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

广州大学

[切换城市]
广州站> 广州教育>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信息

广州大学

英文名:Guangzhou University 简称:“广大”,“GZU” 所在地:广州 院校代码:11078 类型:综合类

国培计划卓越计划千人计划
  • 广州大学师资怎么样, 广州大学师资好不好

截至2016年5月,广州大学有在编教职工2401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52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1022人,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665人,教学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43.3岁。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珠江学者”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 专职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郭柏灵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 香江学者计划:孔令军

  • 罗维明
  • 罗维明:1957年10月29日生,江西省吉安市人。1964年9月进入文山三小读书,1971年1月毕业。1971年2月进入吉安五中读书,1973年7月毕业。1973年11月26日插队于江西省泰和县冠朝公社下坑大队,1976年1月返城于吉安市广播站工作。1979年10月至1982年7月在吉安师专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在吉安市十一中、五中教书达八年之久。1990年9月考取杭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水渭松先生,攻读先秦文学,1993年7月获硕士学位。1993年9月考取杭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蒋礼鸿、黄金贵先生,攻读汉语史。1996年7月获博士学位。同年南下,来到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执教。2000年至今,在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担任教学工作,现职称为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导师。教学之余,致力于科研工作。1992年至今,先后在《江西社会科学》、《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明清小说研究》、《古汉语研究》、《唐研究》、《学术研究》、《语文建设》、《广州大学学报》、《江淮论坛》、《辞书研究》、《语言科学》、《中国语文通讯》、《咬文嚼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古汉语词汇和语言规范研究。
  • 许光烈
  • 许光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带头人。教授,博士,现任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市规划项目多项,编写参编字典词典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 郭华清
  • 郭华清:中国近现代史方向带头人。教授,博士,中国现代史料学会理事,“广东省优秀两课教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世界宗教研究》、《史学月刊》、《民国档案》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宽容与妥协:章士钊的调和论研究》、《宗教与近代广东社会》、《人的现代化:广州百年教育兴衰叙录》等学术专著,参编著作4部。参与和主持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10余项。
  • 刘晓明
  • 刘晓明:教授、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戏剧影视学负责人,中国古典文献学、戏剧理论与戏剧艺术方向带头人,广州市重点学科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专家,享受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2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此外,在《文学遗产》、《文史》、《世界宗教研究》、《文献》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4项,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成果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广州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4项。
  • 汪磊
  • 汪磊:男,1964年生,1985、1988年在辽宁大学获学士学位、现代汉语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陈章太先生攻读社会语言学方向,2006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第二层次)、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秘书长。  学术兴趣逐渐由本体转向应用研究,2006年5月完成国内第一篇网络语言研究的博士论文。近年来,独立、合作为中国语言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撰写研究报告9篇,在《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语文建设》、《汉字文化》、《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科研规划委托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各一项。
  • 杨树增
  • 杨树增:男,内蒙集宁人,广州大学特聘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1966年参加工作,198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中央党校。长期在高校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散文、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撰有《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先秦诸子散文:诗化的哲理》、《论语导读》、《中国历史文学》(先秦两汉)、《史记艺术研究》、《史记评注》等,主编或与他人合著有《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中国文学史话》(秦汉卷)等。著述多次获国家教委、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冷东
  • 冷东: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负责人,专门史方向带头人。香港大学博士,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广州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地方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岭南文化、广东华侨史、广州十三行研究等领域教学与科研。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一项,现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及多项广州市课题,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获得2002-2003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工作者称号。
  • 王凤霞
  • 王凤霞:女,1972年12月生,籍贯山东,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  在《文艺争鸣》、《学术研究》、《戏剧》、《戏剧艺术》、《江汉论坛》、《文化遗产》、《艺术百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1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3篇。学术专著《文明戏考论》42万字,广东高教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参编教材两部:《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新编》。  主持科研项目8项: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0YJC751085)、广东省“十一五”规划项目(09J—12)、省教育厅育苗工程(wym09084)、广州市“十二五”规划项目(11B65)、市教育局科研项目(08B112)、市社科联资助项目(11B65)、广州大学项目(2项)等,参与2010年国家重大课题:《全明戏曲》编纂及明代戏曲文献研究(10&ZD105)。  曾获多种奖励:2011年获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培养对象,校级;第三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第三层。2008年江苏省《艺术百家》杂志优秀年度论文青年组一等奖;2007年广州大学优秀班主任;2002年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青团员等。
  • 曾大兴
