brewster A, Shete S, Yu TK, Sahin A, Meric-Bernstam F, Hunt KK, Singletary SE, Ross MI, Wang LE*.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the NBS1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non-Hispanic white women <= 55 years. Carcinogenesis. 2006, May 19 19;27(11)2209-2216. (SCI IF=5.366) 被引用次数:29  20. Lu J(吕嘉春), Wei Q, Bondy ML, Yu TK, Li D, Brewster A, Shete S, Sahin A, Meric-Bernstam F, Wang LE*. Promoter polymorphism (-786t>C) in 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non-Hispanic white women age younger than 55 years. Cancer. 2006, Nov 1; 24;107(9):2245-2253. (SCI IF=4.80) 被引用次数:22  21. Han CH, Lu J(吕嘉春,并列第一作者), Wei Q, Bondy ML, Brewster AM, Yu TK, Buchholz TA, Arun BK, Wang LE*. The functional promoter polymorphism (-842G>C) in the PIN1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non-Hispanic white women 55 years and young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122(1):243-249. Epub 2009 Dec 24. (SCI IF=5.684) 被引用次数:6  22. Zhong N(钟南山), Wang C, Yao W, Chen P, Kang J, Huang S, Chen B, Wang C, Ni D, Zhou Y, Liu S, Wang X, Wang D, Lu J(吕嘉春,并列第一作者), Zheng J, Ran P*.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Oct 15;176(8):753-60. Epub 2007 Jun 15. Erratum i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Dec 1;176(11):1169. (SCI IF=9.091) 被引用次数:220  23. Zhou Y, Wang C, Yao W, Chen P, Kang J, Huang S, Chen B, Wang C, Ni D, Wang X, Wang D, Liu S, Lu J(吕嘉春,并列第一作者), Zheng J, Zhong N, Ran P*. COPD in Chinese nonsmokers. Eur Respir J. 2009; 33(3): 1-10. (SCI IF=5.545) 被引用次数:25  24. Lu M, Yao W, Zhong N, Zhou Y, Wang C, Chen P, Kang J, Huang S, Chen B, Wang C, Ni D, Wang X,Wang D, Liu S, Lu J(吕嘉春,并列第一作者), Shen N, Ran P*. Asymptomatic patien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Chin Med J (Engl). 2010 Jun;123(12):1494-9. 被引用次数:2  25. Li C, Lu J(吕嘉春), Liu Z, Wang LE, Zhao H, El-Naggar AK, Sturgis EM, Wei Q*. The 6-nucleotide deletion variant in the CASP8 promoter region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Cancer Prev Res (Phila Pa). 2010 Feb;3(2):246-53. (SCI IF=5.983) 被引用次数:5  26. Wei Y, Lu J(吕嘉春) , Wang L, Lan P , Zhao H, Pan Z, Huang J, Wang J*. Risk factors for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May 28;15(20):2526-30. (SCI IF=2.081) 被引用次数:11  27. Wang L, Lu J(吕嘉春),An J, Shi Q, Spitz MR, Wei Q*. Polymorphisms of cytosolic 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and risk of lung cancer: a case–control analysis. Lung Cancer. 2007 Aug;57(2):143-51. Epub 2007 Apr 8. (SCI IF=3.55) 被引用次数:13  28. Liu S, Zhou Y, Wang X, Wang D, Lu J(吕嘉春, Zheng J, Zhong N, Ran P*. Biomass Fuels Are The Probable Risk Factor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Rural South China. Thorax. 2007 Oct;62(10):889-97. Epub 2007 May 4. (SCI IF=6.064) 被引用次数:97  29. Li J, Lu Y, Huang K, Wang C, Lu J(吕嘉春), Zhang C, Zhong N(钟南山)*. Chinese response to allergy and asthma in Olympic athletes. Allergy. 2008 Aug; 63(8):962-8. Review. (SCI IF=6.204) 被引用次数:7  30. Ho T, Li G, Lu J(吕嘉春), Zhao C, Wei Q, Sturgis EM*. 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 (XRCC1)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salivary gland carcinomas. Cancer. 2007 Jul 15;110(2):318-25. (SCI IF=4.80) 被引用次数:5  31. Ho T, Li G, Lu J(吕嘉春), Zhao C, Wei Q, Sturgis EM*. Association of XRCC1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a case-control analysis. Thyroid. 2009 Feb;19(2):129-35. (SCI IF=3.00) 被引用次数:15  32. Li C, Hu Z, Lu J(吕嘉春), Liu Z, Wang LE, El-Naggar AK, Sturgis EM, Spitz MR, Wei Q*.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DNA base-excision repair genes ADPRT, XRCC1, and APE1 and the risk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Cancer. 2007 Aug 15; 110(4):867-75. (SCI IF=4.80) 被引用次数:25  33. Ji WD*, Chen JK, Lu J(吕嘉春), Wu ZL, Yi F, Feng SM. Alterations of FHIT gene and P16 gene in nickel 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Biomed Environ Sci. 2006; Aug; 19(4):277-84. (SCI IF=1.10) 被引用次数:3  34. Li B*, Liu HY, Dai LJ, Lu J(吕嘉春), Yang ZM, Huang L. The early embryo loss caused by 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 may be relat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his compound in the uterus. Reprod. Toxicol. 