  • 曾大兴:男,1958年生,湖北省赤壁市人。现为广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语文方向)导师。  所担任的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代文论学会理事、广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所讲授的课程主要有:1,隋唐五代文学(本科基础课);2,宋辽金文学(本科基础课);3,元代文学(本科基础课);3,唐宋词欣赏(全校选修课);4,唐诗欣赏(全校选修课);5,中国文学地理(研究生课程);6,唐宋词研究(研究生课程);7,柳永研究(研究生课程);8,中国词学史(研究生课程)  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并独立完成“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1990)“气候与文学之关系研究”(2008)等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学术月刊》、《学术研究》、《燕京学报》、《词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所出版的词学著作主要有:《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初版,2001年再版)、《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古代词曲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与刘庆华合作)、《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华书局2010年版);  所出版的文学地理学著作主要有:《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1年再版)、《英雄崇拜与美人崇拜》(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文学地理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 王丽英
  • 王丽英:中国古代史方向带头人。教授,博士,历史系主任。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罗浮山文化研究会顾问,广州市地方志学会理事、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岭南文化与道教文化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编著4部。在《中国宗教》、《宗教学研究》、《历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多篇。独立完成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7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现主持广东省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首届十佳教师、民盟广州市先进个人和优秀盟员等称号。
  • 纪德君
  • 研究生导师 纪德君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纪德君,男,1966年9月生,安徽省长丰县人。文学博士。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古代文学硕士点、古典文献学硕士点方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研究员。  一、学习简历:  1982-1986年毕业于安徽省合肥师范学校(四年制)  1988-1990年毕业于安徽省合肥教育学院  1991-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1994-199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2-2003复旦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2004-2007,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二、教学工作  为本科生讲授的课程:  1.《中国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先秦两汉文学);2.《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为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1.《中国古代小说史》;2.《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3.《中国古代小说文献学》;4.《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形态研究》。  三、学术兼职:  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会会员;  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学术部长。  四、学术研究: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古代小说、民间说唱文学等)研究。出版论著、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级、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8项。历年来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文史哲》、《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学术研究》、《文献》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转载或摘录,部分专著、论文曾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一)主要论文:  1.《明清小说评点与编创的互动及其影响——以世情小说为例》,《文艺研究》(权威期刊)2010年第10期。  2.《从案头走向书场——明清时期说书对小说的改编及其意义》,《文艺研究》(权威期刊)2008年第10期。  3.《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文体特征初探》,《文艺研究》(权威期刊)2007年第7期。  4.《“按鉴”与历史演义小说文体之生成》,《文学遗产》(权威期刊)2003年第5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09年第2期。  5.《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博士论文摘要发表),《文学遗产》(权威期刊)1998年第2期。  6.《明清讲史演义编创与评点的互动》,《文艺理论研究》(权威期刊)2010年第5期。  7.《民间说书与通俗小说文体兼容现象初探》,《文艺理论研究》(权威期刊)2007年第3期。  8.《由<石点头>的一则本事推测其成书时间》,《文献》(cssci)2009年第2期。  9.《明末五部上古史演义的史料来源》,《文献》(cssci)2007年第3期。  10.《明清时期书坊翻刻小说现象刍议》,《国学研究》(cssci)第22辑,2008年。  11.《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融混现象刍议》,《学术月刊》(cssci)2004年第1期。  12. 《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的多维考察》,《江海学刊》(cssci)2009年第2期。  13.《敦煌演史类变文的美学特征及小说史意义》,《江海学刊》(cssci)2001年第6期。  14.《古代小说章回体制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江海学刊》(cssci)1999年第4期。  15.《明清小说家的演义观与创作实践》,《文史哲》(cssci)1999年第1期。  1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结构论》,《社会科学战线》(cssci)1998年第4期。  17.《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创作历程探绎》,《学术研究》(cssci)2010年第6期。  18.《明清神魔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演变》,《学术研究》(cssci)2009年第6期。  19.《民间说唱与古代通俗小说之传播》,《学术研究》(cssci)2007年第7期。  20.《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献疑》,《学术研究》(cssci)2005年第11期。  21.《试论<通鉴><通鉴纲目>与三国志演义》之关系,《学术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  22.《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学术研究》(cssci)2003年第4期。  23.《宋元平话与历史演义小说析异》,《学术研究》(cssci)2001年第12期。  24.《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聚集艺术》,《学术研究》(cssci)2000年第12期。  25.《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学术研究》(cssci)1998年第12期。  26.《历史演义小说人物性格牲特征的审美文化探因》,《学习与探索》(cssci)2000年第4期。  27.《明清艳情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成因》,《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9期。  28.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演变》,《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7期。  29.《“通鉴”类史书:中国讲史小说之前源》,《社会科学》(cssci)2003年第8期。  30.《宋元以来市井间官名滥称风习探赜》,《社会科学》(cssci)2002年第4期。  31.《清代北京鼓词<封神榜>对<封神演义>之因革》,《北京社会科学》(cssci)2007年第5期。  32.《宋元小说家话本叙事艺术探绎》,《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4年第1期。  33.《论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思想动机》,《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4年第2期。  34.《三言二拍的结构艺术新探》,《广东社会科学》(cssci)2001年第1期。  35.《论明清历史小说家的悲剧意识》,《河北学刊》(cssci)1997年第6期。  36.《历史演义小说中明君形象的审美文化意义》,《齐鲁学刊》(cssci)2001年第3期。  37.《宋元以来市井间官名滥称风习探赜》,《中国文化》第19辑,2002年。  38.《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04年第1期。  39.《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中的浊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4期。  40.《近百年来<水浒传>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中华文化论坛》(cssci)2004年第4期。  41.《重演三国志,弹唱儿女情——弹词<三国志玉玺传>试论》,《文化遗产》(cssci)2009年第3期。  42.《明清“世情书”编创方式及其变异》,《四川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6期。  43.《明末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与情爱》,《四川大学学报》(cssci)2001年第4期。  