2006; Apr; 21(3):301-306. (SCI IF=2.262) 被引用次数:17  35. Ji W, Yang L, Yu L, Yuan J, Hu D, Zhang W, Yang J, Pang Y, Li W, Lu J(吕嘉春), Fu J, Chen J, Lin Z, Chen W, Zhuang Z*. Epigenetic silencing of 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 in NiS-transformed cells. Carcinogenesis. 2008 Jun;29(6):1267-75. Epub 2008 Jan 19. (SCI IF=5.366) 被引用次数:15  36. Lin GF, Meng H, Du H, Lu HC, Zhou YS, Chen JG, Golka K, Lu J(吕嘉春), Shen JH*. Factors impacting on the excess arseniasis prevalence due to indoor combustion of high arsenic coal in a hyper-endemic village.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 2010 Apr;83(4):433-40. Epub 2009 Dec 5. (SCI IF=1.938) 被引用次数:4  37. Lu M, Yao W, Zhong N, Zhou Y, Wang C, Chen P, Kang J, Huang S, Chen B, Wang C, Ni D, Wang X, Wang D, Liu S, Lu J(吕嘉春), Shen N, Ran P*.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e absence of chronic bronchitis in China. Respirology. 2010 Oct;15(7):1072-8. Epub 2010 Aug 16. (SCI IF=1.849) 被引用次数:5  38. Wang X*, Penalva L, Yuan H, Linnoila R, Lu J(吕嘉春), Okano H and Glazer R*. Musashi1 Regulates Breast Tumor Initia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of Poor Survival. Molecular Cancer. 2010, 9:221 (21 August 2010) (SCI IF=4.12) 被引用次数:9  39. Zheng J, Yu X, Jiang L, Xiao M, Bai B, Han X, Li Y, Liu H, Lu J(吕嘉春), Zhou Y*.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49G>A polymorphism and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BMC Cancer. 2010 Oct 4;10:522. (SCI IF=3.153) 被引用次数:7  40. Chen D, Song S, Lu J(吕嘉春), Luo Y, Yang Z, Huang Q, Fu X, Fan X, Wei Y, Wang J, Wang L*. Functional variants of -1318T > G and -673C > T in c-Jun promoter regio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by elevating promoter activity. Carcinogenesis. 2011 Jul;32(7):1043-9. Epub 2011 Mar 10. (SCI IF=5.402) 被引用次数:1  41. Song S, Chen D, Lu J(吕嘉春), Liao J, Luo Y, Yang Z, Fu X, Fan X, Wei Y, Yang L, Wang L, Wang J*. NFκB1 and NFκBIA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PLoS One. 2011;6(6):e21726. Epub 2011 Jun 30. (SCI IF=4.411) 被引用次数:1  42. Zheng J, Zhang C, Jiang L, You Y, Liu Y, Lu J(吕嘉春), Zhou Y*. Functional NBS1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and advanced disease statu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ol Carcinog. 2011 Sep;50(9):689-96. doi: 10.1002/mc.20803. Epub 2011 Jun 7. (SCI IF=3.265) 被引用次数:3  43. Diao D, Wang L, Zhang JX, Chen D, Liu H, Wei Y, Lu J(吕嘉春), Peng J, Wang J*. Mitogen/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Kinase-5 Promoter Region Polymorphisms Affect the Risk of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 in a Southern Chinese Population. DNA Cell Biol. 2012 Mar;31(3): 341-8. Epub 2011 Aug 23. (SCI IF=2.159)  44. Wang F, Yu B, Yang W, Liu J, Lu J(吕嘉春), Xia X*.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sembling histo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in ovaries from prenatal androgenized female rats. J Ovarian Res. 2012 May 18;5(1):15. [Epub ahead of print] (SCI IF=2.10)  45. Lamprecht B, et al. BOL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Jiachun Lu吕嘉春as one of collaborators). COPD in never smokers: results from the population-based burden of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study. Chest. 2011 Apr;139(4):752-63. Epub 2010 Sep 30. (SCI IF=6.36) 被引用次数:18  46. Buist AS, et al. BOL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Jiachun Lu吕嘉春as one of collaborators).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COPD (the BOLD Study): a 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study. Lancet. 2007 Sep 1;370(9589):741-50. (SCI IF=28.638) 被引用次数:510  47. Zhou Y, Hu G, Wang D, Wang S, Wang Y, Liu Z, Hu J, Shi Z, Peng G, Liu S, Lu J(吕嘉春), Zheng J, Wang J, Zhong N, Ran P*. Community-Based Integrated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Guangdong, China, a Randomization Control Trial. BMJ. 2010 Dec 1;341:c6387. doi: 10.1136/bmj.c6387. (SCI IF=13.66) 被引用次数:3  48. Hu Z, Wu C, Shi Y, Guo H, Zhao X, Yin Z, Yang L(杨磊), Dai J, Hu L, Tan W, Li Z, Deng Q, Wang J, Wu W, Jin G, Jiang Y, Yu D, Zhou G, Chen H, Guan P, Chen Y, Shu Y, Xu L, Liu X, Liu L, Xu P, Han B, Bai C, Zhao Y, Zhang H, Yan Y, Ma H, Chen J, Chu M, Lu F, Zhang Z, Chen F, Wang X, Jin L, Lu J(吕嘉春), Zhou B, Lu D, Wu T, Lin D, Shen H*. 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two new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loci at 13q12.12 and 22q12.2 in Han Chinese. Nat Genet. 2011 Jul 3;43(8):792-6. doi: 10.1038/ng.875. (SCI IF=36.377)  49. Lu J(吕嘉春), Wei Q, Bondy ML, et al. Genetic variants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H2AX are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s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non-Hispanic white women aged £ 55 years. Cancer Epi. Biomar. Prev. 2007; Feb; 16(2):361. (SCI IF=4.46) (Abstract for 31st Annual Meeting •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Houston, Texas • March 2–4, 2007)  50. Wang X, Lu J(吕嘉春) , Luiz O. F. Penalva, Hideyuki Okano and Robert I. Glazer. Musashi 1 Regulates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Self-Renewal and Is a Predictor of Human Breast Cancer Survival. Proc American Assoc Cancer Res, 2009, vol 50: 09-AB-3633-AACR. (Abstract)  51. Lu J (吕嘉春), Wei Q, et al.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NBS1 and risk of sporadic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Proc American Assoc Cancer Res, 2006, vol 47: 2040. (Abstract)  52. Liu Z, Lu J (吕嘉春), et al.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s of the DNA repair gene XPC and risk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case-contol study. Proc American Assoc Cancer Res, 2006, vol 47: 6634. (Abstract)  53. 刘琳,杨磊,赵建伟,黎银燕,曾波航,张鑫,Xiaoyang Wang, 吕嘉春(通讯作者). Musashi-1基因启动子区域-2297 T>C多态与人群食管癌的易感性,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4):5-93.  54. 黄斌芳,吕嘉春,丘福满,刘 斌*. MKK4基因启动子遗传变异与中国南方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肿瘤,2011,31(12)1082-6.  55. 凌晓璇,黎银燕,杨磊,纪卫东,宾晓农, 吕嘉春(通讯作者). microRNA 499-3p种子序列的遗传变异可增加人群肺癌发病的危险性,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9.  56. 谢莉萍,杨磊,刘琳,杨翠华, 吕嘉春(通讯作者). RAD51基因135G/C多态与人群发生肺癌的易感性研究,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5):488-491.  57. 杨磊,吕潇潇,凌晓璇,宋建陵,纪卫东,吕嘉春(通讯作者).尼古丁受体基因变异与被动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关联性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3):972-975,990.  58. 肖和龙, 吕嘉春(通讯作者)等. 二噁英致大鼠肺癌与芳香烃受体介导关系的研究, 毒理学杂志,2006,20(6):357-360.  59. 刘小琦, 宾晓农, 曾波航, 周亦武, 王云南, 陈家堃, 吕嘉春(通讯作者). E2F-1基因和Rb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33(6):52-55.  60. 肖和龙,吕嘉春(通讯作者),宾晓农,张鑫,曾波航,周亦武.人肺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表达及意义. 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32(4):10-13.  61. 王云南,赵红军,黎银燕, 吕嘉春. 肺癌和肺癌前病变组织中维甲酸受体的表达,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2):2466-2467,2470.  62. 黎银燕,曾婉明,Chen Hong,曾波航,王云南,宾晓农,纪卫东,吕嘉春(通讯作者).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蛋白检测,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95-797.  63. 黎银燕,王云南, Chen Hong, 曾婉明,纪卫东,宾晓农,吕嘉春(通讯作者). 肺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多环芳烃-DNA加合物的检测,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5):5-8.  64. 黎银燕,王云南, Chen Hong, 曾婉明,纪卫东,宾晓农,吕嘉春(通讯作者). 检测端粒酶及其亚基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4):5-8.  65. 吴建军,陈家堃,吕嘉春(通讯作者). DNA氧化损伤修复相关基因hOGG1、MGMT在肺癌细胞中表达研究,中国职业医学,2007,1:4-6  66. 罗志雄,吕嘉春(通讯作者)等. hTERT基因在肺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研究,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8:1361-1364  67. 王 敏,吕嘉春(通讯作者)等. 化学致癌物转化细胞端锚聚合酶 mRNA的表达.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1):52  68. 赖延东,李秀英,宾晓农,吕嘉春(通讯作者)等. 快速筛选芳香烃受体基因特异RNA干扰序列的初步研究, 中国职业医学,2005,6:5-7  69. 