44.《关于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究的几点思考》,《南京大学学报》(cssci)2004年第2期。  45.《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cssci)2001年第4期。  4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生成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cssci)1997年第6期。  47.《“拍案”何以“惊奇”?——“二拍”传奇艺术论》,《中山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6期。  48. 《“知其二千余纸,只是一篇文字”——试绎<水浒传>的整体结构逻辑》,《中山大学学报》(cssci)2000年第1期。  49. 《试论宋元平话的审美文化追求》,《中山大学学报》(cssci)1998年第5期。  50.《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中山大学学报》(cssci)1996年第5期。  51. 《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与“按鉴”演义小说之关系》,《吉林大学学报》(cssci)1999年第2期。  52.《明清神魔小说评点与创作之关系探析》,《求是学刊》(cssci)2010年第5期。  53.《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方式及其演变》,《南京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1年第4期。  54.《诸葛亮式系列军师形象的文化意蕴》,《山西师大学报》(cssci)2001年第1期。  55.《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再思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cssci)2008年第2期。  56.《从历史演义看章回体制的形成原因及成熟过程》,《西北师大学报》(cssci)1998年第3期。  57.《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按鉴”历史演义之兴起》,《扬州大学学报》(cssci)2003年第5期。  58.《洪秀全演义》史料来源补正,《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10年第3期。  59.《明清时期读者与通俗小说的编创》,《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9年第1期。  60.《清代英雄传奇小说创作特征阐析》,《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8年第2期。  61.《清代说唱与公案侠义小说文体之生成》,《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7年第2期。  62.《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双向互动现象初探》,《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6年第2期。  63.《百年风云:宋江形象论争的回顾与启示》,《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5年第3期。  64.《明末清初戏曲小说中佳人形象的文化解读》,《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3年第1期。  65.《陆士谔社会小说的叙事艺术》,《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1年第3期。  6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流变》,《明清小说研究》(cssci)2000年第1~2期。  67.《〈水浒传〉悲剧的文化解读》,《明清小说研究》(cssci)1998年第3期。  68.《论林纾对中西小说的比较及其价值》,《明清小说研究》(cssci)1997年第1期。  另外,在《贵州文史丛刊》、《古典文学知识》、《海南大学学报》、《青海师大学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广州大学学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阅读与写作》、《中国俗文化研究》、《岭南学》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二)被转载的论文:  1、《从神仙小说看唐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3期主要论文存目。  2、《春浓花艳佳人胆——简论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3、《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4.《论明清历史小说家的悲剧意识》,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3期全文转载。  5.《明代历史小说生成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cssci)1997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主要论文存目。  6.《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结构论》,《新华文摘》1998年第10期主要论文存目。  7.《试论宋元平话的审美文化追求》,《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1期转摘。  8.《明清小说家的演义观与创作实践》,《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3期转摘,《文摘报》1999年3月15日转摘。  9.《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与“按鉴”演义小说之关系》,《吉林大学学报》(cssci)1999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第5期转摘。  10.《古代小说章回体制形成原因及过程新探》,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1.《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叙事聚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4全文转载。  12.《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3、《敦煌演史类变文的美学特征及小说史意义》,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3期摘要。  14、《宋元以来市井间官名滥称风习探赜》,《中华读书报》2002年5月25日“文史天地”栏目转摘  15.《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0期主要论文存目。  16.《“通鉴”类史书:中国讲史小说之前源》,《古籍整理研究情况简报》2003年第11期摘要。  17.《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融混现象刍议》,《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4年第2期转摘。  18.《百年来曹操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启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10全文转载。  19.《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献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双向互动现象初探》,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卷。  21.《清代说唱与公案侠义小说文体之生成》,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卷。  22.《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文体特征初探》,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主要论文存目。收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号。  23.《<西游记>中的民间说唱遗存》,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  24.《明清神魔小说编创方式及其演变》,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明清小说评点与编创的互动及其影响——以世情小说为例》,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26.《明清“世情书”的创作方式及其变异》,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三)专著  1.《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优秀博士论文选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2.《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3.《正说<水浒传>》,团结出版社2007年2月。  4.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方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即出。  5.《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双向互动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后优秀出站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3月。  6.《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商务印书馆已定于2012年3月出版。  (四)编著  1.《视角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新论》(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  2.《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小说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撰写其中两章,共11万余字。  3.《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006年版。主要撰稿人之一。撰写29篇小说鉴赏文字,共12万余字。  (五)教材  1.《中国古代小说经典导读》(第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2.《明清小说分类选讲》(主要参与者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3. 《大学国文新编》(第一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大学语文》(第一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5.《古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建设》(两主编之一),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六)主要项目  1.“明清通俗小说编创方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2010),结项。经费7万元。  2.“中国古代小说进出书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11-2013),在研。经费9万元。  3.“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项目完成时间2007年3月。经费2万元。  4.“古代小说中的民间说唱资料辑释”(2004-2006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经费3万元。  5.明清以来文学中广府风情及其市民精神的嬗变,广东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010-2012),经费10万。  6. 岭南小说创作史,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0-2012)在研。经费8万元。  7.明清以来小说中的广府风情研究,羊城学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2010-2013)。经费15万。  8.“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州图景及其市民精神嬗变”(2007-2010)在研。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研。经费3万元。  9. 黄小配及其《洪秀全演义》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8年底结项。经费1.5万元。  10.“民间说唱与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2008年底结项。经费2.5万元。  11.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结项。经费0.8万元。  12.“广州十三行洋商生活的艺术写照——清代小说《蜃楼志》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2011),在研。经费1万元。  (七)获奖  1.《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获2000-2001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获2002-2003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小说双向互动研究》,获2008-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获《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度优秀论文奖,第二届广东省期刊优秀作品评选二等奖。  5. 《“按鉴”与历史演义小说文体之生成》,获2004年11月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荣誉称号:  1、2008 年9月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工程(省级)。  2、2000年9月 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3、2004年11月 被评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  4、2005年 被评为第二届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二层次)。  5、2007年 被评为广州大学首届教学名师。  6、1999年 被评为广州师范学院十佳青年教师。  7、2006年 当选为广州市番禺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8、2006年 当选为民盟广州市委委员、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9、2009年6月被评为广州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10、2010年5月被评为第三届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一层次)
  • 王首程
  • 研究生导师 王首程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56年6月出生,教授。本科学历,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第一学科方向“舆情研究”负责人,新闻学二级硕士点负责人,影视艺术学一级硕士点电视风格方向负责人。兼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委宣传部研究员、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体研究员,中国高教学会新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应急管理专家。  一、学习简历:  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  二、教学工作:  (一)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广东新闻媒体研究》、《媒介管理》、  本科生课程:《电视新闻学》、《电视节目样态与创新》  (二)编写教材  1.《电视新闻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  2.《怎样做论文》,广东高教出版社,2010年2月版;  3.《秘书写作技能》,广东高教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4.《会议管理》(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5. 《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  6.《论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7.《会议管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三)教学论文  1、王首程:《电视新闻学教育要大力增强四个意识》,《湖南大众传媒学院》,2005.4;  2、王首程:《关于广州21世纪教育行动方案的几点建议》,《广州发展研究论文集》,广州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四)教学立项  1.《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持,教育部项目,2009-2012。  2、《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闻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2008。  3. 主持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4. 广东省、广州市特色专业、示范实验室负责人。  (五)教学获奖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教育部精品教材多部,曾获广电部二等奖、中国广电学会三等奖。  三、学术兼职:  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委宣传部研究员、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体研究员,中国高教学会新闻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应急管理专家。  四、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摘登)  1.王首程:《微博的舆情发源功能和相关管理》,《新闻战线》,2011年10月;  2.王首程:《广电媒体与报纸媒体的融合与互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2月;  3.王首程:《2010:微博对舆论引导格局的新构建》,《广州大学学报》,2011年3月;  4.王首程:《广东电视传媒的贡献不应被低估》,《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2月;  5.王首程、唐佳雯:《广州地区报纸新闻客观性报道手法运用的实证分析》,《广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  6.王首程:《西方媒体制造舆论的集中手法——以西方媒体对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2月;  7.王首程:《从“南方模式”到“南方突围”——广东新闻传媒的转型》,《新闻与写作》,2009年第8期;  8.王首程:《建立促进公益广告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中国广告》,2009年第1期;  9. 李辉、王首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方案的设计与实践——以广州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术科考试方案设计为例》,《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5月;  10.王首程:《从制度创新入手,盘活新闻教育资源》,《新闻战线》,2009年1月;  11. 王首程:《我国公益广告法规建设现状评析》,《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11月;  12. 王首程:《三大障碍困扰公益广告发展》,《传媒》,2008年11月;  13. 王首程:《专业电视频道强化节目播出风格的三个途径》,《当代传播》,2008年1月;  14.王首程:《广州亚运报道效果评析》,《新闻与写作》,2008年1月;  15. 王首程:《社区报:在服务中与社区和谐共进》,《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8期;  16. 王首程:《媒体需要调整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视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6期;  17. 王首程:《“大报”当有“大标题”》,《新闻战线》,2007年第3期;  18. 王首程:《广州地区电视节目播出风格的五个变化》,《中国电视》,2007年1月;  19. 