赖延东,吕嘉春(通讯作者)等.RNA干扰诱导DNA修复基因hMGMT表达沉寂的研究,癌变.畸变.突变 2006; 18(1) : 9-11  70. 张鑫,彭品贤,吕嘉春(通讯作者)等.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防治杂志, 2004,11(7): 673-676  71. 吕嘉春等.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肺癌变相关基因的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3(24):2146-2150.  72. 吕嘉春等. 445对肺癌病例对照的危险因素分析. 实用预防医学. 2003, 10(3):275-279.  73. 吕嘉春等. 镍、铬等金属与非职业暴露人群肺癌的关系.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5): 513-515.  74. 吕嘉春等.氧化-还原因子ref-1在肺癌组织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及与8-OH-dG的关系, 肿瘤,2004,24(1);35-37  75. 吕嘉春等.DNA修复基因O6 -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在人群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40-44.  76. 吕嘉春等.肺癌组织中的8-OH-dG及其与几种癌变相关基因的关系, 卫生研究,2003,32(4):304-307.  77. 吕嘉春等.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发生的关系,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7):780-782.  78. 吕嘉春等.广州地区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7):673-676.  79. 吕嘉春等.修复基因hMSH2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疾病控制杂志,2003,7(4)301-304.  80. 吕嘉春等.反式二羟环氧苯并(a)芘-DNA加合物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环境与职业医学,2003,20(4).253-256.  81. 吕嘉春等.DNA氧化损伤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广州医学院学报,2003,31(2):1-5.  六、专著与教材:  1. 《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独立专著,万人出版社,2004年7月  2. 《现代流行病学词典》高等院校配套教材副主编,(施侣元、李立明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月  3. 《流行病学词典》副主编,(施侣元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4. 《医学科研设计》副主编,(钟南山院士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5. 《流行病学进展》第九卷编委, (李竹教授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  6. 《流行病学》高等院校教材编委,(张冠群教授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7. 《生存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应用》编委,(方积乾教授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8. 《现代毒理学概论》编委,(顾祖维教授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3月  9. 《流行病学》高等院校教材编委,(陈思东教授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 王培席
  • 王培席,男,1965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华预防医学会社区慢病风险评估与控制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行为医学会常委,广东省全科医师协会常委,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卫生研究》、《护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编委。《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流行病学。1986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卫生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获博士学位。近5年来,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Medline收录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主持厅级及以上课题7项,参与厅级及以上课题5项,其中艾滋病全球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的河南省医药卫生重点科研项目“医务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受暴者职业相关心理影响的多维度分析”获200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获2008年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开封市科技攻关项目“基于职业人群疲劳维度亚健康与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的关联性研究”获200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因科研成绩突出,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1年广州医学院优秀教师。
  • 赵庆国
  • 赵庆国, 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最高学历为医学硕士。曾在同济医科大学妇幼卫生系任教11年,1996年调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要从事妇幼保健的管理工作。  所受教育:  1980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卫生系  1986年3月-1986年7月上海外国语学院学习  1988年9月-1991年7月同济医科大学就读卫生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工作情况:  1985年7月-1988年8月同济医科大学妇幼卫生专业任助教,从事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学的教学工作;1991年7月-1992年8月同济医科大学妇幼卫生系,任助教;1992年9月-1996年9月同济医科大学妇幼卫生系,任讲师,从事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学和教研工作。1996年10月调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1996年10月-1997年11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任保健部副主任,主治医师从事妇幼保健的管理,1997年12月-1998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任保健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1998年2月-2001年9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任院长办公室主任兼保健部主任副主任医师;1999年9月-2001年7月挂职锻炼,广东省丰顺县教育局副局长;2001年10月-现在广东省妇女儿童医院分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1月-现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2003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任职期间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成果  1995年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湖北省1994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三等奖(指导教师)。发表论文43篇;近期主持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研究项目4项。参与编写妇幼卫生教材3部。  目前研究方向:  围产流行病学、环境因素对孕期健康效应的影响,管理流行病学
  • 张维森
  • 张维森,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职业卫生评价检测中心主任。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21年,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及报告审核约300项,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科研经验,是广东省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专家、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审定专家库专家和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先后受聘为英国伯明翰大学(2003年起至今)、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2008年起至今)和广州医学院兼职教授(2007年起至今),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健康监护学组委员兼秘书(2000年起至今)、广东省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委员。  曾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多次到香港大学社会医学系和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也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多项大型的国内或国际合作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奖、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五项。在国内外医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多次,其中大部分论文在国内外医学专业核心期刊上以论著形式发表,获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专业委员会设置的“吴执中职业医学奖”在内的各级优秀论文奖多项。
  • 雷毅雄
  • 雷毅雄(Lei Yi-xiong),博士,教授,留美学者,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广州医学院教学名师。1985年7月于广东医药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1993年7月于湖南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专业(环境毒理方向)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与科研工作27年,现任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是广东省第一批“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高层次人才,“卫生毒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学带头人,《预防医学》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委员会常委及致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与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多本国内外杂志编委和同行评议人。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化学致癌;主要从事外来化合物毒作用分子生物标志物、致癌金属应答癌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毒作用基因组表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省市级教学研究课题5项、参与国家863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等5项;获得主要研究成果奖励15项,其中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源一等奖3项,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署科学提名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广州市研究成果特奖及一、二、三等奖共8项;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00多篇,其中国际SCI和ISTP收录论文32篇;主编和参编相关教材和专著10部。 (2012-12更新)  联系信息: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邮编510182  Tel/Fax:020-81340196;e-mail: gz-leizeng@163.com;Cell: 13535035420
  • 江朝强
  • 江朝强从事职业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实践及研究42年,现任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附属第十二医院教授及研究生导师,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英国伯明翰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卫生部职业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职业卫生专家委员会顾问兼委员、职业病诊断专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和《环境与职业医学》编委,《中国工业医学杂志》常务编委;是广东省“九五期间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先后主要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卫生厅、广州市科技局等研究项目共6项,主要参与制订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4项,多次主持救治化学中毒事件,其中2002年组织救治9名毒蘑菇极重度中毒及2004年“5.11”假酒群体中毒事件创我国死亡率最低而受国内外关注;从94年至今连续6个周期被评为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6次记三等功,1998年获广州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2000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职业卫生先进工作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200篇,60多篇被SCI收录;主编、副主编6部著作,带教博士研究生已毕业3名,在读2名,硕士研究生2名,多项研究获省市科技奖,其中一项获2008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2011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8年获首届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