王首程:《我国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剖析》,《广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复印,2007年6月;  20.王首程:《播出与定位不相关现象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2期;  21. 王首程:《儿童电视节目的价值选项分析》,《电视研究》,2006年第11期;  22.《新闻教育需要主流媒体的关怀》,《迈入21世纪的中国新闻教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23. 王首程:《字大未必就题厚》,《当代传播》,2006年第4期;  24. 王首程:《“小记者”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电视研究》,2005年第6期;  25. 王首程:《报业的核心能力及其特征》,《新闻与传播》,2005年第1期;  26. 王首程:《影响党报新闻宣传效果的因素分析》,《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27. 王首程:《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责任》,《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8. 王首程:《我国当代文本变化的多维透视》,《写作》,2004年第2期;  29. 王首程:《受众素养和媒介素养的互动》,《媒介素养》,2004年第11期;  30. 王首程:《发展史话:徽商盛衰启示录》,《广州日报》,2004年6月8日理论版;  31.王首程:《广州市区县、社区文化建设要注意提升层次》,《广州发展研究论文集》,2004年6月;  32、王首程:《广州地区大学生状态调查》, 《广州发展研究论文集》,广州出版社,2004年6月;  33、王首程:《广州地区校园文化》, 《广州发展研究论文集》,广州出版社,2004年6月;  34. 王首程:《论借词网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5. 王首程:《从词汇的变迁看当代文化的发展走向》,《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7月;  36. 王首程:《教会大学在我国的办学实践钩沉》,《教育导刊》,2003年第8、9期;  37.王首程:《跳出屏幕看网病》,《当代传播》,2002年3月;  38. 王首程:《新闻写作与秘书写作的属性分析》,《写作》,2001年第5期。  (二)专著  1.《广东新闻媒体评析》,广东高等出版社,2011年版;  2.《电视风格》,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  3.《电视新闻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  4.《怎样做论文》,广东高教出版社,2010年2月版;  5.《秘书写作技能》,广东高教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6.《会议管理》(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7.《报刊审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版;  8. 《应用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版;  9.《论文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0.《高考视点:3+x》,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  (三)编著  1.《文学欣赏新编》,主编,广东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2.《报业的变局与方略--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参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3. 《文学欣赏》,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4.《会议管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5.《秘书写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新应用文写作》,副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  (四)主要项目  先后主持《电视频道节目播出风格的形成与培育研究》、《第16届亚运会舆情分析》、《广州地区报刊微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媒体竞争力和舆论引导》等10多项课题研究。  1.《广州地区报刊微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媒体竞争力和舆论的引导》,主持,广州市规划办公室(十二五规划项目),2011-2012;  2.《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主持,教育部项目,2009-2012;  3.《第16届亚运会舆情分析》,主持,广州市亚组委委托项目,2007-2010;  4.《公益广告设计研究》,主持,广州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委托项目,2008;  5. 《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闻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2008;  6.《广州市报刊审读的理论与实践》,主持,广州市规划办委托项目,2007-2009;  7.《媒介产业化背景下新闻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7-2008;  8.《南方电视台品牌培育系列》,主持,南方电视台委托项目,2006-2009;  9.《电视频道节目播出风格的形成与培育研究》,主持,省规划办委托项目,2006-2008;  10.《频道制管理模式下频道播出内容和风格的专业研究》,主持,广东省广电局委托项目,2006;  11.《个人、群体在互联网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对信息管理的影响》,主持,中宣部委托项目,2005;  12.《电视节目培育受众媒介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主持,广东省广播电视重点研究课题,2004;  13.《广东省出版集团期刊经营与发展策略研究》,主持,广东省新闻出版集团委托项目,2004;  14.《少儿电视节目传播当代先进文化的模式比较研究》,主持,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委托项目,2004。  15.主持广州市新闻广电局公益广告发布法规课题;  16.主持省重大项目《国际视野下提升广东对外传播能力战略研究》的子课题《借助重大活动提升对外传播能力》。  (五)获奖及学术影响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教育部精品教材多部,曾获广电部二等奖、中国广电学会三等奖。  五、荣誉称号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  广州市优秀教师
  • 戴剑平
  • 研究生导师 戴剑平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55年10月出生,教授。本科学历。长期在高校工作,先后任副主编、副社长、科研处长和系主任等职。现任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影视艺术传播与影视文化的研究工作。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一级学科“影视与新媒体传播”方向的负责人、戏剧影视学硕士一级学科“华语影视谱系研究”方向的负责人。  一、学习简历:  1978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6年结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二、教学工作:  (一)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与方法》  本科生课程:《电视文化》、《中外影视作品分析》、《经典电影导读》、《专业报道学》、《影视原理》、《影视艺术》  (二)编写教材  《电影艺术导论》,参与撰写,西南师大出版社。  《电视文艺学》,参与撰写,辽宁大学出版社。  《电视剧美学》,参与撰写,山西高校出版社。  (三)教学论文  1、戴剑平:《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基本构架》(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1,核心期刊,该文获全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3);  2、戴剑平:《论电视教育及其“选本”文化形态》,《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四)教学立项  《新闻学与传播学》,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主持人。  教学获奖  广州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三、学术兼职: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地方高校分会副会长、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社会应急专家等。  四、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  曾先后在《文艺研究》(京)、《当代电影》(京)、《中国文化研究》(京)、《民族文学研究》(京)、《艺术百家》、《电影文学》等国家级重点期刊及其他期刊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文化研究》、《戏剧研究》、《心理学研究》等全文复印转载的有21篇,被中国电影出版社收录(《建国以来电影文学讨论文选》;《高等电影教育》)两篇;被《高校学术文摘》介绍以及被学术卡片摘录的2篇。