  • 陈骁熠
  • 陈骁熠,女,广州医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营养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食品科技硕士,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公共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广东省优生优育营养专委会委员。从事“营养与健康”及“食品与营养”教学科研工作二十余年,研究领域包括功能因子、营养毒理、功能食品研制等。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承担了国家及省市科技项目等8项,其中主要参加者(排名前三)承担国家级3项,主持省级2项,市级1项。校级2项,其中广州医学院教育课题1项,广州医学院科学研究项目1项。广州医学院课外科技课题重点资助项目2项,指导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SCI-E收录,独撰专著1部,作为副主编参编教材1部。
  • 蒋义国
  • 蒋义国教授,男,1966年3月出生,博导及博士后导师。1987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南昌大学医学院任教3年,1993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至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与化学致癌研究所工作至今。其中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留学美国,在美国作博士后研究。现任广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化学致癌研究所所长,先后负责组建和申报获批了广州市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2006--)和广东省环境致癌医学重点实验室(2012--),任实验室主任。被聘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组长,领导化学致癌研究方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二审专家)(2012--),广州医学院唯一的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国家级重点培养人才(2012--)(培养导师为钟南山院士),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11--),被广州市委市政府认定为高层次人才(2011--)。是广东省卫生毒理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水产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抗癌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及中国毒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Carcinogene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Toxicological Sciences等多家国际著名杂志及国内多种权威期刊审稿人或编委。国家和省市各级科研项目、人才计划评审专家,国家和省市多种科研成果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环境化学致癌、分子毒理、肿瘤分子病因及早期诊断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参加了国家973项目(骨干)、美国国家卫生科学院(NIH)基金等课题多项,与美国有长期科研合作关系。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杂志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80余篇。近年由于化学致癌研究的突出成绩,被多次邀请在境外国际毒理学学术会议发言及赴国外大学讲学。以第一完成人负责完成的肺癌化学病因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相关成果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8)、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07)、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007)。作为副主编或编委编写出版了全国规划教材《毒理学基础》、《分子毒理学基础》以及《现代环境卫生学》、《医学科研设计》等专著6部。承担了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预防医学、毒理学、环境卫生学、科研设计及分子生物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并进行专业课的全英文授课。  已毕业和正在培养的博士后1名、博士生9名及硕士生20名。人才培养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近年培养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均在国际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SCI论文,其中多篇在国际毒理学领域最高杂志和肿瘤学领域权威杂志上发表。近四年研究生连续获得广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殊荣。现每年招收多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生,鼓励和欢迎各相关专业有上进心的学生申请和报考。  联系email:jiangyiguo@yahoo.com  近 年 学 术 成 就  一、2008年以来在研和新获科研项目(仅列第一负责人)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3,1-2016,12 批准号21277036):长链非编码RNA--环境化学致癌新生物标志物及其功能探索,80万,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2,1-2015,12 批准号81172633):lincRNA在苯并(a)芘诱发肺癌变中的作用,70万,负责人。  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课题 (2012,1-2014,12 课题编号20114423110002):循环miRNA作为环境致癌标志物的实验和人群研究,12万,负责人。  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1-2016,8 项目编号2012CB525004):环境铅暴露致儿童脑发育损伤的机制研究,项目骨干,负责经费60万。  5. 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专项资金科研项目(2012,1-2016,12),100万,负责人。  6.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2010,1-2013,12 序号 2010-03):人支气管细胞恶性转化中microRNA的调控作用,80万,负责人。  7. 广州高校羊城学者学术带头人科研项目(2010,10-2012,12 项目编号10A003D):循环miRNA作为环境致癌标志物的实验和人群研究,30万,负责人。  8.