主要论文篇目摘录如下:  (01)戴剑平《“动作一律”可以突破》(《文艺研究》(cssci)[北京]1982-4,国家级重点期刊);  (02)戴剑平《电影文学、电影艺术与电影的文学性》(参加80年代全国电影文学大讨论的论文,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3-1全文转载,后被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国内第一本《建国以来电影文学讨论文选》1987);  (03)戴剑平《电影的民族化及其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4-9在卷首位置全文转载);  (04)戴剑平《技术的“艺术”渗透》(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5-7全文转载);  (05)戴剑平《关于情节化与非情节化的命题》(人大《戏剧研究》1986-7全文转载);  (06)戴剑平《多场景话剧窥探》(《戏剧界》1984-4,);  (07)戴剑平《夏衍影剧美学观三论》(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7-6全文转载);  (08)戴剑平《一种道德观念与一种文学模式——对现当代文学中两类女性形象的系列考察》(载《当代文艺思潮》1987-1,人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复印转载1987-5);  (09)戴剑平《在运动中认识自然美》(《全国自然美讨论文集》1987年-长沙,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介绍,具有一定代表性);  (10)戴剑平《建国以来电影文学本体研究纵横》(《当代电影》(cssci)1987-3,国家级重点期刊);  (11)戴剑平《论新时期影视艺术观念的新变化》(参加全国影视观念大讨论的论文,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9-3全文转载);  (12)戴剑平《论电影剧作本体》(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89-4全文转载);  (13)戴剑平《影像本体及其文化意义——一种电影观念的描述》(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转载1990-1);  (14)戴剑平《电视文艺理论研究概观(上、下)》(全国电视文艺学讨论论文[3万字],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1-8全文转载);  (15)戴剑平《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基本构架》(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cssci)1990-1,核心期刊,该文获全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93);  (16)戴剑平《参与意识与获得满足的通道——电视受众心理研究》(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2-10在卷首位置全文刊载);  (17)戴剑平《永恒的悖论:无网之网——文化范畴发微》(载《中国文化研究》(cssci)1995年春之卷,国家级重点期刊,人大《文化研究》全文转载1996-1);  (18)戴剑平《借鉴与融汇——初论电影的非独特审美元素》(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1997-1);  (19)戴剑平《广义文化范畴中的电视接受及受众心理分析》(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1999-1);  (20)戴剑平《综论电视文化与影像思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1999-3,核心期刊);  (21)戴剑平《论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文化机制》(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2000-2);  (22)戴剑平《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0-4,国家级重点期刊(cssci),又被收入《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卷,冯骥才主编2003年出版);  (23)戴剑平《论电视接受主体心理的“三重奏”》(《淮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6,人大《心理学》选目);  (24)戴剑平《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载《大众传媒学报》2004-3,获2004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中央电视台直播本次颁奖);  (25)《论高校学报的办刊方向与学术价值》(获2004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6)戴剑平《解构作为通俗文艺的电影与电视》(人大《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全文复印转载2005-5);  (27)戴剑平《香港回归十年间粤港电视剧比较研究框架》,《艺术百家》(cssci),2008年第12期。  (28)戴剑平《都市意识与都市电影》,《电影文学》(cssci),2008年第7期。  (29)戴剑平《互动与双解:“电视艺术”辩证》,《学理论》,2009年第9期。  (30)戴剑平《黄建新、冯小刚电影创作的差异性比较之一》,《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1)戴剑平《文化观念视域中的电视文化系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2)戴剑平《分众时代“另类媒体”举隅——中国高校学生平面媒体鸟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33)戴剑平《论影视艺术欣赏的审美关系》,《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34)戴剑平:《论电影艺术批评本体及其结构类型》,《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5)戴剑平《论电视文化的三种基本形态》,《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36)戴剑平《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  (37)戴剑平《影视文化特征论——以影视艺术存在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8)戴剑平《论文化与影视文化》,《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9)戴剑平《粤港两地十年间电视剧作品影响因子比较》,《新闻界》(cssci),2010年第6期。  (40)戴剑平《.广东平面媒体上香港形象的定位与变化》,《大众传媒学报》,2009年第9期  (41)戴剑平《香港电视剧制播现状及与内地的竞合展望》,《南方电视学刊》2011年第2期。  (二)专著  1、《影视美学》,1989年版。(合著)  2、《影像美论》,南方出版社,1998年版。  3、《世界百部经典电影导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4,《中国百部经典电影导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三)编著  1、《中外文化新视野1-8卷》,主编,黄山书社。  2、《中国文学大辞典》,大型辞书,参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3,《社会科学新论》,主编,成都科大出版社。  4、《教育学新论》,主编,香港金陵出版公司出版。  5,《电影大世界》,主编,黄山书社。  6、《社会科学文荟》,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7,《中国现代爱情诗选评》,参编,陕西师大出版社。  8,《中华复兴的曙光》,参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四)主要项目  1、《香港回归以来粤港电视剧的比较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08-2010。  2、《粤港青年族群网络使用的传播学研究》,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2009-2011,在研。  3、《粤港电视栏目策划的比较研究》,参与,广东省社科项目,2010-2012,在研。  4、《城市电视台节目定位研究》,参与,广州市社科项目,2010-2012,在研。  5、《视听文化研究》,主持,广州大学校级课题,已结题。  6、《影视文化研究》,主持,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校级课题,已结题。  7、《20世纪中国文艺批评大趋势》,主持,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校级课题,已结题。  (五)获奖及学术影响  1987年提出“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模式论”。  1989年提出“整合影视并建立影视美学体系”。  1992年提出“作为受众参与主体的心理满足通道论”。  1995年提出“文化研究的永恒悖论”。  2003年提出“影视艺术传播条件下受众心理的六种模式论”。  1999年,著作《影像美论》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参见《现代传播》2005-5载文《全国高校影视学会建会20周年回顾》)。  1993年,论文《一种文化机制:广义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基本构架》(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1,获全国高校影视学会首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04年,论文《电视受众心理面面观》获2004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中央电视台直播本次颁奖)。  五、荣誉称号  广州市优秀教师  首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
  • 夏德勇
  • 研究生导师 夏德勇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63年6月出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广州师范学院、广州大学中文系、新闻系、新闻传播学院任教。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电视研究》、《中国电视》等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类核心刊物发表过2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教研方向为新闻理论与业务和大众传播。  一、学习简历:  1998年南京大学毕业,文学博士  二、教学工作:  (一)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 《媒介文化学专题研究》  本科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新闻采访与写作》  (二)编写教材  1、《当代大学写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2、《新闻写作理论新编》。  三、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  1、夏德勇:《受众的新形态——动众初论》,《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6期。  2、夏德勇:《新闻叙述研究述评》,《新闻界》,2009年第2期。  3、夏德勇:《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品牌问题》,《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1期。  4、夏德勇:《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情爱模式及其文化语境》,《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夏德勇:《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论》,《文学评论》,2006年第5期 。  6、夏德勇:《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的叙事模式》,《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7、夏德勇:《回家之路-郁达夫小说的文化归属》,《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  8、夏德勇:《论中国现代小说的速写体》,《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9、夏德勇:《新闻叙事与小说叙事比较论纲》,《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0、夏德勇:《传播学对广州大学教学效果介的启示》,《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11、夏德勇:《五四小说的聚焦方式及其文化语境》,《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7期。  12、夏德勇:《现代小说文体变迁的形式极其文化语境》,《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3、夏德勇:《全球化语境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现代传播》,2002年第5期。  14、夏德勇:《收视率辨证观》,《当代传播》,2002年第5期。  15、夏德勇:《呼唤农村频道》,《电视研究》,2002年第10期。  (二)编著  夏德勇,《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与文化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三)主要项目  1、《广州地区车载移动电视内容研究》,主持,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2010。  2、《新闻叙事综合研究》,主持,广州市教育局学科共建项目,2008-2011。  3、《广州广播电视品牌研究》,主持,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5-2006。
  • 张静民
  • 研究生导师 张静民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62年9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在读。曾任辽宁辽河电视台记者、编导、主任编辑、文艺部副主任,撰稿、编导的新闻专题片《小站年轻人》和《灯谜解析》,分别荣获“华中杯全国电视短片大赛”和“CCTV杯首届全国电视节目展评”三等奖。1997年秋调入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任副教授兼广播电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几年来教学之余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参与广东电视台《看世界》、《同乐今宵》、《生存大挑战》等大型电视节目的策划、撰稿、编导工作,以及“广东电视文化”等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实务研究,侧重于节目策划编导、新形态节目及媒介生态学研究;同时从事电视节目策划、撰稿与编导工作。  一、学习简历:  1984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代文学专业  浙江大学影视传播专业博士在读  二、教学工作:  (一)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 《节目形态学》  本科生课程:《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节目样态与创新》  (二)编写教材  1、张静民,《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2、张静民,《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月版。获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50年百优奖。  三、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  1、张静民:《CCTV大型直播研究 》,获广东政府新闻奖电视论文二等奖。  2、张静民:《数字动画成为电视政论片创作中的新元素》,《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2期。  (二)编著  1、张静民,主编,《媒介品牌塑造》,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版。  2、张静民,参编,《联合制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发展道路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主要项目  1、《粤港澳三地媒介生态研究》,主持,广东省广电厅重点项目,2009-2010。  2、《跨国传媒集团在华南地区的发展及其影响》,主持,广州市规划办,2004—2005.  3、《境外电视在珠三角地区落地发展及其影响研究》,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2004—2005.  4、《香港回归十年来粤港两地电视剧发展》,参与,文化部项目,2008-20011。  (四)获奖及学术影响  1、著作《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获“华中杯”高校教材二等奖。  2、著作《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获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50年百优奖。  3、论文《CCTV大型直播研究 》,获广东政府新闻奖电视论文二等奖。
  • 田秋生
  • 研究生导师 田秋生副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68年9月出生。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生产、媒介与社会。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复旦大学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各1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各1部,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一、学习简历:  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二、教学工作:  (一)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粤港澳传媒专题研究》  本科生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评论学》、《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  (二)编写教材  《当代新闻评论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版。  (三)教学论文  1、《通识教育打造媒体精英——复旦、清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考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新闻教育研究》,童兵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200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四)教学立项  1、转型期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7年度广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已结题。  (五)教学获奖  2006年以来,四次获得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先后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教师、首届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广州市优秀教师。  三、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  1、市场背景下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独撰,《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2期。  2、为市场服务与为公众服务——约翰.麦克马纳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札记,独撰,《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4期。  3、新闻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市场失灵,独撰,《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  4、传媒中的公共知识分子现象,独撰,《当代传播》2005年第1期。  5、“黄健翔专题报道”的业务分析,独撰,《新闻记者》2007年第2期。  6、体育解说员的角色定位与行为规范,独撰,《新闻记者》2006年8期。  7、科技报道三重门:事实-真相-生动,独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8、重写中国新闻史:必要性及其路径,独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9、通识教育打造媒体精英——复旦、清华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考察,独撰,《西南民族大学学版》2010年第1期。  10、《面对面》的成功与可持续发展,独撰,《电视研究》2003年第10期。  11、目光始终落在百姓身上—《共同关注》新闻策划手法解析,独撰,《电视研究》2004年第12期。  12、市场化党报的深度报道探索——析《广州日报.新闻蓝页》,独撰,《新闻传播 》2008年第2期。  13、城市精神的表征与建构——《新闻日日睇》个案分析,第一作者,《广州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  14、解读央视新闻频整点新闻,独撰,《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5、对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问题的思考,独撰,《广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二)专著  1、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广州日报》个案研究, 独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版。  (三)译著  1、《科技记者报道指南(第二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四)主要项目  1、报网互动情境下的报纸新闻生产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0-2013,在研。  2、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新闻生产研究,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2012,在研。  3、民生新闻热点报道研究,主持,复旦大学211工程项目子课题,2009-2012,在研。  4、广告商对新闻生产的影响研究,主持,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2008-2012,在研。  五、荣誉称号  广州市优秀教师  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广州市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 徐晖明