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2010,10-2012,12 文件号2010-79号): 环境化学物致肺癌过程中血液miRNA标志物的动态研究,25万,负责人。  9.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10-2012,9 项目编号2010Y1-C441):环境致癌物诱发肺癌的血液microRNA标志物探索,4万,负责人。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0,1-2012,12 批准号30972443):血液小分子RNA作为环境致癌物诱发肺癌早期新标志物的探索,35万,负责人。  1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10-2012,9 项目顺序号9251018201000004):环境致癌物诱发肺癌的新分子标志物——血液microRNA研究,20万,负责人。  12. 广州市教育局科技项目(2009,1-2010,12 项目编号08A093):苯并(a)芘体内代谢物致癌相关的特征性miRNA功能研究,8万,负责人。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8,1-2010,12 批准号30771780):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苯并(a)芘诱导细胞恶变中的作用,33万,负责人。  14. 广东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007,9-2010,8项目编号 06Z021):环境致癌物诱导支气管细胞癌变的新分子标志物——microRNA的研究,10万,负责人。  1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1-2009,12 课题序号07117550): 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肺细胞癌变中作用及早期诊断意义,5万,负责人。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1-2008,12 批准号30571546):RNA干扰技术研究环境污染物苯并(a)芘致癌主导基因,28万,负责人。  17.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6,7-2008,12 批准号2006Z3-E0483):广州城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和干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8万,负责人。  18. 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2007-2008 批准号2007-24):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主导基因的研究,2.5万,负责人。  二、2008年以来SCI论文  1. Jianjun Wu, Ti Yang, Xun Li, Qiaoyuan Yang, Rong Liu, Jinkun Huang, Yuanqi Li, Chengfeng Yang, Yiguo Jiang(通讯作者). Alteration of serum miR-206 and miR-133b is associated with lung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4-(methylnitrosamino)-1-(3-pyridyl)-1-butanone. 2012;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12(accepted) (SCI IF: 4.447)  2. Qiaoyuan Yang, Zhigang Jie, Sheng Ye, Zhengrong Li, Zhiyuan Han, Jianjun Wu, Chengfeng Yang, Yiguo Jiang(通讯作者). Genetic variations in miR-27a gene decrease mature miR-27a level and reduce gastric cancer susceptibility. Oncogene. Epub 2012 Dec 17. (SCI IF: 6.373)  3. Zhiyuan Han, Qiaoyuan Yang, Bingbing Liu, Jianjun Wu, Yuanqi Li,Chengfeng Yang, Yiguo Jiang(通讯作者). MicroRNA-622 functions as a tumor suppressor by targeting K-Ras and enhancing the anticarcinogenic effect of resveratrol. Carcinogenesis. 2012;33(1):131 -139. (SCI IF: 5.702)  4. Zhishan Wang, Junling Yang, Theresa Fisher, Hua Xiao, Yiguo Jiang, Chengfeng Yang. Akt activ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enhanced migratory and invasive behavior of arsenic-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2012;120(1):92-97.(SCI IF: 7.036)  5. Yong Zhao, Zhishan Wang, Yiguo Jiang, Chengfeng Yang. Inactivation of Rac1 reduces Trastuzumab resistance in PTEN deficient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 overexpressing human breast cancer SKBR3 cells. Cancer Letters. 2011;313:54-63.(SCI IF: 4.238)  6. Yao Zhao, Huanying Liu, Yuanqi Li, Jianjun Wu, Anne R. Greenlee, Chengfeng Yang, Yiguo Jiang(通讯作者). The role of miR-506 in transformed 16HBE cells induced by anti- benzo[a]pyrene-trans-7,8-dihydrodiol-9,10-epoxide.Toxicology Letters, 2011;205(3): 320-326. (SCI IF: 3.230)  7. Qiaoyuan Yang, Zhigang Jie, Hong Cao, Anne R. Greenlee, Chengfeng Yang, Fei Zou,Yiguo Jiang(通讯作者). Low-level expression of let-7a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involvement in tumorigenesis by targeting RAB40C. Carcinogenesis. 2011; 32(5):713-722. (SCI IF: 5.702)  8. Yiguo Jiang (通讯作者),Yan Wu(co-first), Anne R. Greenlee, Jianjun Wu, Zhiyuan Han, Xun Li,Yao Zhao. miR-106a-mediate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 induced by anti- benzo[a]pyrene-trans-7,8-diol-9,10-epoxide.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011;119(1): 50-60.(SCI IF: 4.652)  9. Linhua Liu, Yiguo Jiang (通讯作者), Hongyu Zhang, Anne R. Greenlee, Rian Yu, Qiaoyuan Yang. MiR-22 functions as a micro-oncogene in 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anti-benzo[a]pyrene-7,8-diol-9,10-epoxide. Toxicology in Vitro. 