  • 研究生导师 徐晖明副教授  基本情况介绍:  男,1968年10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副所长,曾公派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学。  一、学习简历:  1987-1991,江西大学新闻学系,法学学士  1991-1994,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系,文学硕士  2001-2004,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文学博士  二、教学工作:  讲授课程:  研究生课程: 《国际新闻传播发展趋势研究》、《研究生专业英语》  本科生课程: 《传播学概论》、《舆论学》、《大众传播调查方法》、《跨文化传播》、《西方新闻事业概论》  三、学术研究:  (一)主要论文  1、徐晖明、严三九:《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新闻大学》,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徐晖明:《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当代传播》,2003年第2期。  3、徐晖明:《报纸报道角色的社会经济地位分析》,《新闻记者》,2004年第6期。  4、徐晖明:《“非典”事件前期的广州媒介》,《广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6)期。  5、徐晖明:《广州地区广播业发展分析》,《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6、徐晖明,《媒介接触与观念现代化》,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台北),2006年11月。  7、徐晖明,《自认为的知晓程度:条件因素与架构效应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以2008年西藏议题为例》,“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上海),2009年10月。  (二)编著  1、《中国发展传播学·总报告》,参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中国发展传播学·广东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上述两本都是徐晖明博士独著,是“中国发展传播学”系列丛书中的两本。)  3、《问题新闻采访与报道》(靖鸣主编),参撰,天马图书有限公司(香港)2003年12月  (三)主要项目  1、《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研究》,主持,教育部211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2005-2006。  2、《重大突发性事件与媒介报道—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事件中的媒介研究》,主持,省教育厅委托项目,2003-2004。  3、《广州大众传煤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社科项目,2007-2008。  4、《珠三角地域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间“知识沟”现象研究》,主持,广州市教育局学科共建项目,2008-2011。  5、《中国发展传播学》主要参加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6–2006.12。  (四)获奖及学术影响  1、《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获“2002-2003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自认为的知晓程度:条件因素与架构效应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获“2009中国传播学论坛暨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优秀论文奖。
  • 王丹
  • 王丹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1994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史论及中国画艺术的教学、研究与创作,多次获得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现状研究》被《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研究》全文转载。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社科项目,著有《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张穆评传》、《美术常识与作品鉴赏》等著作,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级各类展览。
  • 吴宗敏
  • 吴宗敏,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广州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室内设计师联盟(IFI)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委员;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广州市设计产业协会副会长;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广东省装饰行业功勋设计师;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行业“特别贡献奖”;获金羊奖(2008)年度“设计教育奖”;中国饭店协会颁发“中国酒店设计领军人物”。  公开出版《国际风格餐厅》、《室内设计》(参编)、《酒店空间》、《聪明豆家居配饰手册》等著作。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6篇;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设计作品获国家级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3项,省(部)级奖项18项。主要  作品:主持迎亚运工程——广州市中山路建筑外立面、景观及环境改造工程设计;主持亚运会比赛场馆——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NBA篮球馆)室内设计;亚运会期间接待国家元首的广州“鸣泉居”一至三号楼的室内设计;共青团一大旧址建筑及环境设计;主持松园宾馆三号楼、揭阳迎宾馆(五星级)、花园酒店(部分)室内设计等。
  • 陈其和
  • 副院长:陈其和 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从事高校教学工作20余年,授课经验丰富,对美术理论有深入研究,被评选为广州市优秀教师、新经典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后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擅长画人物、花鸟及冰雪山水。其作品沿承传统、融合南北、汲取西洋画之精华,造型严谨,时出新意。设色浑厚而不失淡雅,善于创造出一种自然美的意境,就其工笔人物画,冰雪山水画而言已在画坛享有名望。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并多次获奖。作品广泛被全国有关期刊介绍,出版有《陈其和画集》《陈其和素描集》《陈其和速写集》。部分作品被国内外美术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倍受美术界关注。
详细地址
  • 详细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 电话:
    %u0030%u0032%u0030-%u0033%u0039%u0033%u0036%u0036%u0032%u0033%u0032
  • 邮编:
    510006
相关推荐
兰州交通大学师资好不好,兰州交通大学师资怎么样 延安大学师资好不好,延安大学师资怎么样 四川大学师资好不好,四川大学师资怎么样 新疆大学师资好不好,新疆大学师资怎么样 西南林业大学师资好不好,西南林业大学师资怎么样
相关专题
[查看更多]
其他地区 热门标签 常见问题

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1078189145@qq.com)),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2、本文内容、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仅代表本站观点,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仅做参考,勿引用做其他用途,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3、本文排序、排版、内容组成、设计的知识产权(版权)为城帮网city12580.com所有;转载、引用本文数据内容、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城帮网”,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全文转发或抓取、抄袭本文内容,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