2010;24(4):1168-1175. (SCI IF: 2.775)  10. Huihan Duan, Yiguo Jiang (通讯作者), Hongyu Zhang, Yan Wu. MiR-320 and miR-494 affect cell cycles of primary murin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exposed to benzo(a)pyrene. Toxicology in Vitro. 2010;24(3):928-935. (SCI IF: 2.775)  11. Linhua Liu, Yiguo Jiang (通讯作者), Hongyu Zhang,Anne R.Greenlee, Zhiyuan Han. Overexpressed miR-494 down-regulates PTEN gene expression in cells transformed by anti-benzo(a)pyrene-trans-7,8- dihydrodiol-9,10-epoxide.Life Sciences. 2010;86(5-6): 192-198. (SCI IF: 2.527)  12. Yuelan Shen, Yiguo Jiang(通讯作者), Anne R.Greenlee, Lanlan Zhou and Linhua Liu.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miR-10a target in anti-benzo[a]pyrene-7,8-diol-9,10- epoxide-transformed human 16HBE cells.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 22(1):14-21 (SCI IF: 1.345)  13. Yiguo Jiang(通讯作者), Juan Fu, Anne R. Greenlee, Yuelan Shen, Huihan Duan and Xuemin Chen. Effects of silencing of HER2/neu gene in anti-BPDE-transformed cells. Toxicology in Vitro.2009;23(1):53-59. (SCI IF: 2.775)  14. Lanlan Zhou, Yiguo Jiang(通讯作者),Aijun Tan, Anne R Greenlee, Yuelan Shen, Linhua Liu and Qiaoyuan Yang. Silencing of N-Ras gene expression using shRNA decreases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and tumor growth in transformed cells induced by anti-BPDE. Toxicological Sciences.2008;105(2):286-294. (SCI IF: 4.652)  三、2008年以来科研成果与获奖论文(仅列第一完成人及通信作者)  1. 2008年广东省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肺癌化学病因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第一完成人。(本项目还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  2. 第三届(2012)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奖,Low-level expression of let-7a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involvement in tumorigenesis by targeting RAB40C.论文通讯作者。  3. 2012年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miR-506和miR-542-3p在恶变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功能,研究生论文导师。  4. 2011年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miR-106a和miR-17-5p在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细胞恶变中的作用,研究生论文导师。  5. 2010年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恶变细胞中miR-494和miR-22对PTEN基因调控及其功能研究,研究生论文导师。  6. 2009年(首届)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RNA干扰技术研究N-Ras基因表达改变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中的作用,研究生论文导师。
  • 周洪建
  • 周洪建,男,1963年9 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现为广州医学院信息管理系系主任,信息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在医学人工智能、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和分析及医疗仪器开发和研制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近年先后承担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8项,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专著3部、参编出版教材专著1部;公开技术发明专利3项、已获专利权2项; 2009年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
  • 肖德生
  • 肖德生,男,广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主任,教授,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广州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内科学:基础营养,临床营养),江苏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学博士生导师。  肖德生教授1986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现改名南通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1年~1994年在苏州医学院(现改名苏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  肖德生教授在江苏大学工作期间,任江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2009年广州医学院特殊人才引进,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著70余篇,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碧澄宾馆A栋十三楼) 广州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8%u0031%u0033%u0034%u0030%u0035%u0034%u0032
  • 邮编:
    510182
相关推荐
川北医学院师资好不好,川北医学院师资怎么样 石河子大学师资好不好,石河子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安美术学院师资好不好,西安美术学院师资怎么样 西南财经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财经大学师资怎么样 云南师范大学师资好不好,云南师范大学师资怎么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好不好,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